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in 開口)
豈止是針對小英,或針對台灣?實際上,北京土龍大帝的野心已經把過去30年從廉價勞工,透過世界工廠所賺取的人口紅利,囤積財富龐大到足以:
1. 購買世界各地資源
2. 購買開發中國家的內政干預權,包括非洲,中南美,與中東
3. 購買歐洲市場的操控權,包括金融業
4. 購買美國智庫學者的發言權:包括季辛吉,包道格,施藍旗
- - - 等
5. 購買西方媒體製造流行傾中輿論的話語權:金融時報 -
- 等
6. 購買各種國際組織的決策權
7. - - - - 族繁不及備載
底下這篇報導,是再清楚不過的司馬昭無銀三百兩, i.e. 透過西方金融界試圖影響白宮的外交政策,完全合乎季辛吉長期挖美國牆腳模式的繼續。
2015年03月27日 08:31 AM
美國應在亞洲摒棄冷戰思維
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美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努爾•梅納伊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最近,白宮(White House)向其最親密的盟友英國發出了一個幾乎不加掩飾的告誡,指責其對中國奉行“不斷遷就的政策”。這顯然是想讓人聯想起歷史上惶惶不安的歐洲對德國采取的綏靖政策,與此同時,所有人也都明白,美國這塊“心病”其實是由過度緊張造成的。
美國如此大發脾氣,直接原因是英國與美國分道揚鑣、決定以創始股東身份加入由中國主導的新生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這讓美國頗感意外。亞投行初始資本為500億美元,目標是為亞洲早該建設的基礎設施提供融資。
這與中國近期提出的建立“金磚銀行”(Brics bank)的計劃非常相像。金磚銀行的注意力將主要放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身上。另外還有雄心勃勃的“新絲綢之路”(New
Silk Road)計劃,目標是通過陸路和海路加強中國與亞洲乃至更遙遠地區的連通性。這些都與美國目前牽頭展開的一項努力針鋒相對:美國正努力與中國上述計劃所涉及的那些亞洲合作伙伴敲定《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協定,引人注目的一點是,該協定將中國排除在外。
美國的所有盟友(日本除外)後來幾乎都在效仿英國的做法,與30多個已決定加入亞投行的國家簽署入行協議。美國擔心,一個由中國主導的組織或許不會像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開發銀行(ADB)那樣遵守有關信譽、透明度和環保敏感性的國際標准,但持同樣擔心的國家現在越來越少。
盡管美國官員沒有直接勸說其他國家不要加入亞投行,但是這種抵制的態度符合美國給亞洲留下的印像:美國想以軟性的經濟優勢來鞏固自身的軍事優勢,而這種經濟優勢意味著不讓中國在促進亞洲經濟發展方面繼續扮演其已在扮演的關鍵角色。
美國國會阻撓擬議中的IMF改革,也就是將IMF的資本增加一倍並給予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更多投票權。這種做法對白宮並無助益。簡而言之,不管這是白宮的政策,還是美國國會的政策,還是二者共同的政策,美國阻撓IMF改革的做法都加大了中國在亞洲擔當領導者的機會。
美國也無法找到一個能在該地區有效替代亞投行的實體並予以支持。最有可能的候選者是亞開行,但長期資金不足的亞開行無法擔當主要的組織者、促成早該出現的亞洲投資復興。無論是對亞開行還是對IMF,美國都沒有兌現其出資承諾,盡管亞開行自身的估計數字顯示亞洲至少需要8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
亞洲的鐵路網、水力發電和物流網等重大項目,都需要財力雄厚又有耐心的投資者,而西方四分五裂的政治結構根本無法再為此達成共識。今天,要想在亞洲復制當年美國的“新政”(New
Deal),即像美國那樣靠承諾和政策凝聚力把整塊大陸用道路連通起來、同時讓一代人脫離貧困,靠世行、IMF或亞開行的支持是根本不可想像的。因此,隨著復興中的亞洲經濟體對充裕而靈活的中國投資表示歡迎、而美國又無法動員西方提供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替代選擇,美國顯現出頹勢就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由於與亞洲各國人口眾多的首都相距甚遠,美國的很多人不了解世界對西方主導的全球開發機構有著多麼截然不同的看法。IMF和世行經常會向亞洲國家開出代表“嚴愛”的緊縮處方、以此作為向它們提供援助和資助的條件,人們越來越認為這種做法既苛刻又教條。當西方人一面以小心翼翼和中央計劃的舉措紓困自己的銀行和主要產業、一面卻堅決要求讓透明和不受約束的市場力量決定陷入困境的亞洲機構的命運時,就會在別人眼中可能會成為“虛偽”的代名詞。
至於中國投資對美國國內經濟有多麼重要,美國也沒能做出正確評估。在美國房地產市場依舊脆弱之際,中國對美住宅地產投資已逼近22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投資是以不受市場波動影響的、可靠的現款來完成的。再考慮下整體上很受歡迎的來自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僅在加利福尼亞一個州就達到令人吃驚的120億美元,遠遠超過來自任何其他國家的投資,當然也讓來自美國國內的投資黯然失色。此外,如果加州公共及私營部門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利用這種合作關系,那麼到2020年時,中國僅對加州一個州的投資就有望達到令人乍舌的600億美元。
因此,如果中國投資者撤回新近在加州、紐約州、德克薩斯州、伊利諾伊州或華盛頓州(這裡僅舉幾個最熱門的中國投資目的地)的投資,顯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我既是一名美國人又是一家亞洲銀行美國區的首席執行官,在我這樣的專業人士看來,這些後果無疑會嚴重影響到我們。
隨著中國逐漸登上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寶座,它已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認為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增強必然會損害美國在亞洲的利益,這是一種有悖歷史潮流的觀點,會催生糟糕的政策。假若美國不再把中國視為其所在地區內的次要合作伙伴,而是與其建立一種新型外交合作關系,承認其對亞洲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其作為把國內過剩資本導向世界各地高價值投資之中介的重要性,會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沒錯,本世紀開始時我們曾認為自己會在這個永久的單極世界裡出盡風頭,但現在這種想法已不再成立。在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中國與美國過去遭遇的對手並不相同:中國的戰略目標主要受經濟狀況以及維持國內社會和經濟穩定的願望驅動。
中國沒有什麼明顯的欲望或動機去征服世界,因為其目前所處的階段並不受極力反對美國或整個民主世界(過去,我們的老冤家蘇聯曾這樣對待我們)這種意識形態使命的驅動。因此,死抱著冷戰思維不放,只會造成財富浪費以及無論美國還是世界其余國家都承受不起的對峙。
中國持有逾7%的美國國債,是我們最大的債權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除美國外美元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明白自己的利益與美國的長久健康息息相關。美國現在當然沒有像過去對待蘇聯那樣冷酷地對待中國,但冷戰敘事正在升溫,若不小心應對,這種敘事可能會升級。
本文作者是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美國(CTBC Bank US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曾任嘉信銀行(Charles Schwab Bank)首席執行官
譯者/何黎
依照日本的經驗,人口紅利的財富應該拿來購買下一代的未來,重要的手段包括讓人民有更大更便宜更高品質的房子住,合理的薪資工時,讓人(尤其是年輕人)能由工作獲得足夠收入及成就感;總之就是別讓年輕人不開心,他們才肯生小孩,而且現代社會也不必怕生育率太高。而如果覺悟足夠的話應該想辦法來購買更多的女孩子(鼓勵國民多生女兒)。
回覆刪除中國整天指責日本,但從來沒有從日本的前車之鑑學到教訓。
除了生育率之外,品質也很重要,不然米國很多靠生孩子來賺社會福利,結果小孩長大把福利當職業,對於經濟不僅沒貢獻反而拖累......
刪除降低房屋及工作負擔可以鼓勵生育率又不至於鼓勵welfare queen。
刪除而如果要避免welfare queen,那就是生育津貼有上限、還要有避孕津貼(例如超過2個孩子的母親除了免費植入避孕器以外,還可以藉此得到更多津貼,未來需要再懷孕時也可以免費拆除避孕器)。
但是還是有一個基於政治正確而不好處理的問題有:基於母親的育兒津貼,會鼓勵不負責任的父親,也會更多男性沒有動力努力、甚至造成反社會人格(男性更難結婚生子的結果就是這樣)。
東亞在人口紅利末期的問題就是過度競爭,而且把原來拿來給年輕人生育的資源轉為內耗;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提高各種生育的補助,但是提高生育補助多以母親為對象,這樣會鼓勵適時的一夫多妻制,反而造成過多男性失敗者。一個製造太多失敗者的社會絕對會有大患的。
Such a complicated question could be solved through simple solution. Most people feel free from offspring because they believe social welfare, including pension, will cover their elder times. Thus, being free riders to exploit other people's children is a reasonable option, despite immoral. If people have to rely on themselves and their offspring after retirement, they, both male and female, would be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later phases of live and cherish offspring more. More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 may provide strong motives for rent seeking and other ways of abusing rather than solving problems.
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未留名名號之匿名者,系統一概自動刪除。
刪除說底層沒有資格生小孩跟納粹主義無異,不過也該鼓勵底層跟中產階級一樣別生超過3個孩子(育兒津貼的上限、鼓勵半永久式避孕)。
回覆刪除而降低房價所得比、避免低薪造成工作得不償失就是為了讓中產階級願意生約2個小孩。
不過老人照護還是不能全部推給家庭,否則中產階級就會拒生來避免把痛苦複製給下一代。
還有我認為一個很重要觀念應該推行:生育權跟國民教育一樣必須非常左派,可以禁止窮人生太多、但也必須要讓生2個孩子而且給予合理品質的養育教育成為很容易達成的目標。
"可以禁止窮人生太多"
刪除By the same token, Singapore promoted such a policy to constrain the birth of poor people........
"不過老人照護還是不能全部推給家庭"
Tax is actually from families, their jobs and their business.......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未留名名號之匿名者,系統一概自動刪除。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