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機械人來了,但瑞典人一點也不怕



機械人來了,但瑞典人一點也不怕
PETER S. GOODMAN
20171228
瑞典加爾彭貝裡——從離地面逾半英里(約合800米)的岩石中鑿出來的控制室裡,米卡·佩爾松(Mika Persson)能看到機械人正在行進。它們據說是來取代他在新博利登礦(New Boliden)的工作。
他對此沒有意見。
瑞典的社會福利制度出了名的慷慨,這使得這裡的人不大因為自動化而發愁。其他很多東西也一樣。
35歲的佩爾松坐在四個電腦螢幕前。其中一個顯示的是他操作的那台裝載機舉起剛被炸開的含銀、鋅和鉛的岩石的畫面。如果下到礦井裡手工操作裝載機,他會吸入灰塵和廢氣。但現在,他靠在辦公椅上,用操縱桿控制著機器。
他知道,機械人每天都在進化。博利登正在測試取代卡車司機的自動駕駛汽車。但佩爾松認為,總得有人保持機器運轉。他對瑞典的經濟模式和它讓勞動者免受失業之苦的保護措施有信心。
「我其實不擔心,」他說。「礦上有很多工作,即使這個崗位消失了,他們還會設立新崗位。公司會照顧我們的。」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靠工資維持生計的人越來越擔心自動化可能會帶來的潛在失業潮。根據駭人的說法,全球化會迫使北美和歐洲等富裕地區的人與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廉價勞動力直接競爭,導致失業問題。現在,機械人要來毀滅人類了。
但在瑞典或它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鄰國,這類言論幾乎沒有什麼市場。在這些地方,工會勢力強大,政府支持充足,僱主和僱員相互信任。在這裡,機械人只是提高公司效率的另一種方式。隨著僱主繁榮發展,員工也不斷獲得相應的好處。這與美國和英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美英兩國,儘管企業利潤飆升,但工資水平卻停滯不前。
「在瑞典,如果問工會領袖,『你害怕新技術嗎?』,他們會回答說,『不怕,我害怕老技術,』」瑞典負責就業和一體化的大臣於爾娃·約翰松(Ylva Johansson)說。「工作崗位消失,然後我們會培訓勞動者從事新崗位。我們不會保護工作崗位。但我們會保護勞動者。」
美國人往往對北歐國家不屑一顧,認為那是一個由崇尚保姆式國家的社會主義者,而不是統治矽谷等地的傳奇資本主義者構成的國度。但瑞典卻展示了一種可能性:在自動化時代,最能推動創新的,也許是保持足夠的緩衝應對失敗。
「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有利於創業,」設在斯德哥爾摩的研究機構Futurion的政策主任卡爾·梅林(Carl Melin)說。「如果項目不成功,你也不用破產。」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瑞典人對機械人和人工智慧持樂觀態度。相比之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調查發現,72%的美國人對機械人和電腦代替人類的未來感到「擔憂」。
在美國,大部分人依賴僱主提供醫療保險,失業可能會導致生活水平出現災難性的下降。這導致勞動者不願離開工作崗位,去建立可能更賺錢的事業,也讓工會傾向於不顧一切地保護工作崗位。
但在瑞典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其他地方,政府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免費的教育。它們會發放高額失業救濟金,同時僱主也會出資開展廣泛的職業培訓。工會往往認為自動化是一種競爭優勢,會讓工作崗位更安全。
讓美國更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會帶來與近幾十年來在美國政壇佔主導地位的減稅熱情相矛盾的成本。
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顯示,瑞典、丹麥和芬蘭在幫助失業人員和其他弱勢群體的政府服務上的支出,均超過年度經濟產出的27%。而美國在這類項目上的投入不到經濟產出的20%
對瑞典的企業來說,這些支出帶來了一個關鍵的好處:僱員被證明樂於接受新技術。
「如果我們不推進科技進步賺錢,那麼,我們就要歇業了,」35歲的馬格努斯·韋斯特隆德(Magnus Westerlund)說,他是當地代表著兩個博利登礦場勞工工會的副主席。「你不需要數學學位就能算出來。」
在位於斯德哥爾摩西北110英里(約合177公里)外的加爾彭貝裡,寒冷松林下方的礦場裡,佩爾松及其同事每年能掙約50萬克朗(約6萬美元)。他們有五週的假期。根據瑞典法律,在生了孩子後,父母可以分攤480天的家庭假。佩爾松說,任何一個機械人都改變不了這一點。
「這是瑞典的思維邏輯,」41歲的埃里克·倫德斯特倫斯(Erik Lundstrom)說,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與佩爾松一起工作。「如果你為公司做了事,公司也要回報你點兒東西。」
這一主張如今面臨著嚴峻考驗。沒人知道有多少工作處在機械人或其他形式自動化的威脅之下,但預測顯示,那是一個潛在的震驚點。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15個國家進行了問卷調查,這些國家共計佔全球勞動力——約18.6億工人——的三分之二,並且得出結論,認為機械人和人工智慧的崛起將在2020年毀掉510萬個工作崗位。
兩位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認為,美國所有工作崗位近半數都可以在未來20年,被機械人及其他形式的自動化代替。
當自動櫃員機在1960年代末首次出現在銀行分支機構時,一些人預測銀行的人類工作會消失。但隨著銀行將儲蓄投資到了抵押貸款和保險這樣的新領域裡,被僱傭的人數大大增加。類似情形可能還會再次出現。
然而即使是機械人創造的工作要遠多於它們消滅的工作,仍有大批人會需要追求新的事業。
在應對此類過渡方面,瑞典及其北歐同胞已經證明自己取得了成功。由僱主提供資金的工作保障委員會會幫助那些失業的人找到新的工作。
瑞典社會保障體系的維持,同樣也要求公眾繼續繳納接近60%的稅率。然而隨著瑞典接收了大量來自衝突不斷國家的移民,這種支持可能會日漸減退。許多人缺乏教育,可能很難受到僱傭。如果大量移民最後依靠政府慷慨解囊度日,可能會導致出現反彈。
「存在社會契約破裂的風險,」斯德哥爾摩工業經濟研究所(Industri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馬滕·布利克斯(Marten Blix)說。
就目前而言,社會契約還維持著。在博利登礦場,氣氛平靜。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