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結果跌破許多眼鏡,藍綠版圖大洗牌,執政的國民黨遭受空前重創,甚至有媒體評為「1949年來選舉最大潰敗」,究竟台灣社會產生什麼變化?對2016選舉又有何影響?台灣智庫最新民情調查結果出爐,統計結果顯示七成四(74.2%)的民眾不滿意馬總統的表現,六成二(62.3%)的民眾不滿意江宜樺院長的表現。這次的縣市長選舉,民眾投給心目中候選人的最主要原因是「候選人特質」(四成三)、 其次是「對中央政府的不滿」(兩成五)。
四成八(48.0%)民眾認為此次賄選買票情形不算嚴重。對於外傳馬英九總統將以辭去國民黨黨主席方式回應敗選,五成一(51.2%)民眾不認為如此能贏回民心。接近五成三(52.7%)民眾認同「國民黨敗選,是人民反對馬英九的親中與親財團政策」的說法。並有將近六成四(63.5%)的民眾對於這次選舉中有人打出「中華民國存亡」的訴求以爭取選票的做法,認為沒效。
民眾對於這次的選舉結果,認為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好的接近六成九(68.5%),認為對未來兩岸發展影響好的則約三成六(36.4%),認為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影響好的有約四成六(46.4%),並有八成二(81.6%)左右民眾認為對2016政黨輪替有影響。當問及2016總統大選時,高達五成六(56.3%)民眾表示尚未決定支持哪一黨候選人。接近六成(59.6%)民眾同意這次的選舉結果是對馬政府的信任投票,更有七成四(73.5%)左右的民眾認為財團介入選舉不適當。
這份民調是由台灣智庫國會政策中心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進行,調查時間為2014/11/30 ~12/1,調查對象為全國滿20歲民眾,以全國家戶電話資料庫為抽樣母體,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完成樣本數為1,069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個百分點。
今日記者會由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主持,並邀請到台灣智庫民調小組召集人徐永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偉峰、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游盈隆,與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助理教授王思為,一起進行分析與解讀。以下是此次民調的主要發現:
七成四:不滿意馬總統表現
六成二:不滿意江宜樺表現
調查顯示,對於馬總統的施政滿意度創下歷次調查的新低點;不滿意之民眾高達七成四(74.2%),滿意者則不到一成(9.7%)。與今年六月調查結果相比,不滿意度上升7
.4個百分點,滿意度大幅下降12個百分點。泛藍民眾對於馬總統的施政滿意度同樣來到新低,有將近六成六(65.7%)的泛藍民眾不滿意,只有兩成一(21.2%)滿意。與今年六月調查結果相比,滿意度遽降30個百分點。
馬總統滿意度趨勢變化
泛藍民眾對馬總統滿意度趨勢變化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施政滿意度也是歷次調查的新低,不滿意者有六成二(62.3%),滿意者只有一成四(14.2%)。與今年六月的調查結果比較,不滿意度上升4.2個百分點,滿意度也下降10.5個百分點。
江院長滿意度趨勢變化
四成三:「候選人特質」是主要考量
四成八:賄選買票不嚴重
五成一:馬英九辭黨主席也無法贏回民心
國民黨此次選舉大敗,「政治責任」壓力湧現。但究竟是國民黨太爛,還是民進黨太好?國民黨又應「如何負責」?「由誰負責」?調查結果顯示,四成三(43.1%)將票投給心目中侯選人的最主要原因是「候選人特質」,但亦有兩成五(25.1%)民眾是因為「對中央政府不滿」,只有接近一成(9.6%)民眾的投票是依照政黨認同。
候選人特質是影響本次縣市長選舉的重要因素
此外,賄選一向是台灣選舉之瘤,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四成八(48.0%)民眾認為這次賄選的情形不嚴重,認為嚴重的只有一成二(12.2%)。
對於若馬英九總統以辭去黨主席方式回應敗選,五成一(51.2%)民眾認為這樣的做法無法贏回民心,認為可以的則約兩成五(24.8%)。
51.2%不認為馬英九辭黨主席可以贏回民心
五成三:國民黨敗選,是人民反對馬英九的親中與親財團政策
六成四:「中華民國存亡」訴求無效
有人認為,此次國民黨敗選代表人民反對馬英九的親中與親財團政策,調查顯示,同意的民眾接近五成三(52.7%),不同意的約三成二(31.5%)。針對這次選舉中有人打出「中華民國存亡」訴求以爭取選票,調查亦顯示,將近六成四(63.5%)的民眾認為無效,認為有效的只有一成七(17.4%)左右。
52.7%同意這次國民黨敗選是人民反對馬英九的親中與親財團政策
六成九: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好
三成六:對未來兩岸發展的影響好
四成六: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好
選舉期間國民黨主打「經濟牌」,結果卻大輸,民眾如何看待國民黨的經濟訴求?調查顯示,近六成九(68.5%)民眾認為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好,認為不好的不到一成(9.4%)。認為對未來兩岸發展的影響好及不好的民眾差距則較小,各有三成六(36.4%)及兩成八(27.9%)。另外,認為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會有正面影響的民眾有四成六(46.4%)左右,兩成三(23.1%)則不做如是想。
68.5%認為這次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好
六成四:未來考慮支持兩黨以外候選人
八成二:對2016政黨輪替有影響
五成六:還未決定2016投哪一黨
六成:九合一是對馬政府的信任投票
七成四:財團介入選舉不適當
這次台北市選舉出現的「柯文哲現象」,除了翻轉市長選舉結果,似乎代表藍綠以外的公民力量已經成熟。統計結果亦顯示,將近六成四(63.9%)民眾表示未來會考慮支持兩大黨以外的候選人,不考慮的民眾則有二成(20.0%)。認為這次選舉結果對2016政黨輪替有影響的民眾高達八成二(81.6%),認為沒影響的不到一成(7.8%)。而2016總統大選,還沒決定投哪一黨的民眾則有五成六(56.3%),國民黨及民進黨提名者各自獲得近一成四(13.8%)及二成一(20.6%)的明確支持。
63.9%考慮在未來選舉支持兩大黨以外的候選人
值得注意的是,近六成(59.6%)民眾同意這次的縣市長選舉是對馬政府的信任投票;認為這次只是地方選舉,與中央執政關係不大的民眾僅兩成四(24.1%)。並且有將近七成四(73.5%)民眾認為財團介入選舉不適當,認為適當的只有一成(10.5%)左右。
59.6%認為2014選舉是對馬政府的信任投票
六成四:從電視新聞獲得選舉消息
許多評論認為,網民是這次選戰勝負的關鍵,然而統計顯示,大部份民眾仍仰賴傳統的傳播管道獲取選舉資訊。根據調查,六成四(64.1%)民眾主要從電視新聞獲得選舉消息,習慣從網路(包括網路新聞、侯選人網站、社群網站)了解選舉的民眾僅一成二(12.7%)。網民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可能很複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電視新聞是主要獲得選舉消息的管道
賴怡忠:泛藍群眾的不滿一定程度影響選舉結果
賴怡忠指出,泛藍群眾對馬江的執政表現不滿意度都超過五成,當是左右這次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有將近七成五(74.8%)泛藍群眾不認為「中華民國存亡」訴求對爭取選票有效,四成二(41.9%)左右不認為馬總統若辭去黨主席能有效挽回民心。而且,不論是泛藍還是泛綠群眾,都有超過六成表示會考慮在未來選舉支持國民兩黨以外的候選人。至於決定選民投票給縣市長的因素,票投國民黨候選人與無黨籍候選人的選民,較傾向根據候選人特質作決定;票投民進黨選人的選民,則更傾向表達對中央政府的不滿。
另外,票投國民黨與民進黨候選人的選民,分別在「財團介入選舉是否適當」、「這次選舉結果對未來兩岸發展的影響是否正面」及「這次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否正面」等議題上有所分歧。整體而言,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的選民,認為這次選舉結果不利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發展,也不認為財團介入選舉不適當。不過,當被問道「這此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是否是好的」,則不分支持對象為國民兩黨或無黨籍候選人,都有超過五成選民同意這次選舉為台灣民主帶來正面影響。
游盈隆:2016民進黨將重返執政
游盈隆首先指出,這次九合一選舉恐怕是台灣歷屆地方選舉中,受全國性議題影響最深的一次,竟然有兩成五選民的投票行為是出自於對中央政府的不滿,尤其是反對馬政府親中與親財團的政策。因此,這次選舉結果是台灣人對馬政府施政的信任投票,非常清楚。而且,認為馬總統即使辭去黨主席也無助於挽回民心的民眾亦超過五成,可見民眾對馬的不滿與反彈已臻極點。
他也觀察到選民對於「中華民國會因一場地方選舉而滅亡」的說法毫無感覺,更透過選票否定馬總統威權不透明的領導風格。整體而言,對台灣民主是好事。人民也相信這次選舉結果對未來經濟發展會產生正面影響。事實上,只要「政府認真一點、效能高一點,經濟怎麼會不好」?這也是人民心目中的疑問。
他特別強調,這次選舉展現出空前的選民解組(Partisan
De-alignment)現象。此一現象會否延續,還有待觀察,但可能性不低。總而言之,2014年九合一選舉是台灣政治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我們已經向舊時代說再見,並開展新時代。他更推斷,就如同國民黨在2006年地方選舉中大勝,進而在2008年上台執政,九合一選舉亦已奠定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基礎。
最後,游盈隆呼籲,馬英九應體認到他已不再受人民信任,其政策路線也被否定的現實。作為一個總統,他應思考台灣要何去何從,而非國民黨何去何從。他應該放下權力,與黨內的競爭者及在野黨合作籌組大聯合政府,讓他在卸任前的這段期間能穩定台灣的政治秩序。如此才是台灣人民之福。
黃偉峰:九合一是年輕人表達意見的選舉
黃偉峰特別關注九合一選舉中的兩個議題:投票率與年輕族群的投票行為。他指出,像九合一選舉這樣的次級選舉,選民有較高投下「抗議票」的傾向,年輕族群的投「抗議票」傾向又更高。而這次民進黨在各縣市的得票率,大約是2012年總統大選時,民進黨在各縣市的得票率再加上10%,可謂「一致的轉換」(uniform swing)。進一步比較投票率可以發現,在這次選舉中,泛藍支持者的投票率低於泛綠支持者5%,新黨支持者的投票率低於國民黨支持者10%。換言之,深藍族群投票率低,出來投票者其中又有許多將票投給無黨籍,甚至是民進黨籍候選人。此一現象需要解釋,有可能是因為民心反馬的緣故。
至於年輕族群的投票行為,本次選舉中,年輕族群的投票率遠高於過去平均六成左右的投票率,20-29歲族群的投票率為七成四(74%)、30-39歲族群則為七成八(78.2%),可能是造成本次選舉翻盤的重要因素。而且,年輕族群已用選票清楚表達特定意見,且顯現出強烈的抗議性質。與各年齡層平均相較,年輕族群對於馬總統的表現更加失望,也更願意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且比其它族群更加認為這次選舉結果對於台灣民主、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正面的。黃偉峰反問,年輕族群表達出來的想法,現任政府是否已確實聽到?
徐永明:泛藍群眾是否消失與第三勢力是否崛起都有待觀察
徐永明認為,選民解組現象發生的時間可能更早。首先,扣除2010年槍擊事件的影響,台灣地方選舉的投票率大體上持續下滑;而且如果不受槍擊事件影響,或許國民黨在2010年便會丟掉新北市與桃園縣。泛藍群眾不出來投票,究竟是不願意表態,還是不再願意支持國民黨,需要後續討論。
關於未來,柯文哲現象固然使人民對獨立候選人有所想像,但觀察此次選舉,可以發現在民進黨提出候選人的縣市,獨立候選人便沒有角逐的空間。一般地方上的獨立候選人,多具有地方派系家族的背景,但其影響力這次選舉中可以看出,已逐漸消散,在國民兩黨競爭下難獲生存空間。換言之,柯文哲現象會否延續,將取決於民進黨有無推出候選人,這是兩相矛盾的現象。
另外,許多選民這次票投民進黨的原因,是出於對中央政府的失望。面對民眾的不滿,執政的國民黨卻以「中華民國存亡」的訴求回應,試圖訴諸高層次的認同與族群議題。這反而導致激化效果,對國民黨的選情完全沒有幫助。
最後,徐永明特別補充,儘管民調依然是準確的科學工具,但這次選舉結果對民調產業及研究仍造成很大衝擊。許多資料過去他們沒有看過,也過於侷限在藍綠政治版圖的影響。舉例而言,台中市過去便從來沒有出現過大量教育程度高的青年與中年族群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之現象。誠如前述,藍綠版圖是否仍存在,還是泛藍選民已經離去?這是未來必須研究的議題。
王思為:救黨先於救國的作法實不可取
王思為表示,這次選舉結果顯示出對馬英九路線的全面否定。國民黨對此極為焦慮,卻找不出頭號戰犯。這是因為馬英九路線是國民黨一路擁護、共同打造出來的,他們面對的其實是一個共犯結構,所以無法將罪責全歸到馬英九身上。
而這次的選舉究竟是選民情緒化抑或是理性的表現?王思為以今年三月法國的地方選舉為例,受法國現任總統歐蘭德極低的聲望影響,執政黨社會黨同樣在三月地方選舉中遭受空前挫敗。換言之,地方選舉本就與中央執政表現高度相關。
而且,法國地方選舉結果出爐後,法國總統做的第一件事是改組內閣,這是民主政治的常態。反觀台灣,國民黨敗選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改造政府,而是先改造黨,顯現出「黨優於國」的思維。王思為直言,如果國民黨把重心放在鞏固與爭奪黨中央權力上,而讓中央政府在未來一年半空轉,那麼民進黨的榮景將持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最後,王思為也點出儘管民調顯示在本次選舉中,電視新聞仍是選民獲取選舉資訊的最主要管道;但必須注意的是,電視新聞的資料也愈來愈多是來自網路,且交叉分析亦顯示,透過社群媒體動員出來投票的民眾比例愈來愈高。由此可見,社群媒體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未來的選舉與策略安排都應考量這一點。
看來吳釗燮對美國人說的話,還是蠻得體的外交詞令。真的是需要培養台派的外交與軍事人才,不能被高外壟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