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賴神說鬼話 經發需彈性工時?中研院研究:錯誤方向!



台灣經濟發展需要中小企業的彈性工時?中研院研究:錯誤方向!
看膩勞基法嘴砲戰,中研院「數據證明」賴神說的都是鬼話
Posted on2017/12/01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你也看膩《勞基法》修法的各式各樣新聞?這篇和其他文章不一樣,與其空口說話不如用數據講真話!
從上週開始賴清德在修法上遇到挫敗後,這週安排了不少媒體專訪,每天都能在看到相關文章,可能試圖讓《勞基法》反方聲音消弱。而中研院林宗弘老師以數據為主,對《勞基法》論述做了完整的回應,如果你也不認同《勞基法》修法,那請把這些不是政客唬爛的真實數據擴散出去。
(責任編輯:余如婕)

行政院長賴清德強推《勞基法》修法,包括鬆綁七休一等「四個彈性」,甚至強調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依靠的就是彈性的勞動體制。但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接受《上報》採訪引用最新研究指出,「早在一例一休上路以前,中小企業就已萎縮。」
他比較 20 年來的數據發現,能自己開公司當老闆的雇主僅剩不到 4%,自營作業小雇主也逐年減少,反倒是當勞工的受雇者已破 7 成,「但中小企業現在遇到的困境不是《勞基法》,而是國內大財團,以及中國的海外台商的競爭。」
「高層說反對修法就是『左傾幼稚病』,但他們的論述才是根本沒有科學跟數字根據!」林宗弘批評,台灣的經濟結構已改變,中小企業逐年衰退、萎縮,原因跟現在要推的彈性工時政策更毫無關係,即便現在做了也無法改善他們困境;但民進黨卻抱著經濟「舊思維」,不但救不了中小企業,還犧牲了年輕的勞動者,「這樣只會再犧牲一個世代,導致惡性循環。」
林宗弘與中研院副研究員李宗榮,邀了 26 位社會學與經濟學領域的學者,近日即將出版《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書中便點出台灣經濟從「經濟典範」走向「衰退典範」的過程。
資本集中大型企業 能當老闆的人變少
傳統研究中小企業發展,多半直接計算中小企業「家數」,但林宗弘認為,帳面上的中小企業家數並不準確,有些是家族企業,一家公司再成立子公司,有些則根本已經沒營業卻沒清算,因此改用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就業身分」調查較能符合現況,也能呈現目前中小企業的組成結構,事實上已經與想像中的樣貌不同。
他比較歷年的統計數據便發現,20 年前、1996 年的私營受雇者只有約 58%,但到了去年底已經破 7 成;反之,能夠自己開公司當雇主的比率卻從 5.35 降至 3.95%,而自營作業者也從 16.96%減少到 11.71%。換言之, 當勞工的變多了,能當老闆的卻少了。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批評,民進黨抱著經濟「舊思維」,不但救不了中小企業,還犧牲了年輕的勞動者。(圖片:上報 / 圖片取自香港教育大學)
林宗弘說,全世界的國家多數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不是台灣獨有;台灣 1981 年時,在千大企業工作的人才不到 2 成,逾 8 成都在中小企業,現在卻減少至約 6 成在千大企業以外的中小企業上班,換言之, 大企業力量一直在增加,預料再過幾年,就會接近美國、歐洲的結構,也就是以大型企業為主、資本集中化。
國內財團、海外台商競爭 才是壓力來源
林宗弘指出,中小企業式微,不代表要讓企業自生自滅,反之,應該要對症下藥。但這 20 年來, 台灣中小企業最大的壓力,卻與政院現在所稱的《勞基法》有沒有彈性無關,而是來自「國內大財團」以及「中國大陸海外台商」的競爭壓力,政府若不針對結構性問題進行產業轉型及升級,即便修了法,中小企業一樣撐不了幾年。
在中國台商壓力部分,他接著說,兩岸經貿往來比率近年並無明顯下滑,仍維持一定的貿易依存度,加上我國中小企業與對岸台商工廠的關係,已由早年上下游關係,變成現在的互相競爭關係,這並不是靠調整工時、《勞基法》就可以處理的。
林宗弘指出,政府若不針對結構性問題進行產業轉型及升級,即便修了法,中小企業一樣撐不了幾年。(圖片來源:上報 / 攝影:李隆揆)
林宗弘建議,政府該做的是,找出哪些才是毛利比較高、政府應該支持的中小企業,進行輔導轉型,而不是端出廉價的方式只是要弱勢者犧牲。
缺工也是一大問題 。林宗弘指出,我國在 1955 1975 年間,每年畢業出校園的勞動力約在 40 44 萬之間,但之後出現少子化問題,現在每年畢業的勞動力約僅是當年的 6 成、剩約 20 25 萬,「若不解決缺工問題,產業不升級,只是把壓力推到勞工頭上,最後它還是會倒。」
至於勞動彈性化是否影響創業、新創投資意願,林宗弘也說,可用公司的「進退比」來當做創業意願的指標,意即新創公司數與倒閉公司數之間的比例;一例一休今年初上路後,2017 年上半年,公司的「進退比」達到 260%(即新創公司是倒閉公司的 2.6 倍),反而創下 3 年來的新高, 顯然工時縮短之後,並無像賴揆宣稱的,讓企業失去彈性而影響創業、新創 
民進黨要得罪階級意識強烈的年輕勞動者?
林宗弘在《失落的年代: 臺灣民眾階級認同與意識形態的變遷》的研究也發現,民眾自認為是「工人階級」的比率逐年升高,從 2001 年只有 15% 的谷底,到了 2009 年已上升至 37%、近 4 成, 工人階級認同比率達到歷史高峰 ;認為自己是「中下階級」的也增加,由 1997 年以前的 14%,至 2009 年已上升到約 20%,反倒是「中層階級」卻從 4 成左右降到 2009 年的 27%
而根據受雇者及雇主人數近 20 年的消長情形,勞工愈來愈多,當老闆的愈來愈少,同樣激發了階級意識。
研究發現,民眾自認為是「工人階級」的比率逐年升高,到了 2009 年已上升至 37%,認同比率達到歷史高峰,當勞工愈來愈多,將激發階級意識。(圖片來源:上報 / 攝影:李昆翰)
林宗弘說,民進黨真的要想清楚,若強推這次修法,不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困境,中小企業不會因為彈性化而多撐幾年,反而還會冒犯了一批剛出社會、階級意識比 20 年前強的年輕勞動者。

相關閱讀:


13 則留言:

  1. 可是德國也開始思考,是否要修改勞動法,例如間隔11小時,才能再上班,被認為不合適了。這是明鏡最近的新聞

    回覆刪除
  2. 想想為什麼民進黨要這樣作?是為了資方而已嗎?還是在全球化裏,資金是有雙腳可以走路的。台灣多少小型企業,或店家,有辦法應付一例一休或僵硬的勞基法?不修改,只會讓弱勢或年紀大的,失業率更高而已。林淑芬認為,通勤也算上班時間,那以後郊區的人,工作更難找吧。不要太理想主義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問題1:
      明明有大立光的股王現象,為何大立光支付的薪資仍然處於末端低薪?
      明明GDP年年成長,為何薪資不能如同比例成長?
      明明石油以國際價格進口,也以比國際更貴的零售價格內銷賣給國人,但為何中油人員薪資仍然遠低於國際?豈不染有將薪資刻意壓低,將本該支付的差額直接灌注於利潤之嫌?

      其他行業,族繁不及備載,有樣學樣,當然引起質疑:到底台灣薪資水準真的因為貧窮導致無法提供上班人員優質待遇?或因結構性所致,根本就是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當做藉口,刻意把人力薪資當做預算末端項目來分配?

      問題2:

      明明知道AI機器人與3D打印替代人工已在轉角等候,且台灣季節性或週期性的代工製造業也逐漸凋零,當世界順這潮流而下的最簡單極端是,供給製造業的普羅人力不再有正常固定收入。那時,何來廣大消費的可能?沒有消費何來利潤?這難道是資方所願意看見的市場景觀嗎?古典的勞資對立模型完全不足以解決這新問題。無論資方或勞方,如何培養與面對此後十年的新型人力已豈不是該刻不容緩?

      刪除
    2. https://buzzorange.com/2017/11/21/labor-in-germany-work4-0/

      http://www.dw.com/en/scrap-outmoded-8-hour-workday-in-germany-economic-experts-say/a-41346723

      先把現在全年工時總上限從(52*5*8+46*12-12*8=2536)降到1371小時再來談時間不夠彈性不夠用吧

      刪除
  3. 這麼多人出國當台勞領高薪 vs 整天想要引進移工給低薪
    給人的印象是勞方有競爭力還是資方有競爭力?

    替民進黨想
    所以才在抗議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是勞方有競爭力呀~台灣工時將近德國二倍,台灣老闆卻賺不到德國二分之一

      刪除
  4. 連年缺工7000人 竹科人才荒怎麼解?
    節錄:

    招不到人才 高階、基層技術最缺
    ---------------------------
    打開104人力銀行網站,竹科工作機會占了150個網頁,職缺超過3600個,包含研發、生產製造、業務等類別,幾乎每一家公司都缺人才。

    對照主計總處的資料,這些民間的求才廣告並不誇張。從官方統計的2002年開始,竹科職缺數始終徘徊在3000~7000多個,細究其項目,最缺的是包括工程師在內的高階專業人員,以及基層的技藝和機械技術人員。
    -------------------------------------------------------------------------------------
    扣除台積電 科學園區逐步衰退
    -------------------------
    其實,景氣差,加上人才不足,三大科技園區的營業額已經下滑。儘管科技部發布新聞表示,三大園區去年營業額及出口額分別為2.37兆、1.5兆,比前年成長了2.94%和9.91%,雙雙創下1980年園區設立以來的歷史新高,但是,如果扣除一枝獨秀的台積電,就能發現三大園區其他廠商營業額衰退的事實。

    從2007年~2016年,除台積電之外,三大園區的其他廠商,共衰退2200億元,平均每年衰退220億元,雖然在2010年略有起色,可是,這六年來逐步衰退,2009年甚至創近十年最低。
    -----------------------------------------------------------------------
    工作價值觀改變 留住人才不易
    -------------------------
    然而,近幾年來,台灣人的工作價值觀已然改變。以技術人才來看,不論是維修設備,要向客戶鞠躬哈腰,或是輪值大夜班,日夜顛倒,負責機台全天候順利運轉,許多人不太想做,流動率自然高,時時需要新血加入。

    「我要一輩子過這樣的人生嗎?」花蓮縣917有機農場主人李錦智,回憶過去在竹科擔任生產線設備工程師、輪值三班的日子,心中並不快樂。

    那時他穿著無塵衣,在無塵室裡巡查,管理10、20部晶片切割、封裝機台,忙得沒時間坐下來。如果遇到趕貨,還得加班,連續工作16個小時。做了兩、三年,自嘲好像高級黑手,沒有成就感。

    因為要值大夜班,肝指數上升,連生小孩,都要人工受孕,儘管能領月薪五萬多元,但自覺升遷管道有限,為了健康,選擇回老家種金針。
    -------------------------------------------------------------------------------
    人才大幅外流 台灣受限、大陸空間廣
    -------------------------------
    「竹科求才已經面臨內有推力、外有拉力的困境!」晉麗明表示。美日韓廠商競爭夾殺,大陸正在崛起,以高薪、高職挖角,竹科可謂腹背受敵。

    對岸年薪400萬 獵人頭搶人資

    「在台灣有五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到大陸後,稅後年薪可實拿40萬~50萬人民幣,除了住房或安家補助,還有三至五年不等工作簽約保障,確保能賺幾年錢,」一位有被挖角經驗的竹科人說道。

    經緯智庫副總經理賴遠烽表示,五年前,大陸廠商給竹科人五倍高薪,隨著他們培養自己的人力,現在價碼已降到1.5倍至3倍,但仍具吸引力。

    如今,大陸廠商挖角台灣人才,甚至從工程師延伸到人資部門。一名不到40歲、在竹科知名大廠待了十年的人資,經由獵人頭公司介紹到大陸,現在年薪達400萬台幣,成為人資圈內人的話題。
    ------------------------------------------------------------------------------
    產學應攜手 培育業界所需人才
    -------------------------
    今年8月,美國《時代》雜誌也以「台灣正遭遇人才大量流失,中國是主要受惠者」為題報導。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也預測,台灣將在2021年因為人才外流,吸引不到國際人才,可能成為全球最缺人才的國家。至於2017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國家競爭力排名,台灣和去年相同,排第14名,但是,在「人才外流是否弱化國內競爭力」項目,從去年的45名,退步兩名,掉到47名,「企業是否重視吸引、留住人才」也退步兩名,從去年的36名, 掉到38名,成績更不理想!

    大陸廠商挖角竹科人才的動作不停歇。近年來更直接登台,進入附近的高鐵特區,讓竹科人不必離鄉背井,也能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就在竹北高鐵站周圍的新建住商大樓裡,最近五年,不少有陸資色彩的IC設計公司隱身其中。他們多半在開曼群島、薩摩亞群島,新加坡或是香港登記來台。由於IC設計沒有生產線,不需建置廠房,一間辦公室就可以營運,外人難以得知。

    據了解,陸資給薪和竹科差不多,不過,竹科人認為大陸發展機會較多,願意嘗試。「我們開玩笑說,如果你身邊的工程師不見了,不是到了對岸,就是到竹北了,」一位竹科人轉述圈內的流行語。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出重金,何來勇夫?
      既無勇夫,何來火山孝子?
      既無火山孝子,何來流通?

      繞一圈後,哀嘆一聲:光是老子有錢,也無趣也!
      這就是經濟啦!

      刪除
  5. 如果這次修法,也同步將最低工資突破22K,達到22,974元,是否就不會被批偏袒資方了?
    台韓薪資比較 慣老闆偷了多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論最低薪資提高到多少,慣老闆都有辦法偷掉的. 就算現在馬上把基本薪資翻倍成44k,這些慣老闆們一樣有辦法閃躲法規.

      因為濁水溪以南不缺薪資低於20k以下的工作,只是向勞工局呈報時用各種名目灌水到超過基本薪資就行了,告勞工局也沒用,替代性高的工作根本不在意誰來作,22k不要拉倒別人還要做. 替代性低的工作,就在業界說你是麻煩製造者,讓別的老闆不敢或不願意雇用.

      勞檢員本身也是亞歷山大的工作,因為要承受太多資方的關說和民代施壓,甚至威脅砍勞工局預算等等, 加上勞檢員的人數也不足夠,如果沒有迫切情況,就是慢慢檢,輪到施壓過的公司受檢時就預先通知檢查時間和項目......很多公司大一點的慣老闆手上應該都有自己縣市(也許加上隔壁縣市)的勞檢員名單,不管是讓勞檢員的辦公桌裡面多出一筆錢,還叫黑黑的人攔勞檢員的車恐嚇,叫自己的議員朋友去督勞工局,在勞檢的路上來製造點車禍下馬威,慣老闆們多的是方法可以用.

      雲程那邊剛好貼了一篇一月一休的打卡單,還遠東縮狗的呢.......看來花蓮的魚池不是要挖大理石,而是要挖黃金.

      還有一些像是私人招待所,門禁商務中心,或不仁不義的地下社團,都是慣老闆之間用來交流心得的平台,這也是很少人去注意到的地方.

      刪除
    2. 果然是巷仔內,不過還忘了講一點就是勞工局還會直接外洩檢舉勞工名單給企業

      刪除
    3. "個資法"宣稱員工之間不應該比較薪水或公開薪水,事實上這就是慣老闆的國防布,像雲程貼的一月一休,那位可憐人和她的同事(百貨公司假設為櫃姐)真的也同工同酬嗎? 當大家薪水和上下班狀況可以公開比較時,業者自然就要把皮繃緊(慣老闆會被鄉民肉搜,薪水好看的公司好找人),所謂的公會也才有正事好辦,對慣老闆們的殺傷力才會提高.

      勞工局告知老闆檢舉者這個,就變勞工局違法在先了,可是勞工沒有辦法(沒時間,要工作,要加班,平日無休)跑民刑事法律和要求國賠流程告老闆+勞工局,勞工局收賄出賣勞工自然就很正常了. 偏偏勞資糾紛幾乎無法以刑事罪起訴慣老闆那邊,賄賂官員這方面我們的官商之間是相當高水準的(因此透明國際抓不太到貪污事證,讓台灣的名次提高了不少..還超過不少歐盟國家如義大利,捷克和希臘),自然也很難在刑事方面處份這些垃圾公務員和慣老闆.

      現在像金九那麼淺層的金礦已經找不到了,大部份金礦都在一英哩以下的地底才有(我已知最深的比玉山還高),照噓噓東要員工一月一休的情況,他要金礦就算挖到十座珠穆朗瑪峰深應該也不介意,反正外部成本不是他付的,養魚只是跟大家唬爛的而已,貪婪是不需要理由的.

      最後我說的就是慣老闆們有許多私人會所,黑道機構或非法結社可以橫向交流,無論是官商勾結還是剝削勞工,而勞工對慣老闆之間卻通常都要小蝦米對大鯨魚-----想當然的大部份都進了鯨魚肚子. 而這方面真的是黑數,這種私人會所最有名的案子叫"富邦魚翅宴",而不仁不義的地下結社也有相關的活動不對外公開,卻從來沒有任何狗仔或徵信去試圖翻開出這些會所和組織裡的國防布. 對我來說,狗仔隊去翻出名流政客的"小學同學",對我來說,這些人偷到小幾是關我屁事??? 真的該翻的應該是這種危害整個社會的金權政治,黑金同流或地下結社的暗盤交易.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