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沖繩人的頑強抗爭




(Ajin 開口)
沖繩與台澎,雖然歷史上有極其相似的命運,但將來的命運是否會一樣,那就不一定,畢竟二戰結束後,兩地的命運開始走非常不同的路線了。
因為北京目前好似穩拿台澎,所以對台澎的衝撞並不比對釣魚台(尖格群島)厲害。但北京絕對不可能志在於僅拿釣魚台這幾個小島,可想而知是意在沖繩。若這假設是真,那麼國際談判桌上有四個可能會產生:
1.     台澎變成被釣魚台交換:北京拿台澎,東京拿尖格與沖繩
2.     北京要拿兩地
3.     華府兩地都不讓,永遠維持目前現狀
4.     華府北京在兩地都喪失任何據點了。台澎自治,沖繩自治,或兩地都建邦立國,或兩地組成一個嶄新的自治邦聯。


沖繩人的頑強抗爭
加藤典洋 20140516
上月貝拉克·奧巴馬總統結束日本之行時,日美兩國政府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概括了他此行與安倍晉三首相(Shinzo Abe)會談的成果。我讀到的報紙幾乎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同樣的幾個問題上——首當其衝的,是兩位領導人沒能就《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這個12國貿易協定達成一致。只有一個例外:沖繩的《琉球新報》(Ryukyu Shimpo)的頭版大標題是:《美國確立在沖繩的永久軍事存在》。
《琉球新報》抓住了聯合聲明中一個被其他報紙漏過的句子:「從普天間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向施瓦布營(Camp Schwab)的初步搬遷,以及駐沖繩基地的合併,將確保美軍的長期、穩固存在。」為了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停止在整個琉球群島的航空行動,沖繩人已經抗爭了數十年。今年1月,施瓦布營所在的沖繩島名護市舉行選舉,許諾要阻止將普天間基地遷至本市的現任市長,以絕對優勢獲得連任,而得到安倍政黨有力支援並贊成基地搬遷計劃的候選人卻遭選民冷落。
沖繩人是這個地區最受壓迫的人群之一。在近代,這個當時名為琉球王國的小國要同時納貢於中國和日本。19世紀70年代全面吞併這些島嶼後,日本對待當地居民的方式極為粗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沖繩島戰役導致四分之一的島民喪生。到了戰後時期,美國將琉球諸島變成了軍事殖民地。
這些島嶼於1972年被歸還給日本,此後根據日美政府的協議進行了軍事用途的開發。由於地理位置靠近日中兩國都提出了領土主張的尖閣諸島/釣魚島,近年來沖繩縣對日美政府的戰略意義在加大。
這段歷史給琉球諸島居民的性格中注入了一股頑強的力量。就在奧巴馬到訪幾天前,一個前往東京與安倍政府的代表會談的人彰顯了這一點。72歲的慶田盛安三(Anzo Kedamori)在小鎮竹富町任學監,由於拒絕讓所轄學區內的九年級使用新版的粉飾性歷史教科書,受到文部省約談。
他沒有被嚇倒。慶田盛堅稱教科書的選擇沒有經過必要程式,並抗議書中沒有對日本政府無情對待沖繩的方式加以探討,也沒有觸及美國軍事基地帶來的問題。
文部省而後約談了沖繩縣中學總學監。但他也拒絕合作,表示要尊重竹富町老師們的意願。
像這樣的人——以及依然有希望令政府的普天間搬遷計劃擱淺的名護市長——讓我們看到,這些常年受強權壓迫的民眾是多麼地堅強。
與此同時,他們又以一種扭曲的方式代表著日本政府的一種掙紮:這個政府在利用他們的同時,又在嘗試逃脫對美國的依賴。
日本政府的2013年預算有將近36億美元(約合224億人民幣)是和駐日美軍基地有關的開支,要向駐紮在那裡的3.8萬名美國軍事人員以及4.3萬名親眷提供生活所需。其中不僅包括公用事業開支,還有豪華住宅、游泳池和高爾夫球場。2008年,日本政府為駐嘉手納空軍基地美軍的600名子女建造了一座中學,其造價是附近一所有645名日本孩子就讀的學校的兩倍,規模是後者的六倍。
眾多知名學者與和平倡導人士在今年1月聯署了一份聲明,抗議普天間搬遷計劃。聲明中說,沖繩縣面積僅占日本全境陸塊的0.6%,卻容納了全國73.8%的美軍基地。僅在沖繩島就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土地被基地佔據,包括了上好的農田。可以說,在日本政府眼裡,這是日本的一個灰暗地帶,它一直希望能掃除那種從屬於美國的感覺。
2009年,日本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執政期間,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成為戰後首位試圖擺脫對美依賴的首相,強調了和亞洲其他國家的聯繫。將普天間基地搬出沖繩縣的承諾,是他的一個重點事項。鳩山的計劃未能成功,但普天間問題並未消失;沖繩民眾仍然反對這些基地的存在。
怎樣才是成功的抵抗,日本政府也許能從堅韌的沖繩人身上學到點什麼。
加藤典洋是文藝評論家,也是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 教授。本文由邁克爾·埃梅裏希(Michael Emmerich)由日文翻譯成英文。
翻譯:經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