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能用中華特色的「經濟民族主義」改變商業規則嗎?




 (Ajin 開口)
研發是經濟權的最根本。然而,任何新科技在 Pilot Test 成功 後,可說達到價值最高點。隨著量產之後,新科技的價值跟著遞減而最後衰微,這是鐵律!這個軌跡是越來越短。智慧型手機從 iphone開始到現在,還不足10 年,但手幾已經快變成黃花了。

智慧型手機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科技了,中國也遲遲才進市,雖然這樣,但中國自產的手機,不會讓任何其他外國廠商沾邊的,所以不僅是三星,蘋果一樣在中國慘兮兮。從這現象推論到其他行業或其他新科技,只要沒有被中國學習成功,那中國市場還是相當可觀。一旦他們可以自我生產,想吃些中國內需市場的甜湯,門都沒有。這就是經濟民族主義。

目前為止,歐美若還想分享13億人口的大餅,需要好好研究到底啥是經濟民族主義。最通常的方式就是不讓你賣,再不然就是埋下一大堆關卡,透過各種繁瑣的手續找麻煩,接著就是愛用國貨的灌腦漿。

泡菜大姊若這點還搞不懂,以為拉著習董的手就可以享用內需市場,太天真了。泡菜姊應該走出成熟科技,慢慢朝著無人開發的新科技走向,建立起研發的習慣。否則一切想走捷徑的話,瞬間就足以被淘汰了。

日本之所以經過那麼長久的經濟不景氣,也沒有跟上軟體,也沒有跟上平板,但仍然可以倚立不倒,最主要就是有研發的基礎。這個研發基礎早在二戰前就是東亞最先進的了。也之所以如此,一旦戰敗,只要大腦存在,要再度復興不是困難的。這個已經歷史證明了。德國也是如此。

韓台中企業一直沒有這種研發風氣,老是以加工賺快錢為最大目標。你學得快,別人也模仿得快,利潤立刻削降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光這點,山姆大帝還是執經濟牛耳啦!畢竟自由思考的社會風氣絕對隨時都有新點子新發現,新應用的。那是以大腦產品來維持經濟強權,而不是以人口數造成第一大的經濟體啦!這點是差別很大的。某國之所以一直引以為傲號稱第X大經濟體,完全是靠 "性幅" 所賜的人口量才當之無愧啦!


中國「經濟民族主義」考驗在華跨國公司
KEITH BRADSHER 20141112
中國正在改變商業規則,迫使跨國公司要麼搞清楚如何繼續參與,要麼可能會失去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
當中國13年前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政府非常歡迎外國公司,渴望得到他們的工廠和技術。如今,中國正在利用自己日益增長的經濟和金融實力來發號施令,幾十家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面臨審查,審查內容包括腐敗和壟斷行為,最近還包括了偷稅漏稅。
隨著國家首腦和企業高管本周聚集在北京,參加一個重大經濟峰會,預計他們將會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民族主義進行大辯論。與打壓跨國公司同時發生的,是習近平的權力鞏固,以及他對鄰國和西方採取的越來越民族主義、有時甚至是對抗的立場。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John L. Thorton China Center)主任李成說,「假如一位領導人要推動經濟合作的話,他在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
雖然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對外國企業具有獨特的挑戰,但最近幾個月來的監管和法律環境已變得尤其危險,當局在強迫企業降價,還用巨額罰款懲罰它們。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大眾(Volkswagen)、克萊斯勒(Chrysler)、美贊臣(Mead Johnson)、三星(Samsung)、強生(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今年都收到了數百萬美元的罰單,而微軟(Microsoft)、戴姆勒(Daimler)和高通(Qualcomm)正在接受調查。
懲罰的快速步伐後來突然在過去五周中暫停。考慮到在一系列反壟斷活動後,中國官員們即將開出他們迄今為止的最大罰單,這種暫停顯得尤其突兀。中國官員甚至已在九月中旬的新聞發佈會上把懲罰目標確定為高通,一家發明移動技術、出售技術授權許可的公司。
然而,由於北京的領導人因香港的抗議活動而分心,中國監管者們最終沒有對高通採取行動。後來,中國全心投入於共產黨的一個高層會議,再後來就是為即將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作準備。
讓調查步伐放緩的另一個可能因素也許是一個重要的人事變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是提倡對跨國公司採取強硬態度的主要人物,據認識他的人說,一個月前他被調到另一個價格監管部門,該消息人士因人事變動問題的敏感性要求匿名。
許昆林的調任是在外國企業和政府向中國高層官員就反壟斷調查做出痛苦抱怨之後。雖然他的調任有很大可能延緩了一些反壟斷調查,但據兩位元消息人士說,那不一定是降職,而且發生在國外投訴的同時可能只是一個巧合。那個價格監管部門剛剛出了一個腐敗醜聞,許昆林現已被賦予整頓該機構的廣泛權力。
雖然國家和省級的調查似乎已暫停,但鄉鎮級政府卻悄然加緊了活動,執法人員對跨國公司的地方辦事處進行了突擊檢查。
這些鄉鎮政府不具有執行反壟斷法的法定權力,它們根據的是措辭含糊的舊法律,雖然中國在修改許多法律讓其更符合市場取向的原則,但這些針對哄抬物價和舞弊的舊法律仍保留在書本上。地方調查人員已複製了大量的備忘錄、納稅記錄和財務文件。複製後,更複雜的檔已被轉交給省會城市更有經驗的調查員。
一位給跨國公司當顧問的人說,「我們的一些客戶被只受過非常基本訓練的小組調查,調查人員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這位顧問因為案件的法律敏感性堅持要匿名。該顧問說,儘管如此,那些調查組卻得以收集大量的企業機密數據,讓受影響的跨國公司的總部發怵。
就中國政府是否把調查更多地集中在外國企業身上這個問題而言,有相當的爭議。
據外國商業團體統計,雖然跨國公司在中國經濟中只佔有很小的份額,但最近國家和省級的反壟斷和舞弊處罰的一半是針對跨國公司的。但中國官員在九月下旬表示,如果把地方政府發的舞弊罰單都包括進來的話,跨國公司則只佔被罰者的十分之一。
西方企業對調查的程式方面也感到震驚,中國的做法與美國和歐洲的做法有明顯差別。
中國的監管者在幾周內就能處理一個反壟斷案件,讓企業幾乎沒有機會作出反應。在美國,這類案件需要兩年或更長的時間。
調查人員是否需要有搜查辦公室的搜查令,或管理人員是否有權請律師、特別是外國律師等問題上,中國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這麼多的公司都遭到襲擊搜查,以至於中國歐盟商會將於1121在北京召開一個高管會議,會議的題目是「中國的黎明突襲 -- 怎樣才能避免不速之客突然敲門、如何回答他們?」
中國的反壟斷機構還經常與其他機構、包括稅收部門分享證據。在美國,這些資訊一般不能在機構之間共用,而在中國則為調查潛在的案件提供了新的途徑。
共產黨的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在1013日幾乎用了整版的篇幅指責外國企業把巨額利潤轉移出中國,而不為其納稅,美國和歐洲有時也對跨國公司有這種指責。
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袁曙宏1030在北京的一個吹風會上表示,中國打算制定行政程式法,以確保在政府執行監管行動時,正當程式和其他法律規範得到遵循。但他警告說,這項法律的起草和通過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一些律師認為,中國政府只是希望創造一個健全的監管框架,以杜絕腐敗。安傑律師事務所專門從事反壟斷法律業務的律師顧正平(Michael Gu)說,中國政府部門「在啟動對外國公司的調查上越來越有經驗,也更有信心。」
對其他人來說,這些法律案件是政府中民族主義情緒日益增長的跡象,這種跡象在國有媒體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對抗性關係中已經很明顯,並延伸到了經濟政策上。批評人士認為,中國對世界貿易組織自由貿易規則的解釋,正在超越這些規則的精神,可能也超越了法律條文,雖然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一直是世貿規則的最大受益者。
曾於2006年至2009年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蘇珊·C·施瓦布(Susan C. Schwab)說,「中國應該站在維持世貿規則、讓其更加強大的前沿,而不是破壞這些規則。但我沒有感覺到,北京有人要這樣做,因為注意力非常自私地集中在政府一些部門制定的工業政策上。」
中國的堅定自信姿態給美國和其他貿易夥伴製造了一種兩難的境地。雖然他們都不願意替可能收買了官員、或與競爭對手勾結的公司說話,但他們也對中國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安,中國堅持要公司將其產品降價,或以其他方式妨礙它們的業務。儘管美國的商界領袖怨聲載道,但奧巴馬政府尚未做出任何公開表示。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發言人馬特·麥克阿爾萬納(Matt McAlvanah)在對一些問題的書面答覆中說,「我們在一系列可能影響中國商業環境的問題上一直與美國公司保持著經常的聯繫,希望確保反壟斷法調查不單獨針對外國公司,希望它們得到中國執法者的公平對待。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在反壟斷法問題上有長期的討論,我們將繼續這種討論。」
提倡更具對抗性的貿易戰略的人批評政府不採取更公開的立場。他們指出有各種可能的工具,比如威脅對中國進入美國市場加以限制。
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是美國國會創立的為其提供有關中國政策諮詢的機構,委員會成員邁克爾·R·韋賽爾(Michael R. Wessel)說,「華盛頓就如何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民族主義好像沒有任何主意,他們的默認做法是對話。但是,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對話除了導致延誤、並最終接受中國的方案之外,產生過任何其他結果。」
翻譯:Cindy Hao


8 則留言:

  1. "泡菜大姊若這點還搞不懂,以為拉著習董的手就可以享用內需市場,太天真了。"
    It reminds me HTC.....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呀,HTC曾受習董的關愛,也勇敢站出來替凱道那雌馬背書。

      好了,傾盡全力開發HTC手機,把整大部分資金幾乎孤柱一擲地投下去,要在全世界的市場內搶個智慧型手機的席位。玩了不到五年,大概很快就會隨著三星與蘋果一樣在中國遭受抵制。

      雪紅小姐此後,必定更加愛中國,就是要讓HTC成為MIC才能在中國境內繼續生存。否則,紅雪變白雪,接著結冰囉!


      刪除
    2. 三星與蘋果在中國遭受抵制?又是坐在屋裏憑想像亂說。

      三星與蘋果在中國一直銷售很好,交替處於冠亞軍地位,只是這幾年中國的民族品牌手機如華為、小米、聯想、酷派等起來了,性價比更高,可操控性更強,市場佔有率逐漸超過了三星蘋果,這是完全的市場行為。

      如果能夠拋開政治因素,華為、小米、聯想、酷派等手機佔領台灣市場指日可待。至於HTC,雖然性能也不錯,但性價比不高,市場佔有率一直不高。

      刪除
    3. 樓上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小米走不出中國?
      小米在中國的性價比與在外國不一樣的原因是什麼?

      刪除
    4. 小米的SAR值不知有沒過? 有朋友用了,認為電磁波太強。

      刪除
    5. 小米走不出中國?真是奇談,小米已經在十幾個國家銷售了,就是在韓國,也頗受用戶好評,不但價格有優勢,性能與三星比也毫不遜色,還能使用兩個手機卡,頗受青年人喜歡。

      另外,您的朋友使用一下就能知道SAR值是多少,就能知道電磁波太強,莫非他有特異功能?

      刪除

    6. http://blog.livedoor.jp/dqnplus/archives/1810428.html

      刪除
    7. 不知道小米在印度的新聞有沒有讓你學到點什麼

      順便幫你補充一下,小米在韓國只有水貨,沒有直接銷售
      知道為什麼嗎?跟CP值差異問題的答案一樣唷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