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經濟學人: 為何香港的年輕人走上街頭



經濟學人: 為何香港的年輕人走上街頭
2014-07-07 Web only作者:經濟學人
香港的年輕人大多不以關心政治聞名;以他們的務實家長立下的模範來看,這並不令人意外。然而,一群年輕運動者正乘著橫掃香港的政治運動之潮,開始挑戰這種冷漠主流。非官方選舉改革投票吸引近80萬張選票,「佔領中環」一語亦飄盪在夏日的空氣之中。71的遊行吸引了大量民眾參與;遊行過程平和,最終卻有超過500人遭逮捕,其中多數為學生。
描繪兩名年輕反抗者的紀錄片《未夠秤》,也剛巧在香港上映。2011年,15歲的黃之鋒創立學民思潮,對抗政府提出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紀錄片跟著黃之鋒,看著他的運動獲得動能、讓他成為名人;黃之鋒的媒體能見度當然是他最強大的武器,而學民思潮也和世界各地的年輕運動團體一樣,因熟悉數位世界而效率十足。
如果黃之鋒符合香港家長心目中好兒子的形象,紀綠片中的另一名運動者、留著長髮的馬雲祺,通常會引來相反的反應;馬雲祺較為基進,會捲入衝突、甚至遭逮捕。黃之鋒名氣上升之際,馬雲祺則留在幕後、改變示威的方法,讓本紀錄片顯得有些不平衡。
《未夠秤》顯然站在反抗者這一邊,但也成功喚回那些夏日示威中的熱情。本片結束於20129月反國教運動之後不久;學民思潮等團體包圍政府總部後,政府宣佈由學校決定是否開設國教科,讓反對團體獲得勝利。不過,那場勝利現已顯得十分空虛;批評者表示,許多內容仍舊以其他方式走入課堂,學民思潮亦將焦點轉往普選。
多數年輕香港人仍舊沒有準備好走上街頭,但他們現在也更加在乎政治;毫無疑問,這部分得歸功於學民思潮等運動團體(但中央政府重手打壓的功勞更大)。然而,單一議題運動團體轉型為民主推動團體後能否長期存續,仍是個問題。其命運大多落在一名17歲少年的肩頭之上;在街頭遇見黃之鋒的支持者,也常說他們都得靠他。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不管他多有魅力、多麼堅定,這都是個沉重的責任。(黃維德編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