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習近平“依法治國”方針的矛盾信號



2014 10 22 10:25
習近平依法治國方針的矛盾信號

Andrew Browne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給世界的主要印象是,該國正在堅定地向外拓展。

海軍艦隊一直推進到印尼,戰機在東中國海(中國稱東海)活動的範圍更大。一艘新下水的航空母艦則發出了中國意圖進一步擴大軍事影響力的信號。另外,習近平大談通過海陸兩途拓展亞洲和歐洲之間貿易的新絲綢之路

然而在國內,習近平卻朝著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上任已經兩年左右的習近平正在為他所謂的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求索一個新的道德和倫理基礎,並決定深入中國歷史和傳統尋找。

在本周以法治為主題的中共四中全會結束之後,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發現。該會議的成果可能是一套技術性改革措施,增強深受腐敗困擾的法律體系對腐敗的打擊和防禦能力。

但是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習近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求索的過程將如何引導依法治國(本屆中共全會的官方主題),以及個人正義和黨政權力之間的平衡。

一些人寄希望於能在習近平領導下實現更為溫和的威權主義,即尊重個人權利、遏制政府權力。到目前為止,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因習近平在公開講話中反復提及孔子而感到安慰。這位中國古代哲學家強調道德修養和德治。他所開創的儒家思想傳統上代表中國社會統治的柔性一面。

然而習近平也祭出了中國法家思想的黑暗傳統,即強調以嚴刑峻法來確保官員和普通民眾循規蹈矩。

法家思想視法律為使獨裁者把持權力的工具。他們主張使用法律作為統治工具(rule by law),而非法治(rule of law),後者要求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在內的所有人都遵守法律,承擔責任。

從這個角度說,習近平釋放出的信號並不明確。他說他希望法庭將權力關進籠子。但幾乎沒有人會真的認為中國共產黨會讓渡自己的絕對統治。紐約Fordham Law School教授Carl Minzner認為,習近平對中國儒家經典的引用是在釋放一個信號,即他認為中國問題的解決之道只能是中國自身。他說,這表明中國沒有實施西式自由革命的可能。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給人的印象還是高壓政治。對貪腐的殘酷打壓(常常繞過法律程式)已經使得大約50名高層官員以及數千名地方官員落馬。本周的四中全會可能會宣佈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命運。周永康是這場反貪腐運動開始以來落馬的最高級別的官員。

民間也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的高壓。對于維權人士來說這是一個黑暗的時期,包括涉及從宗教自由到環境等領域的律師和活動人士。
然而習近平將中國共產黨的治理法律化的努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經濟正在放緩,最為重要的房地產市場在下滑,本來已有所發酵的社會不安定苗頭可能會因此而加劇。

在中國廣闊的邊疆地帶已經出現了騷動。本月中國一家法院判處12人死刑,這些人被指控在新疆西部襲擊並導致37人死亡。在香港,要求更多民主的街頭抗議顯示,即便是那些生活在相對自由和繁榮地區的民眾,當看到政府不願妥協的時候,也有可能起身反抗。

那麼,讓步又體現在哪里?

在一定程度上,法律系統已經在調整。今年早些時候宣佈的試點改革旨在放鬆地方官員對法院的行政控制。目前,地方法官的遴選和薪水發放都掌握在地方官員手中,而正是這些基層地方官員普遍存在的不法行為(包括非法征地和收受賄賂)激起了社會憤慨。

如果這些改革措施能讓法院的大門向受冤屈者敞開、法院的裁量權更加獨立,就會具有重大意義。

但很多人對此持謹慎態度。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王朝實施的溫和儒家學說一直是以嚴刑峻法的法家思想支持的。因此才有法家為裏,儒家為表的說法。

如果司法改革最終只不過是變得外寬內嚴,則可能造成麻煩。僅僅是宣佈四中全會將討論法治問題就已經引發了人們對進一步放鬆管制的普遍期待,如果最終結果令人失望,可能會加劇習近平希望平息的社會緊張形勢。

中國的大國復興之路看來不可阻擋,但習近平也深知政權合法性的重要。習近平希望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穩固而長久,他在國內的行動也正是出於這個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