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如何應對伊拉克危機,奧巴馬進退兩難




如何應對伊拉克危機,奧巴馬進退兩難
PETER BAKER 20140616
華盛頓——上月,奧巴馬總統對軍校學員發表了一番高調的講話。他試圖要讓美國擺脫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混亂幹預,提出了新的軍事準則,幾乎是在發誓放棄使用軍事力量,除非發生十分嚴峻的情況。
然而,過了不到兩周,奧巴馬就發現這種情況已經擺在了面前,自己似乎處在要下令美軍再次介入伊拉克的邊緣。雖然排除了使用地面部隊來解救深受武裝分子困擾的巴格達政府這一選擇,但奧巴馬正在考慮其他各種方案,比如派遣無人機和有人駕駛的戰機進行空襲等。
重返伊拉克的可能性,即便是以有限的方式重返,也恰恰突顯出這片荒涼之地對塑造奧巴馬總統任期起到的作用。伊拉克左右了他的首次總統競選:對這場戰爭的反對強化了他的候選地位。這也界定了他的外交政策:他決心要撤出伊拉克,並且不捲入像敘利亞這樣的地方。這還決定了他希望留下的政治遺產:他設想,歷史書會以他結束了美國在海外的戰事而記住他。
然而,儘管奧巴馬極其渴望把伊拉克拋到腦後,但自稱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縮寫ISIS)的伊斯蘭主義極端分子迅速向巴格達挺近,迫使他重新考慮應對措施。雖然非常希望能將伊拉克的命運交給伊拉克人自己負責,但他卻不得不得出結論,美國的利益依然要求它避免一個被自己佔領8年多並為此付出了近4500名美軍將士生命的國家陷入崩潰。
奧巴馬上週五稱,「我們需要確保,像ISIL這樣一個從敘利亞戰亂中得利的邪惡組織不能再取得更穩固的地位。」他採用的是ISIS的別名「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縮寫ISIL)。「現在有爆發激烈的宗派衝突的危險,比如恐怖組織試圖摧毀什葉派聖地,就可能會導致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發生難以消解的衝突。」
他回憶過去,提到了美國在伊拉克的痛苦歷史,希望能不讓美國在那裡的努力付之東流。然後說道,「我們在那裡有很多利益。顯然,為了讓伊拉克得以走上更好的道路、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的部隊、美國民眾及納稅人做出了巨大的投入和犧牲。」
不過,他堅持要求伊拉克領導人必須做出能給自己的國家帶來穩定的讓步,並強調他不會再讓他們的問題再次拖累美國。「我們不會任由自己被拖回那種局面——我們在那裡控制局勢」,但伊拉克自己的政治領導人卻不能應對導致社會分裂的根本分歧。
長期以來,奧巴馬一直因2011年年底從伊拉克撤軍卻未能留下一支小規模的駐軍而備受共和黨人的指責。這一時間表最初由前總統喬治·W·布殊(George W. Bush)達成,而且當時的伊拉克領導人不同意五角大樓堅持要求的豁免條款。但批評人士認為,奧巴馬本應更努力地嘗試延長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時間。
此外,他們表示,在向伊拉克總理努裏·卡邁勒· 馬利基(Nuri Kamal al-Maliki)施壓、要求他與遜尼派少數派和解這一點上,奧巴馬做得不夠,並且認為,他未能採取更多措施來幫助伊拉克鄰國敘利亞境內的溫和反對派,從而給更激進的伊斯蘭主義力量壯了膽,而後者已經蔓延到了伊拉克。
伊拉克局勢最近的突然惡化不僅讓這些批評聲再起,還讓奧巴馬從阿富汗撤軍的計劃受到進一步質疑。奧巴馬上月宣佈,他將在今年年底之前結束在阿富汗的作戰任務,屆時留下的9800名士兵也將在2016年全部撤離。
共和黨人週五敦促奧巴馬在伊拉克問題上果斷行事,質疑他為何要用幾天時間做決定。「我們不應在那裡部署地面部隊,但我們必須現在就用無人機打擊那些向巴格達挺近的恐怖分子,」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共和黨人埃德·羅伊斯(Ed Royce)說。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主席、同樣來自加州的霍華德·「巴克」·麥基翁(Howard [Buck] McKeon)表示,為了遏制該地區的威脅,總統需要拿出更巨集觀的統一戰略。他說,「這場危機沒有一蹴而就的解決方案,我不會支持一場一次性的打擊。這種打擊可能看上去很上鏡,可是沒有持久的效果。」他還說,總統應該考慮炒掉他手下的國家安全團隊。
自由派活動人士的態度則更為激烈。名為「信條」(Credo)的活動團體的政治主管貝姬·邦德(Becky Bond)說,「過去12年裏,伊拉克戰爭一直是布殊和切尼的戰爭。然而,如果奧巴馬總統發動新一輪轟炸,那麼他就是在附和喬治·W·布殊做出的出兵伊拉克的災難性決定,而伊拉克戰爭就會成為貝拉克·奧巴馬的戰爭。」
這將是奧巴馬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對他而言,伊拉克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反面樣板,集中了所有本不應採取的政策。在伊利諾伊任州參議員時,他就反對美軍出兵伊拉克;擔任總統期間,他的許多決定,都是在對照了從伊拉克戰爭中吸取的教訓後權衡做出的。在他看來,這場戰爭證明瞭,軍事幹預通常會讓局勢惡化,而不是好轉。
儘管同意向阿富汗增兵,奧巴馬依然堅持要設立撤軍時間表。決定幹預利比亞危機時,他只動用了空軍,而且確保了北約(NATO)盟友發揮帶頭作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他拒絕接受哪怕是動用空軍進行幹預的呼聲,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拒絕了武裝反對派的提議。他在任的時間越長,似乎就越懷疑以武力為手段改善世界的觀點。
上週五,他承認有在伊拉克再次動武的可能性,即便如此,他還是把摒棄宗派分歧、維持國家安定的責任推到了馬利基等伊拉克領導人的頭上。他說,「美國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過請明白一點,伊拉克是一個主權國家,最終還是要由伊拉克人自行解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