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問題不亞於中國腐敗 David Weidner
中國有句老話:天下烏鴉一般黑。這話當然不是在說烏鴉,而是用烏鴉比喻壞人。意思是說,對別人的毛病指指點點,其實自己也有毛病。我們都有毛病,就像烏鴉到處都是黑的一樣。
最近,銀行業曝出了雇用中國權貴的醜聞,不由得讓我想起這句老話。面對這種越軌行為(如果能這麼叫的話),我們常常會不假思索地下結論。我們可能會說:看吶,這就是可怕的中國政治;看吶,這就是美國銀行的醜惡行經。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此前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瑞士銀行(UBS)週一在內部調查中暫停了兩名高管的職務,這次調查與一名受聘的員工有關,而這名員工與一家有望上市的中國公司的主管有牽連。在遭到停職的兩名高管中,有一人是瑞士銀行在亞洲職位最高的IPO銀行家。瑞士銀行不予置評。
同一天又有消息,說的是中國監管部門一位重量級官員的親友在2012年6月被引薦給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摩根大通發言人埃萬傑利斯蒂(Joseph Evangelisti)在一份聲明中說,首席執行長沒有參與聘用決定,沒有參與討論,也沒有跟進此事;他把舉薦信交給負責招聘的人,但不給出建議,這在他是完全正常的做法。
發生在瑞士銀行和摩根大通的風波只是最近曝光的兩個案例,還有別的美國金融機構涉嫌用聘用權貴親友的方式謀求對自己有利的商業決策。
好吧,假設這些銀行都這麼做了,那又怎麼樣?
在中國就得這麼做生意,在美國也沒有太多不同,儘管我們很多人都以為美國的生意經更高尚。
中國被腐敗問題困擾著。在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貪腐感知指數(Corruptions Perceptions Index)排名中,中國在178個國家中排名第80位。在中國力爭世界一流經濟強國的時候,腐敗也許是這個國家最緊迫的一個問題。
在同一個指數中,美國排在第19位。也許美國不該排在第19位,畢竟這只是一個感知指數,人們覺得美國的排名應該靠前,結果就靠前了。
在美國,金融公司的某些做法也同樣值得商榷,例如招聘監管機構人員,或者放行公司高管去擔任監管工作。
舉例來說,據政府監督計劃(Project on Government Oversight)的數據顯示,2006年到2010年之間,有219名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員工提交了789份離職後報告,表明他們在加入SEC前有意代表一家外部客戶。此外,政府監督計劃還發現,131家提供法律、會計、諮詢和其他服務的實體被認為是這些前員工的新雇主。
很多人質疑SEC主席在多大程度上會把改進這一問題作為優先考慮。在過去十年中,她不僅站在華爾街企業的立場為它們辯護,而且她丈夫本身就是代表其他公司和監管機構鬥爭的企業律師。
還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是,據OpenSecrets.org顯示,美國國會醫療、教育和就業委員會有127名現任或前員工曾經或者目前仍在他們作為立法者正監管的行業任職。
“旋轉門”現象(按,即監管人員或立法者在離職后甚至任職期間去被監管行業任職的情況,以及在被監管行業任職後或在任職期間去從事監管或立法工作的現象。)並非SEC和美國國會獨有。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於2000年加入花旗集團(Citigroup),在他受聘期間,美國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向花旗集團注入450億美元救助資金,並為3,000億美元資產提供了擔保,而他則拿著1.15億美元的薪酬。最新卸任的美國前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在離職後加入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目前監管部門正在設計這個行業的新規則。
至少中國在這方面還做了些事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Anti-Corruption and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2010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在當年的11個月內,政府的反腐敗部門就調查了11.9萬起貪污案件,最終有11.3萬人受到處罰。
近期的努力還表明,中國目前正以不同方式處理此類案件。政府官員承擔了更大的責任,調查也更加透明。
讓我們來做一個非學術性、但有意思的事情:在谷歌(Google)網站上搜索“關閉旋轉門”。在維基百科(Wikipedia)頁面之後,最近的搜索結果也是在四年前了。
所以,我們現在突然要對中國發生的一切感到憤憤不平?或許我們應該先照照鏡子吧。
我們不能因為在美國發現了烏鴉,就說它們不是黑色的,要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