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轉向亞洲”不能僅憑空談
最近有不少評論質疑美國所謂“轉向亞洲”或“再平衡”戰略的嚴肅性和可持續性。這些讓人應接不暇的焦慮言論有不少屬於緊張過度,但公眾的質疑反映出,在亞洲這個不確定性漸增的地區,各國的憂慮情緒越來越強,因此這些質疑應當引起重視。放眼看去,那些明確渴望美國建立持久、連貫亞洲戰略的國家,幾乎無一不存在挑戰。奧巴馬(Obama)的班子深刻認識到了這些紛亂的問題,這位美國總統近期出訪日本、韓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就反映出美國正積極努力將“轉向”戰略更多地從空談變成現實。
儘管如此,美國仍可付出更多努力,消除亞洲的疑慮,闡明一個細緻、持久和全面的亞洲戰略。但如何做到這一點?
美國亞洲戰略的下一階段要求它增加與中國的高級別接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的外交政策重點在很大程度上仍讓人捉摸不透,中美增加戰略對話顯然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海上安全問題和網路安全行為導致兩國之間愈發的互不信任,它們明確找出可展開切實合作的領域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些領域包括軍事互信的構建、發展、能源安全和救災等等。中國更願意將“新型大國關係”維持在泛泛而談的層面,而不是去實際構建這樣的夥伴關係,但當前的局勢要求中美兩國通過在雙方的共同目標上切實合作來增進諒解。作為對話的一部分,美國應向中方傳達一個資訊,即美國對朝鮮越來越沒有耐心,越來越傾向於加大對平壤方面的施壓力度。此外,美國還應表明,美方明確支持採取措施改善中日關係。
接下來,美國必須就如何更加密切地與印度新上臺的莫迪(Modi)政府合作提出清晰的戰略。美國能夠化解印度長期以來對美國政策的恐慌,辦法是集中精力推進兩國的商業和防務關係,就兩國在亞洲的共同利益加強對話與合作。與印度構建更加持久的、面向21世紀的夥伴關係,是一項必要、艱巨且日益突出的任務。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的下一階段也將具有決定意義。幾個關鍵國家國內政局複雜,再加上有關農業和製造業的最後幾個問題十分敏感,這就要求奧巴馬總統扮演起更強勢的角色。如果TPP談判成功,美國亞洲戰略的合理性就將得到驗證;如果談判以失敗告終,美國在亞洲扮演的角色將愈發遭到全面質疑。
多邊論壇和組織在亞洲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美國必須相應在東盟(ASEAN)地區論壇和東亞峰會(EAS)上投入更多努力。這些場合中的外交活動對領土爭議有著愈發重要的影響,而美國在促成共識方面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由於一些國家試圖發展不包含美國的論壇,美國政府需要公開提出一個明確的範式:如果正在進行的討論對安全或經濟有重大影響,那麼美國希望參與到討論中,而且橫跨亞太的機構(而不是只有亞洲國家參與的組織)應當在未來扮演主導角色。
美國應當繼續推動日韓之間的私下和公開對話。沒有什麼比目前日韓之間的疏遠更能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地位了。美國更加公開地闡明這一點,將是人們所樂見的。
對於東南亞的具體問題,美國需要考慮四個國家的機遇:越南、印尼、泰國和緬甸。中國在越南大陸架上進行有爭議的鑽井作業,導致越中關係近期出現緊張,大大緩解了越南政府面對的整體上的外交孤立局面。隨著越戰的陰影漸漸遠去,越南領導層是否終於做好了與美國政府加深合作的準備?答案主要取決於越南領導層自身。印尼有望迎來新的領導層,這讓人們看到了該國與美國深化經濟合作的前景。早先兩國圍繞共同經濟抱負展開的對話,將有助於為美國-印尼關係的未來規劃一條積極的道路。泰國需要美國牽頭展開更為團結、堅定的國際努力,強調民主和選舉——而非軍事干預或暗箱操作——是泰國未來政治道路的必要成分。緬甸開放進程的第一階段已從頻繁外交接觸帶來的國際形象大幅提升轉向推進經濟改革的艱苦努力。國際社會和美國應在這段更為艱難的時期保持對緬甸的關注,這是至關重要的。
這些就是全面、細緻的美國亞洲戰略的組成部分。美國應當立足長遠,從多個方面採取行動,將“轉向”變成現實。
本文作者是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董事,2009年至2013年任美國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