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臺灣的共識民主與國族認同



(Ajin 開口)
有關太陽花學運,用漢字寫的評論,褒貶各半,但有一通則:支持KMT或北京任一政權的,都屬於貶伐居多。其他不歸屬此圈的,都大力褒獎。
貶的內容,邏輯上不甚通順,也未必掌握到太陽花運動訴求的主幹,用語用字,論證模式都屬於過去制式八股的一把抄。誠如那天 "反反服貿" 的那群民眾,根本不知所以然地 "來來來"。可見這些扶持中華政權的師爺們已經江南才盡,無法跟上網路世代最新的OS
然而,底下這篇,也算客觀,還有些可讀性,


臺灣的共識民主與國族認同
英國《金融時報》特約撰稿人 馬軍
當太陽花學運進行到第十五天時,小清新的學運終於爆出了火藥味。愚人節的下午,中華統一促進党的總裁,綽號白狼的張安樂出現在了立法院的周圍。這位公開宣稱支持一國兩制、普遍被認為立場親大陸的臺灣黑道大哥帶領幾百名服貿的支持者,和學生在鎮江街口短兵相接。不到十天前,佔領了立法院的大學生正是從這個街口走出,攻進了行政院。
由於在活動前一天,張安樂已經召開了記者會,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張安樂到達時,學生團體已經做好標語練好口號嚴陣以待,來自民進黨的立委也現身為學生打氣加油。當張安樂站上宣傳車,向民進黨立委高呼民進黨!貪腐!民進黨!貪腐!之後,學生馬上以黑道!滾回去!黑道!滾回去!進行還擊。隨後張安樂再次喊道:民進黨!買票!民進黨!買票!,學生依舊高呼黑道!滾回去!黑道!滾回去!。而當張安樂隨後高呼你們數典忘祖,不配做中國人,中國人不要你們!時,學生則以笑聲和鼓掌進行回應。白狼對學生不配做中國人的指責,被學生欣然接受。
張安樂一九九六年前往中國大陸經商兼避難,直至去年六月才回到臺灣。離開臺灣的十七年,恰是他所面對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十七年,也是臺灣進入總統民選階段的十七年。這十七年間,臺灣經歷了五次總統大選,更換了三位總統,政黨輪替了兩次。根據亨廷頓的觀點,臺灣民主制度從無到有,從劣到好,邁入了鞏固期。
這十七年,和臺灣民主制度一起鞏固的還有臺灣人主體意識的高漲。根據臺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統計,1994年千島湖事件後,臺灣民眾臺灣人認同首次超過中國人認同。而1996年張安樂離開臺灣時,臺灣僅有24.1%的民眾認為自己是臺灣人。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52.6%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學生對張安樂不配做中國人的指責並不感冒。參加這場運動的學生幾乎都是在陳水扁執政後接受的中學教育。對於他們來說,國家第一高峰不再是珠穆朗瑪,而是玉山;國家最美的河流也不再是長江黃河,而是淡水河和濁水溪。張安樂和學生互嗆時,學生打出的標語是中國黑幫滾回去,而現場幾個站在學生一旁的老者則對白狼高喊:滾回大陸。在上些年紀的人看來,臺灣海峽的對岸叫做大陸。而對於太陽花世代來看,臺灣海峽的對岸就是中國。不配做中國人這句經常出現在大陸網站上用以激起網友民族主義情緒的萬能話語,在臺灣太陽花世代,不僅激不起任何對中國的向心力,起到的則是凝聚臺灣意識的反作用
張安樂所犯下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錯誤。早在他離開臺灣的1996年,中國官方為了表達對李登輝訪美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講,以及警告即將參加第一次總統直選的臺灣民眾,在臺灣海峽進行了軍事演習。結果射出的飛彈非但沒有嚇到臺灣的選民,反而成為了李登輝最給力的助選員,讓李登輝不僅登上了總統寶座,還為李登輝民主先生的名號提供了最好的參照。
在此之後,中國官方歷次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的對台策略,也都遭遇到了同樣的結果:無論是朱鎔基義正詞嚴的警告,還是非典時沙祖康反對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時說出的那句誰理你,都能被李登輝和陳水扁們成功的轉化為中國對臺灣意識的無理打壓,藉以激起臺灣民眾的主體意識。
而民族主義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大陸民眾也往往深陷于祖國情懷不能自拔,曾有大陸遊客在臺灣隨地吐痰被臺灣民眾指責後斥責道:你們牛啥,這個地方我們遲早是要收回來的。在歷次中港矛盾爆發時,也有類似的情形發生。
馬英九上任之後,兩岸經濟交流進入黃金期,中國官方也利用難得的機遇對臺灣進行民族主義上的拉攏。每年夏天,都會有成百上千的臺灣大學生受邀訪問大陸。他們只需自己支付往返機票,落地後的吃喝玩樂都由當地的涉台部門負責費用。對於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去中國旅遊最便宜的方式。但據筆者觀察,這種統戰團不僅沒有達到培養臺灣學生中華民族主義情懷的目的,反而更易被臺灣學生鄙視為人傻錢多的凱子團
由於臺灣意識的上升,甚至臺灣民族主義的崛起,中華民族主義式的統戰方式對臺灣新一代年輕人已經不再有效。正常太陽花學運中,在臺灣還帶有些許中華民族主義色彩的中華民國國旗僅僅在兩個地方被學生使用:一是在立法院倒掛,表示學生對政府的不滿。二是被學生在行政院看到員警時拿出,藉以試圖避免被員警的襲擊。
而在330反服貿遊行中,一輛免費發放中華民國國旗的宣傳車反復出現在總統府周圍,但卻幾乎無人前去索取。而41白狼的支持者所喊出的中華民國外歲,打倒台獨的口號,似乎上一次出現,還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郝伯村辭去行政院長時發生的。
作為華人世界燈塔的臺灣民主,曾因極低的轉型成本和社會動盪獲得了世界的好評,也因政治操作而造成族群撕裂而被人詬病。長久以來,臺灣本省籍的民眾普遍被認為是民進党的忠實粉絲,而外省族群則被認為是國民黨的鐵杆票倉。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等政治人物參選總統或市長時,其非臺灣籍的身份屢屢被當做議題炒作。這種情況在陳水扁八年最為嚴重,每次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能被操作成族群和國家認同的對立。
不過自2008年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臺灣的民主選舉基本上已經能夠平和落幕,落選一方不會如往常般訴求重新驗票,或者衝擊中選會,而是選擇平靜地接受失敗的結果。而隨著世代交替,因選舉而造成的族群撕裂現象也慢慢融合。最近兩次的總統大選中,不少研究發現,在統計學意義上,投票者的族群屬性對投票選擇幾乎已經不再顯著。多數民主鞏固之後,臺灣已經走上了鞏固更高層及民主,即共識民主的道路。
從此次事件來看,無論是反對服貿的學運場合,還是在支持服貿、反對學生的集會現場,臺灣人似乎是兩邊宣傳口號的最大公約數。學生不需要像十年前一樣,在國族認同的衝突中做出自己到底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的選擇。臺灣的共識民主顯然已經在臺灣人認同和臺灣國家認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這對於急需找到全民共識的臺灣民主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海峽對岸的北京來說,則是一個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結果。
(注:本文作者系香港《鳳凰週刊》臺灣問題記者


4 則留言:

  1. 有用麽?百分之百又怎麽樣?能獨立成功麽?何況還不是百分之百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有用,絕對比0%有用,最少不必繼續被中國政權視為當然奴隸的13億中國人,更不必等下輩子才不當中國人,這輩子就可以不當囉!

      刪除
    2. 看您這麼生氣 , 就知道這次學運的成功了!
      感謝您~!

      刪除
  2. 就這麼百分之幾都氣到這樣, 百分之百, 中國就包死無疑了.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