《西方憑什麼》選摘(3):決定歷史發展的絕對不是英雄
工業革命改變了歷史。(圖為英國伯明罕市的「工業三傑」雕像,左起:詹姆士•瓦特,馬修•博爾頓,威廉•默多克。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人,博爾頓是瓦特的合夥人,默多克是星月傳動齒輪的發明人,這套齒輪可以將蒸汽機的動力傳動到其他設備上。)
一定會有的問題:人怎可能不重要呢?本書寫到很多英雄,也有幾位狗熊,還有他們的理念與鬥爭。難道到頭來這些都不重要?
說重要,但其實也不重要。人都有自由意志,我也一再強調,人的選擇的確可以改變世界。只是,大多數的選擇並不會對世界造成多大改變。舉例,我可以決定停止寫書,辭掉工作,成為採獵者。這當然會造成改變。我會失去房子,我對採獵所知甚少,因此可能食物中毒或餓死。我身邊幾個人會大受影響,更多人亦會小受影響。你現在可能必須讀別本書。但是世界還是繼續運轉。我做的任何決定,都改變不了西方主宰世界這事。
當然,如果幾億美國人也決定離開朝九晚五的工作,改去採獵,那麼我怪異的個人決定就會從一己之瘋狂轉變為群眾(但依然怪異)運動的一部分,這樣的確會改變世界。例子有很多。二戰結束時,五億婦女曾決定比母親早婚,生更多子女,因此造成人口飆升。三十年後,她們的十億女兒輩卻做出相反決定,造成人口增長放緩。這樣的集體選擇改變了現代史走向。
然而,這些選擇卻不是一時興起。馬克思一個半世紀前就在《霧月十八》寫出重點:「人創造自己的歷史,但這創造並不是隨心所欲,並不是在自己選擇的情境下。」二十世紀婦女決定多生(後來變少生)的理由當初實在太好,當事人往往不覺得有多少選擇餘地。就好像一萬年前人類決定改採農耕,或五千年前搬去城市,或兩百年前去工廠當工人,一定也不覺得有多少選擇餘地。
人做出符合現實的抉擇,背後往往有強大壓力。我們都認識一些人,他們就是有辦法不理天大壓力,作出異乎常人的抉擇。大家很佩服這些激進派、浪漫派、異類,卻很少有樣學樣。我們都清楚,符合別人預期並且配合現實,日子會過得比安娜.卡列妮娜好。我指的日子過較好,是食物、住所、配偶的取得管道較好。演化幫我們選擇我們所謂的常識。
話雖如此,離奇選擇顯然可以造成非比尋常的後果。極端的一例是穆罕默德。他本是一介平凡阿拉伯商旅,在公元610 年左右與天使相遇後,他大可選擇理智那邊,把原因想成是腸胃病,或一千個可信度更高的原因。但他選擇聽妻子的話,妻子告訴他天使顯靈是真的。有許多年,穆罕默德看來都好像要步一大堆先知的後塵,要淪為笑柄,廣受蔑視,然後被遺忘。相反地,他卻一統阿拉伯諸部落。繼任的哈里發不只摧毀波斯,還重擊拜占庭,把西方分成兩半。
人人都同意穆罕默德是偉人。很少人對歷史的影響能出其右。但是,西方核心在七世紀以降的改變卻不能都歸因於他。阿拉伯人在天使向穆罕默德顯示之前就已經發明多種一神教,並建立多個沙漠城邦。拜占庭和波斯在穆斯林軍團擾境前就已病入膏肓。地中海周邊分崩離析,也是三世紀就開始的大勢。
如果穆罕默德作了不同選擇,七世紀基督徒的交戰對象可能就是別的基督徒,而不是入侵的穆斯林。沒了穆罕默德,西方在公元750年後也許較快恢復,也許不會恢復,但不變的是西方依然要花幾百年才能趕上東方。不管穆罕默德怎麼選,西方核心依然還是地中海東區,十一世紀還是會被突厥占領,十三世紀被蒙古,1400年左右再被蒙古占領一次,之後核心仍會西移至義大利,十五世紀又移至大西洋濱。假如穆罕默德正常一點,也許今日摩洛哥到馬來西亞一代最重要的信仰象徵會是十字架,而不是新月。這不算小事,但是歐人仍會征服美洲,西方仍會主宰全球。
穆罕默德的例子是如此,其他英雄人物亦然。亞述君主提格拉比列色三世和秦始皇都在古代締建殘酷集權的高階帝國,哈布斯堡王朝與豐臣秀吉則壯志未酬,都沒能在十六世紀締建偉大的陸上帝國,1688年光榮革命讓英國改革派上台,1976年毛澤東一命嗚呼讓中國改革派上台。然而,不管是英雄狗熊,他們所做所為只是讓已在進行的進程加速或減緩而已。沒人真的把歷史帶到完全不同的路。最壯志凌雲的可能是毛澤東,他也只是把中國工業起飛延個幾十年而已,等於是把扭轉中國的偉人之名送給鄧小平。如果能做個實驗,把過去重新來過,一切都沒變,只是把英雄換成狗熊,或把狗熊換成英雄,歷史還是會差不多,頂多進展速度不同而已。偉人以為憑其意志就可改變世界,他們是錯的。
政治是如此,其他領域亦然。比方說,瓦特是蒸汽機發明人,博爾頓是第一位把蒸汽機帶向市場的實業家,他們當然是英雄,卻不算獨特。就好像電話發明人貝爾也不獨特,他在1876年2月14日為電話申請專利,同一天以利沙.葛瑞(Elisha
Gray)也為自己發明的電話申請專利。博爾頓和瓦特都認識的普里斯利也不獨特,他在1774年發現氧氣,一年後有位瑞典化學家也發現氧氣。1611年共有四名歐洲人分別發現太陽黑子,他們當然也不獨特。
史家常覺得奇怪,怎麼同一時間不相干的人會發明同一種東西,怎麼同一靈光會在不同的腦袋同時乍現。其實,偉大理念往往不是源自天縱英才,而是一群人思考相同問題、方法亦雷同的合理結果。十七世紀初歐洲學者正是如此,一旦發明了望遠鏡(有九人自稱是發明者),太陽黑子如果沒很快被多位天文學家發現,那才不尋常。
一大堆現代發明都被發明不只一次,統計學家史蒂芬.史蒂格勒(Stephen Stigler)就提出定律:發現的冠名者總不是真正發現者。他還注意到,這條「史蒂格勒定律」其實是社會學家羅伯.墨頓(Robert
Merton)在25年前發現。博爾頓和瓦特的確領先群雄,但重點是英雄確實有一大票。博爾頓和瓦特若沒在十八世紀七○年代推出蒸汽機,不久也會有別人推出。其實,如果瓦特申請的專利沒排除所有競爭,群雄搞不好會比博爾頓更快推出。
*作者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為劍橋大學博士,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現為史丹福大學講座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海外院士,原本專長是西方上古史,近年專攻全球史,已出版13本書。本文選自《西方憑什麼:五萬年人類大歷史,破解中國落後之謎》(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雅言文化)第十一章〈西方憑什麼,答案已很明確〉。
西方憑什麼:五萬年人類大歷史,破解中國落後之謎
作者: 伊安˙摩里士
原文作者:Ian
Morris
出版社:雅言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02
內容簡介
美國筆會書 獎、德國GetAbstract國際財經書獎
美國、英國、中國、德國暢銷書
美國、英國、中國、德國暢銷書
書開頭是一隻狗,原本是慈禧太后的狗,
1860年英軍攻進圓明園,把牠帶回倫敦,
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取名「戰利品」。
作者於是問出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鴉片戰爭結果是維多利亞女王賺到一隻愛犬,
而不是她丈夫亞伯特被押去北京做人質?
一個問題導向更多問題:
西方征服新大陸靠的是「槍炮、病菌與鋼鐵」,
槍炮、鋼鐵都源自中國,
中國亦不缺病菌,為什麼征服新大陸的卻是西方?
鄭和航海技術大大勝過哥倫布,為何沒橫越太平洋?
為什麼工業革命在英國發韌?
簡單問一句就是:西方憑什麼主宰世界?
從馬克斯以降,許多大師都給過解答,
從人種優劣論、文化決定論、地理決定論
到英雄史觀、狗熊史觀,不一而足。
本書推翻前人論點,另立新說。
前人回答「西方憑什 麼」,往往只專注近世,只看文藝復興以後,本書卻堅持從遠古開始,上古、中古一直寫到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史,也是以中國史為對 照的西方史,更是以西方史為對照的中國史。一路東西對照:
尼安德塔人 vs 北京人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 vs 商王武丁
羅馬帝國 vs 秦漢一統
拜占庭淫后狄奧多拉vs 武則天
葡萄牙恩里克王子 vs 明英宗
宗教戰爭 vs 明末民變
科學革命 vs 清代考證學
《環遊世界八十天》vs 《浮生六記》
區區五百頁篇幅,卻將中西大事一網打盡,旁徵博引,材料遍及埃及王室文書、中國古籍,還有最新科技的粒腺體DNA分析、南極冰帽底下的古氣候資料。故事精彩,論述亦往往出人意表。
嚴肅史家往往認為歷史 變數太多,不可能有法則可言。作者卻力排眾議,指出只要視野 夠廣,上溯史前萬年,就會辨識出諸多歷史法則。本書綿密的中西對照,揭露東西歷史大勢 其實驚人雷同,因為都遵循同樣的歷史法則:
地理決定發展,卻不決定未來。發展會改變地理的意義,一時劣勢另一時可能變優勢。
從埃及文明,到羅馬崛起,到英國締造海洋帝國,到中國變世界工廠,都是後發優勢的範例。
社會向上發展,一定會埋下阻礙發展的禍因。
發展遇到阻礙,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不突破,就是衰退或崩潰。
核心衰退,就淪為邊陲。邊陲發現後發優勢,就躍升為核心。
名人推薦
我覺得讀了這本書之後,其他關於歷史 上經濟增長的書, 大概好多 年不用再讀了。──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解釋了很根源的事情,很好的歷史書。── 蔡康永
好多有趣的故事,讀起來相當過癮。──英國《金融時報》書評
作者介紹
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
劍橋大學博士,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現為史丹福大學講座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海外院士。原本專長是西方上古史,近年專攻全球史。已出版13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