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25億人口的兩國如何共存?



2012 05 30 07:39
印度和中國:美國的兩個大麻煩
面對日益強勢的中國,美國開始向印度敞開懷抱。

和美國一樣,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社會。華盛頓的軍事決策者不像對中美沖突那樣擔心和印度的戰爭。服務業發達的印度經濟也不像中國的制造業巨人一樣對美國構成挑戰。
簡言之,對擔心來自中國長期威脅的美國決策者來說,印度看起來是一種有用的制衡力量。

別急著下結論──這是新書《中國和印度的戰略行為》(Chinese and Indian Strategic Behavior的觀點。該書作者為某國際能源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吉爾博伊(George Gilboy)和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政治科學家赫金博瑟姆(Eric Heginbotham),該書認為,認為印度處於華盛頓決策圈內的樂觀看法可能只是種幻想,這種看法更多地源於美國對中國的不安全感,而非基於對印度實打實的評估。兩位作者認為,如果不再通過中國這面棱鏡看印度,那麼情況就會大相徑庭。在從貿易投資到伊朗及武器擴散的很多對華盛頓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印度的看法與中國驚人的相似。

該書的一大要點是:印度不僅不是對中國的制衡力,它的崛起對華盛頓可能還意味著雙重麻煩。《華爾街日報》中國主編班安祖(Andrew Browne)近期與兩位作者進行了訪談。以下是編輯後的訪談摘錄:

《華爾街日報》:是什麼促使你們寫這本書的?

吉爾博伊: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了解中國和印度力量的崛起對美國的利益意味著什麼。人們總是有這麼一種印象:中國正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挑戰者和潛在敵人,印度正成為一個天然同盟。這種看法有待調查研究,一個方法就是問有關這兩個國家的同樣的問題。

赫金博瑟姆:如果你只是問中國何以是挑戰者?印度能幫上什麼忙?,那麼就不可能了解到這兩個國家的另一面。我們的真正目的是以結構化的方式提出同樣的問題,並對實際行為的經驗數據進行研究。

《華爾街日報》:那結論是什麼呢?
赫金博瑟姆:我們的主要結論是,這兩個國家的崛起對我們可能意味著雙重麻煩。兩國都會對美國構成挑戰。與此同時,在很多不同的問題上我們都將能夠與兩國合作。這是一種更為復雜的局面──比我們以為普遍公認的局面要微妙得多。

吉爾博伊:中國和印度都有可能針對爭議地區提出領土和領海要求,他們也都有可能在國際爭端中使用武力,他們的軍力在GDP中的比重也基本相當。兩國都有突出的領土和政治爭端,不僅隱藏在領土問題中,還隱藏在國家合法性和國家認同的問題當中:中國的台灣問題,印度的克什米爾問題。所以兩國的問題都很難解決。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兩國都在聯合國及其他安全機構爭取將一個議題列入議事議程,即國家主權的嚴格解釋以及對不幹預他國事務原則的保護。這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何印度在從利比亞到敘利亞到伊朗的所有問題上都是這樣一個不情不願的盟友。印度也堅定地認為西方不應對這些國家進行軍事幹預。

赫金博瑟姆:對主權的嚴格解釋不是一個學術問題──它有實實在在的後果。我們看了聯合國的投票記錄,發現印度和中國對伊朗、蘇丹、緬甸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的看法有著高度的趨同性。在這些對美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中國和印度的立場十分接近。
新書《中國和印度的戰略行為》(Chinese and Indian Strategic Behavior)的作者吉爾博伊(George Gilboy)和赫金博瑟姆(Eric Heginbotham)認為,中國和印度兩國的崛起對美國來說都不是件好事。《華爾街日報》Deborah KanAndrew Browne對這本書的觀點進行了討論。
《華爾街日報》:那你們怎麼看民主國家是更好的合作伙伴這種說法?

赫金博瑟姆:顯然這取決於看問題的角度,但現實主義對國際關系的看法是,國家追求各自的利益,這與它們是否是民主國家無關。在冷戰期間,民主的印度經常與蘇聯結盟,而中國時常跟美國合作以制衡蘇聯。

吉爾博伊:在國際關系文獻中,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認為民主國家之間不會打仗。但問題在於,有些決策者似乎將這種民主國家不會起內訌的說法進行了衍伸,變成了即便民主制度迥異,地區和戰略形勢有著巨大差異,民主國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看待世界。這是一個應該仔細考量的問題,真的是這樣嗎?

《華爾街日報》:你們如何看待印度和中國的軍事政策?

吉爾博伊:和大多數現代軍隊一樣,他們都強調防衛。但中國有一個高度集權化的單一機構──中央軍委──負責管理軍事政策和對中國軍事戰略政策賦予強大的戰略凝聚力。印度則更多元化。印度文職政府對軍隊有著很強的控制力,但軍隊本身會追求並發展他們自己的軍事學說和自己的現代化要務。

《華爾街日報》:中國和印度存在鬧不和的危險嗎?

赫金博瑟姆:在安全方面存在一種對抗情緒。在印度感受要強烈得多,但這種情緒也正在中國滋生。有人認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緊張會牽制中國從而使美國受益,但對抗也會有消極影響。在核武器和導彈領域,我們看到印度正在向前沖,現在兩國都在說要發展多彈頭(MIRVS)。兩國在導彈防御方面至少都有研發。核問題對兩國來說都越來越重要。目前世界還沒出現多邊的核動態,也沒有看到在多邊基礎上解決核問題的必要性。在這方面的對立有可能會嚴重影響美國戰略核武器控制的努力。

吉爾博伊:中國是一個力量強得多的軍事大國;中國經濟規模是印度的四倍左右。兩國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邊境爭端。他們在海洋安全方面的看法也存在分歧,特別是在印度洋。但總的來說,中國和印度都希望互相保持良好關系,而且我認為,兩國都很清楚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重要訴求。其中包括在國際機構和組織贏得更大的影響力,以及在弱化美國過強的力量方面獲得共識。

《華爾街日報》:貿易和投資方面呢?

吉爾博伊:美國和中國的貿易規模是和印度貿易的十倍,盡管美印貿易正在迅速增長。這表明存在更大的共同利益。當我們研究這些國家存在的貿易爭端類型時,我們發現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盡管中國的貿易規模是印度的四到五倍,但兩國卻在WTO面臨著相同數量的貿易投訴,投訴類型也差不多:市場準入和傾銷案。兩國的知識產權損失與其經濟規模基本成正比。在直接投資方面,如果查看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調查,你會發現兩國都有嚴重的問題,比如在合約執行方面。兩國國內都有嚴重的腐敗問題。在合約執行和腐敗問題上,中國排得比印度略微靠前。所以讓我們好好想想,如果我們在兩個國家面臨相似的挑戰,隨著美國與印度關系的加深,也許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也會加深。這就又回到了前述的雙重麻煩的問題了。

我們研究了各國與流氓政權的對外投資和能源投資。結果發現,在我們能確認的那些所謂的流氓政權──伊朗、蘇丹、敘利亞、緬甸、古巴──都有印度公司和中國人。這是類似於國家主導投資的模式,國有企業以國家外交和部長級訪問為後盾進行訪問,直接或間接地仰仗國家融資。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真正的分歧。


印度總理辛格在中印領導人會談后發表聲明
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剛剛結束與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會談,兩位領導人在會談中簽署了一項協議,旨在降低兩國因邊境爭端而起的敵意。今年印度和中國這兩個都擁有核武器的鄰國的邊境爭端令兩國關系緊張。
這份協議簽署的背景是,雙方仍繼續在爭議邊境的兩邊擴充軍事力量。

辛格在北京的會談后發表聲明,列出了他認為已經取得的進展。以下是聲明的內容。

我很高興應李克強總理邀請再次訪問北京。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情歡迎和款待令我深受感動。我向李克強總理回想起,印度非常贊賞他接任總理后將印度列為首次海外訪問目的地的決定。今年,我很榮幸在多國會議間隙的許多場合與中國主席習近平和李克強總理會晤,我很高興在此次訪問中再次有機會與他們見面。

李克強總理和我剛剛結束了極富成效的一輪會談,并達成了一些重要的諒解。
首要的是,我們一致同意,印中兩國25億民眾的繁榮與發展將是亞洲復興和全球繁榮穩定的重要因素。作為重新崛起的大國的領導人,要在快速變化、動蕩不安的全球環境中尋求社會經濟發展,我們決心實現兩國合作的全面承諾,保持最友好的關系。這是我們的戰略愿景。

其次,我們一致認為,兩國邊境的和平安寧必須仍將是印中關系發展的基石,與此同時,我們繼續展開談判,希望就印中邊境問題達成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的戰略基準。

第三,我們一致認為,作為遵循獨立外交政策的相鄰大國,印度和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不能讓對方感到擔憂。這是我們的戰略保證。

據此,我向李克強總理提議,兩國應共同致力於加強互信、擴大共同利益並增進相互理解。這一提議得到李克強總理的充分響應。

為了加強互信,兩國同意提高透明度並加強各個層面的戰略溝通,包括我剛才提到的邊界問題。印度有興趣繼續和擴大在跨境河流問題上的合作,並獲得了李克強總理的承諾。雙方決定鼓勵兩國間的軍事交流並使之制度化。

我們剛剛簽署的這份《邊境防務合作協議》(Agreement on Border Defence Cooperation)將為兩國邊境和平、穩定和可預測性增添一份保障。

我對中印兩國不可持續的貿易失衡的擔憂得到李克強總理的理解,雙方同意探索糾正這一問題的辦法。李克強總理在新德里訪問期間,曾建議在印度設立一個中國工業園用於吸引中方投資,我們將推進這一建議。我們還將探索建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BCIM Economic Corridor)的可行性,以便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將兩國連接起來。

我們決心通過與更廣泛的利益攸關方合作為兩國間的經貿關係注入新的活力。就在李克強總理與我進行討論的時候,印度-中國CEO論壇也在同一地點舉行。

為了增強相互理解,我們決定鼓勵省級和次區域層面的交流,將高層媒體論壇(High-Level Media Forum)制度化,繼續未來五年的青年交換項目,並將2014年定為印中友好交流年,以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聲明發表60周年。我對中方在那蘭陀大學(Nalanda University)項目上的合作表示讚賞。

我向李克強總理承諾,將簡化簽證手續,方便中國居民赴印度旅遊,同時希望中方也為此類交流提供便利。

我們還就印中兩國都關心的一些地區和國際性問題進行了坦率和建設性的討論。這是兩國關係的積極進展之一。

今天簽署的協議和諒解備忘錄涉及多個領域,涵蓋了防務合作、道路運輸、跨境河流、電力設備、文化交流、那蘭陀大學以及建立友好城市等方面,這些合作將以兩國間已有的廣泛合作為基礎。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印度和中國是兩個文明古國。兩國人口總和達到25億。印中兩國之間的握手會受到世界矚目。我相信,我的這次中國之行已使兩國關係走上穩定和快速發展的道路。再次感謝李克強總理,並期待與中國領導人及公眾在今明兩天的其它會晤。這座美麗的城市令人非常愉快,感謝李克強總理和中國人民的款待。

中印簽署協議防國境地帶發生不測
2013/10/24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印度總理辛格23日在北京舉行了會談簽署了國境防衛合作協定,以防國境地帶發生衝突的不測,力爭關係正常化。但是否能達到國境線劃定等根本性的關係改變,還是未知數。

中國在陸地上與14國、海洋上與6國之間存在國境,60年代與緬甸、90年代與哈薩克斯坦等完成了國界劃定,2004年完成了與俄羅斯的國界劃定。目前在陸地上尚未劃定國界的只有印度和不丹。不丹去年與中國建立邦交,就劃定國界達成了協議。

  中國政府正在積極開展鄰國外交。俄羅斯、印度、蒙古三國總理1022同時訪華,這一外交行動實屬罕見。俄印蒙三國均是與中國接壤的陸上鄰國。中國希望避免與這些周邊國家的摩擦,從而集中力量關注東海和南海,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計劃。但由於陸上鄰國對中國的疑慮由來已久,中國設想的和睦關係也可能很難實現。




  
習近平上任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就是俄羅斯,而李克強總理的首訪則選擇了印度。中國還以東南亞和中亞的陸上鄰國為主要對象,推行借經濟合作來加強相互間的關係的做法。中國外交部人士稱目的正是「穩固陸地」。

  中國政府對國家海洋局等海洋相關機構進行重組,成立「中國海警局」,集中預算新建海監船等。另外中國軍隊也在增加以奪取島嶼為假想的海空聯合演習。儘管也出現了旨在與日本改善經濟關係的動向,但在領土問題上的對立將長期繼續。為此,中國需要穩定與背後的陸地鄰國的關係。

  以印度和俄羅斯為首的周邊鄰國也對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保持警惕。印度總理辛格在此次訪華前剛剛訪問過俄羅斯,確認俄羅斯生產的航母將移交給印度。為對抗中國在印度洋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印度還在探索加強與日美的聯合等。

 (島田學 北京報導)


2 則留言:

  1. 版大:那個作者對印度不知是不認識還是刻意曲解。首先,喀什米爾的大半在獨立後就是印度佔領
    ,土邦時期的君主辛格還對英國控制下的印度帝國有臣服。就算之後有衝突,印度多少還會鳥聯合國與其他國家的呼籲,也多少跟巴基斯坦有談判。這比土龍對於福摩薩的態度好很多。其次,印度曾經派上萬部隊去斯里蘭卡維和,雖然後來因效果不佳後撤回,卻沒有趁機把該國吃下來,何況該國北部的塔米爾人跟印度南方的居民同文同種。若是土龍在同樣的狀況下,很難這樣平靜地離開吧?印度基本上從來沒有大一統,更沒有朝貢體系,要把他們跟土龍視為trouble maker,土龍應該會不爽吧?
    留言者:Fumio

    回覆刪除
    回覆
    1. Fumio 老大,

      阿三與土龍,那是有如:齒嘴仔鬥矮狗(啞巴),互相說不清楚。反正就是烏鴉與黑豬互相比黑啦!更何況雙方也有核彈。這兩傢伙敢不敢用核彈彼此對付,那是誰也不敢保證的,畢竟都擁有死不完的人口數量!

      經濟,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這兩國是永喬不攏,也拆不散的冤家。更妙的,兩者都互相看不起對方,也以與對方共舞當作沒水準的指標,反而兩方都認為自我比對方先進,且更接近歐美水準。這兩族兩國都是荒唐透頂啦!

      曾聽過一句話:地球上若沒有印度與中國,超級樂園也!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