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中國能領導世界嗎?




中國能領導世界嗎?不一定
狄雨霏 20140630
在《中國能領導世界嗎?:抵達權力和增長的極限》(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一書中,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柯偉林(William C. Kirby)沃倫·麥克法倫(F. Warren McFarlan)與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的雷影娜(Regina M. Abrami)探討了中國會不會變成全球頭號強國的問題。他們的結論是:不一定。他們寫道,儘管中國有很多值得稱道之處,但政治改革的缺失可能最終制約中國。這與相信「中國模式」的人意見相左。那些人認為,正是因為沒有政治改革,中國才得以將威權統治和資本主義結合起來,大步向前。前不久到訪中國時,柯偉林教授談到了中國為何曾一度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中國怎樣才有可能重振昔日的輝煌,以及他和該書合著者為何會質疑中國崛起的必然性:
問:中國能領導世界嗎?
答:當然能。中國已經在領導著世界了。世界歷史上最源遠流長的持續性文明,就發源於中國。中國的道德和政治模式一度定義了文明的含義。200多年前,清帝國統治著這個星球上最強大、最富裕、最成熟的文明國度。當時,中國的經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也是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那時生活在中國。
和全世界大部分地區比,中國更好地熬過了帝國主義時代。中國最近的增長通常被描述成「崛起」。但它不僅僅是過去35年的結果,而是已經醞釀了一個多世紀。
然而,隨著中國恢復歷史上的大國和核心國家地位,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其他國家可以借鑒中國當前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嗎?中國能再次在價值觀和教育方面樹立全球標準,供其他國家效仿嗎?在中國政治改革缺席的情況下,我們有自己的懷疑。有許多書假定中國必然會上升至全球領導地位,我們的書不在此列。
問:能解釋一下你說的「領導」是什麼意思嗎?哪些方面的領導比較重要,為什麼?
答:最近幾個世紀,全球領導地位有多種表現形式。我們的意思不是通過軍事擴張或政治霸權實現的領導地位——我們也不認為中國會這樣。我們指的是在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廣泛的強大影響力。從某些方面來衡量,正是這種影響力讓20世紀成了「美國世紀」。
問:你在書中說,中國正在基礎設施、創業和教育領域大步前進,但它作為一黨制的軍事化國家的根本身份讓自己受到了削弱。然而,一些中國人認為這是一個優點。對於那些說你的觀點實質上是美國的視角,中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的人,你會作何回答?
答:確實沒錯,相比其他制度,中國源於國民黨時代的一黨制能更好地做一些大事。孫中山建立一個由鐵路和公路連接起來的國家,並用恢宏的堤壩馴服江河的夢想,都已被這個不限制自己野心的現代化工程國家實現了。中國新建設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令全世界羨慕。
然而,這個制度讓太多經濟領域處在政府的壟斷下,並且淩駕於法律和司法體系之上。民眾對中國的法律和司法體系缺乏信心。「公民社會」和「憲政」為什麼屬於「七不講」的內容?
問:你寫道,中國正處在一個不容忽視且威脅著它未來的成功的「轉折點」上。你能說說這個轉折點的重要性嗎?
答: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成功同樣不僅是在過去三十年,而是在它長達一個世紀的復蘇中取得的。它不僅在1949年「站起來了」,早在1945年日本戰敗時,中國就「站起來了」,它再次成為一個大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中國的實力醞釀了一個世紀。近幾十年的成功是經濟和社會領域開展改革的結果,這些改革撤銷了毛澤東時代混亂無度的做法。數億中國人一得到機會,就讓自己脫離了貧困。
然而,在一個其他領域都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卻沒有進行持續、系統的政治改革。這個不是中國政治體制對陣「西方」政治體制的問題,中國的政治體制本來就源自西方——人們不要忘記,馬克思(Marx)和列寧(Lenin)並不是中國人。這個模仿蘇聯的體制,執掌著充滿活力的經濟和社會。
為什麼這一點現在很重要?中國看起來強大、穩定、邊境安全。自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東亞持續時間最長的和平時期蓬勃發展。如今,全世界最富有活力的企業家,有許多來自中國。但中國的執政黨表現出了不安的跡象,不然為什麼要以「尋釁滋事」的罪名,把那些無非是在要求政府透明的公民關起來?中國的領導人非常有能力,但他們也必須在一個存在深層次制約的政治文化內行事。在這種文化中,即便是這個國家最基本的歷史事實都不能討論。
像我們這樣深切關心中國的人極為擔心的問題,不是中國無窮的增長和創新能力,而是中國政治被牢牢束縛著,以至於無法公開討論中國未來的其他願景。我們希望,現在是時候「廣開言路」了——就像19世紀末關心中國「自強」的改革者所盼望的那樣。
問:對於教育在過去幾十年裏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這個觀點,一些人提出了質疑。他們指出了近些年的兩個趨勢:精英階層的孩子在讀大學時出國,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出國,而一些大學繞開高考,直接從中學招錄學生。他們認為這麼做加劇了教育不平等。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重視學習。因為整個20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國人口的受教育水準較高。如今,在質量和數量上,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都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世界名校(哈佛大學、杜克大學[Duke]、斯坦福大學[Stanfor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以及亞洲和歐洲的諸多院校在中國設立研究和教學中心,其中杜克大學和紐約大學在中國設立了分校。
出於許多原因,精英家庭越來越多地把孩子送去國外,但中國的大學也再次成為全球學術界的一部分,也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學生。現在在全世界最好大學的排名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常常位列前50。在1949年以前,求知和教學的自由傳統讓這兩所學校表現突出。如果允許它們形成這樣的傳統,或者說回歸這些傳統,這兩所大學的前途就是不可限量的。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是在清華大學設立施瓦茨曼學院(Schwarzman College),這個學院準備將全世界最有前途的人才帶到中國。
的確,儘管中國大學的在校人數大幅增加,但名校中的貧困學生和農村學生的比例卻逐年下降。效仿美麗美國(Teach for America)的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等非政府組織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和美國一樣,中國精英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依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本來就高,人脈本來就好的人。
問:如果下注的話,你覺得中國未來會是什麼走向?中國會在一些年後超過西方嗎?
答:我非常看好中國。我對「西方」倒沒這麼確定。就像身在這個國家的我們往往會把中國看得太簡單一樣,中國人可能也會把「西方」多種多樣的政治和社會當做一個單一的實體。我不是這樣。
我們在書中預言,2034年的中國在經濟和文化上都將更上一層樓,軍力更強大,政治集權程度減輕。如果中國能走到那一階段而不出現政治崩盤,中國和東亞其他地區都將繁榮發展。
領導地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時下,美國在國內外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正如我們所說的,中國也同樣面臨著許多挑戰,主要是在國內。如果這兩個國家要在21世紀幫助引領全世界,當然這也是它們必須要做的,那麼還有大量工作尚需完成。但如果21世紀將是「中國世紀」,那麼它不會是第一個中國世紀,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翻譯:陳亦亭
相關文章


2 則留言:

  1. 二戰後, 除了共產圈之 外, 西方世界無一不在美國援助下, 全力復興經濟, 希望早日讓人民生活步上正軌. 中國則繼續不斷鬥爭, 搞到一窮二白, 眼看就混不下去了, 在台灣的捨身救祖全力貪財之下, 現在不但一雪前恥, 而且超英趕美, 人人讚嘆. 戰後中國如果與西方世界同步, 六十年前早就已經是泱泱大國, 如此驚豔, 我看全然是笑話. 現在好了, >>> 2034年的中國在經濟和文化上都更上一層樓, 引領全世界 <<< - 我看是人類文明的大後退.

    這些文明後進國家所謂的近代化 (按 : 原文自指日本),其實就不出產業的近代化而已. 就是以停頓於古代農村社會的意識,企求超克自希臘羅馬以來, 不間段發展而成就 “世界普遍原理" 的西歐文明。放棄一切合理的判斷,形成的就是退廢. ( 本段抄自 “日本人的西洋衝擊" – 平野幸仁 )

    這是人類文明進展的停滯, 西方人士喔落讚嘆層次不足 !!

    回覆刪除
  2. 中國追求的未來應該就是一個超大型的新加坡,新加坡個人實在喜歡不來。開放發展三十多年,實在沒看到他真創造出甚麼東西。日本就多了,二十萬噸大油輪等等不剩枚舉。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