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機器未必是人類敵人



機器未必是人類敵人
一項研究選擇了日常工作中用到的三項核心技能,並將人類的表現與機器比較。結果發人深省。
更新於2018131 06:52 英國《金融時報》 薩拉奧康納
我們中許多人已在「與機器的競賽中」落敗——只是我們還不知道罷了。這是經合組織(OECD)的新研究得出的結論。
與針對自動化影響的大多數研究不同,這一研究並不依賴對於20年後機器能夠做什麼的有依據猜測。相反,它選擇了我們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工作中要使用的三項核心技能——讀寫、計算和用電腦解決問題——並將我們的表現與機器的能力進行比較。結果發人深省,但與其說它們令人絕望,不如說它們似乎表明我們或許可以徹底反思這一競賽。
經合組織很了解我們在這些領域的精通程度,因為它讓40個國家的21.6萬名成年人參與了被稱為「成人技能調查」(Survey of Adult Skills)50分鐘評估。在這項調查中,一群計算機科學家接受了同樣的測試,被詢問在利用已經存在、但在工作場所未必已被部署的技術的情況下,計算機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結論?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工作中每天都使用這些認知技能,但他們的能力已經被電腦趕上。約44%的人表現得仍比機器好。其餘25%從事的工作並不每天使用這些技能。
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經合組織只是向計算機科學家們詢問他們認為機器能做到多好。但如果實際上是讓機器接受測試,結果將更有說服力。第二,僅僅因為某種技術出現了,並不意味着它將在工作場所被迅速部署。那取決於這種技術投入實用的難易程度、相對於所創造價值付出的成本以及企業是否有意願進行投資。
然而,很難不去理睬這項研究的潛在影響。研究報告作者斯圖爾特艾略特(Stuart Elliott)得出結論:1020年後,只有擁有很強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員工,才會明顯比電腦能幹。目前,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只有約十分之一的適齡勞動人口達到這一標準。
沒錯,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體系都在改進:年輕人往往比年長者擁有更好的技能(英國是一個值得一提且令人擔憂的例外)。但即使你選擇技能最熟練國家的技能最熟練的一代——芬蘭年輕人——三分之二的人仍然達不到這類最高水平的讀寫和計算能力。除非在教育方面取得令人驚嘆的進步,否則看起來只有少數人能贏得這場競賽。
但這未必意味着其他所有人都變得多餘。在大多數工作中,人們把認知技能與其他人類能力結合起來:肢體運動;視野;常識;同情心;手藝。在很多這些方面,電腦落後於人類——如果它們能參與競賽的話。
越來越智能的電腦對工人造成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但機會將存在於讓人類技能的價值最大化。對一些人(如有天賦的廚師)來說,他們已經贏得了這場戰役。其他人可能需要利用電腦來撬動自己的天賦。對低技能工人來說,已經有證據表明,在工作中利用科技有助於他們的職業前景。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布倫德爾(Richard Blundell)的研究表明,在大舉投資於研發的大型企業中,低技能勞動者往往表現得更好。他們的工資比其他低技能工人高,而且傾向於更長時間不換工作。
這些發現雖然只是初步的,但它們提醒我們,技術未必對技能最高人群以外的所有人都意味着厄運。對於同機器之間的競賽,最佳回應不是限制機器;而是幫助人類學會駕馭它們。
譯者/何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