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該如何避免巨熊俄羅斯失控?




該如何避免巨熊俄羅斯失控?

2017/05/02

    秋田浩之:普丁曾在俄羅斯(蘇聯)的間諜機構度過前半生的大部分時間,被認為是不會對對手解除警惕、不會透露內心的人物。對普丁來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主要國家的首腦之中,是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

    普丁427日在莫斯科迎接安倍,舉行了兩人的第17次會談。安倍周邊人士表示:「兩人非常了解彼此的想法,具有能説出真心話的友情」。

    但是,如果將目光對準舞臺背後,會發現普丁政權的態度對日本反而越來越帶「刺」。原因與其説在於日本自身,不如説在於俄羅斯日趨加強的對美國的警惕心。

   3月下旬訪問日本的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防長紹伊古對於日本與美國推進的導彈防禦合作發洩了不滿。

   「俄羅斯已經被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網所包圍。西面是波蘭和羅馬尼亞,東面是日本和韓國。這樣下去,我國的核威懾力或將受到損害」。

 日本的導彈防禦網針對的是朝鮮,並非瞄準俄羅斯。但俄羅斯仍然懷疑被用於封鎖自己。

 據日俄相關人士透露,作為普丁的心腹,俄羅斯聯邦安全理事會秘書帕特魯舍夫 (Nikolai Patrushev)對去年11月訪俄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這樣表示:「駐日美軍的導彈防禦系統的雷達可以對準俄羅斯。雖然日本聲稱不會這樣,但有能力控制美軍的系統嗎?應該是不可能的」。





   美俄加深對立的開端是,俄羅斯2014年合併克里米亞。隨著親俄的川普總統的就任,美俄關係看起來將緩解,但俄羅斯強烈反對美軍空襲敘利亞,兩國關係已冷卻至「歷史最低狀態」(川普)。

   俄羅斯還向與美國組建同盟的歐洲各國加強軍事挑釁。此外,敵視日美的導彈防禦合作,也基於相同邏輯。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土,同時擁有強大的核力量。如果真想胡鬧,世界將出現混亂。應該與他們如何打交道呢?

   其線索在於思考俄羅斯為何如此對美國疑神疑鬼。據日美歐的專家等表示,俄羅斯一直存在始終被美國等「敵對國家包圍」這一強迫觀念。

   那是根源於歷史的心靈創傷。俄羅斯自13世紀開始,在約240年時間裏受到蒙古人的統治。19世紀被拿破崙的軍隊進攻,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納粹德國進攻。而在美蘇冷戰期間,被西方國家封鎖,結果1991年前蘇聯崩潰。

    而在如今,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日美同盟為立足點,美國再次試圖包圍俄羅斯。普丁這樣認為,而且正在猛烈反擊。

   俄羅斯時而被比喻為「北極熊」。身體巨大,警惕心很強。雖然平時很溫順,但如果領地遭到入侵,將露出利齒,變得兇暴。應對這樣的俄羅斯存在3個選項。

   【選項(1)封鎖】利用外交和軍事壓力展開激烈對抗,使俄羅斯無法對東歐等加強挑釁,或擴大勢力範圍。這是在美國國會保守派和國防部能聽到的戰略。

   【選項(2)通過和解政策成為朋友】加深首腦間的交流和經濟交流,以成為友好夥伴。安倍的路線與此相通。

  【選項(3)在沒有信任的情況下交往】不抱有成為友好夥伴的期待,不放棄強烈的警戒心。不過,也避免逼迫俄羅斯,同時保持必要的合作。歐洲外交人士表示「如今德國的做法與此相近」。

      上述選項都存在弊端。如果一味採取「封鎖」選項,美俄冷戰將重燃,俄羅斯或將變得更加兇暴。俄羅斯軍隊在歐洲發動挑釁的現狀是「冷戰後最大規模」(英國軍事專家)。此外,在敘利亞和朝鮮問題上的合作也日趨困難。

    但是,「和解」選項也存在極限。安倍政權提出展開經濟合作,但俄羅斯並不打算停止在北方四島的擴軍。強權國家能否成為共享自由和「法治」等民主主義價值的夥伴原本就存在疑問。

   既然如此,最為現實的選擇是(3)的中間選項。實際上,最為了解俄羅斯的危險性、並且忠實實行這一政策的是中國。

   「中俄邊境線很長。兩國現在是友好國家,但不知道能持續至何時」,中國政府相關人士這樣表示。1960年代末中俄兩國曾經交戰。兩國在強調蜜月關係的同時,內心想法是交往時決不解除警戒。

   從日本等西方國家看來,有必要阻止這樣的中國和俄羅斯積極展開合作、尋求瓦解現有國際秩序的局面,為了在中俄之間打入楔子,日美歐需要比中國更加巧妙地重新構建既非和解政策、又非封鎖的現實主義對俄戰略。

   直到2年半前擔任英國軍情6處(通稱MI6)領導人的前局長約翰·索沃斯(John Sawers)也提倡這樣的外交戰略:「如果認為俄羅斯危險,俄羅斯反而有可能採取危險行動。但是(和解政策)超出限度也是危險的」。

      約翰·索沃斯在擔任局長期間,曾處理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的危機。經過這種經歷驗證的現實主義論調具有相當的分量。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