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人類更長壽,但中國是否負擔得起?




(Ajin開口)

嘿嘿,非常有趣。過去中華沙文主義一直採取的立場就是要認定 「你、我,我們都是中國人」; 所有的華裔都是中國人,新加坡國民也是中國人,台澎居民當然免不了就被網羅在中國人的圈內。

至於北美洲,南美洲,中東,甚至東歐地區在12世紀被成吉思汗西征統治時所留下來的任何混種,嘿嘿,逃不掉,一概都是中國人。

好了,這一來,論到養老福利,連中國境內的養老出了問題! 一個說法竟然是要把境內的老年人依中國人成色劃成幾個區塊,用百分比來界定該老人的中華成色有多少 % 純正,而決定該享有多少老人福利?這下將會把中國人分成好幾級了。

如今愛國沒有用囉!愛國增加不了中華成分的!





人類更長壽,但中國是否負擔得起?
安德森:我們即將面臨巨大的全球養老金儲蓄缺口。若想彌補這個缺口,我們勢必要對自身的生活、消費和投資方式做出重大改變。
更新於20171117 07:16 大衛安德森 FT中文網撰稿
感謝科學帶來的奇蹟和營養水平的進步,今天的人類比以前更加長壽。僅僅幾代人以前,全球人均壽命還只有34歲。而今天,人類平均壽命已延長到了71歲,西方世界出生的人口中大約有一半將壽過百齡。可這到底是福是禍?
誠然,我們都希望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長命百歲,但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新的經濟現實會讓當今世界退休人口的子孫後代背上沉重的壓力。簡而言之,我們即將面臨巨大的全球養老金儲蓄缺口。若想彌補這個缺口,我們勢必要對自身的生活、消費和投資方式做出重大改變。
我們在對中國、日本和印度等八個國家的研究中發現,養老儲蓄金總額和養老金預期年收入之間的缺口高達465兆人民幣,這相當於這八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和的1.5倍。其中,中國的缺口最大,達到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倍之巨。
是什麼導致了缺口?
中國的長期儲蓄缺口預計將以每年7%的速度擴大,到2050年將達到119兆美元。原因在於:得益於中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城市化、貧困率的下降和醫療保健的改善,中國人均壽命在一代人之內增加了一倍多,達到76——比全球人均壽命長五歲。到2050年,中國退休人口將逾6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低出生率及移民不足的問題正在加劇中國人口的老齡化,也讓勞動人口與退休人口之間的比例直線下降。
中國能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養老金缺口難題嗎?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創造出的幾乎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加上高達38%的個人儲蓄率(遠高於美國和英國的3.5%5.9%),讓中國有辦法——更重要的是,有正確的儲蓄行為和儲蓄文化——來避免「退休災難」的發生。雖然目前,大部分中國家庭儲蓄並不是為了應對未來的退休,而更可能是為了積累住房、汽車等資產或供子女接受教育,或是用於贍養沒有足夠退休積蓄的年邁父母和支付因為壽命延長而多出的醫療費用。
要想改變中國目前的局面,就必須克服幾道關鍵阻力。首先,相當多的中國人仍不信任金融產品,甚至很多還處在「無理財」的狀態;大約50%的中國家庭儲蓄(不包括財產)以經濟回報微薄的儲蓄存款形式存在。同時,政府頒布法規限制海外投資(例如,中國實行5萬美元購匯限制)——而這些富有成效的海外投資能夠幫助中國儲戶分散投資風險。
目前處於何種局面?
中國目前的退休收入系統包括城市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該制度倚賴現收現付的基本養老金,而後者由統籌帳戶(資金出自僱主繳費或財政支出)和個人繳費帳戶(資金出自員工繳費)構成。一些僱主還提供補充性計劃——這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大多被忽視。《2017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最近的發現清楚地表明,中國現有長期儲蓄制度的構成方式難以支撐其現在和未來的人口步入晚年。
儘管面臨嚴峻的退休挑戰,但目前仍然缺乏有力的應對措施。相對於收入,中國的養老金福利仍處於極低水平。例如,北京的月人均養老金為3573元人民幣,僅相當於平均退休前收入的55%左右,不足以為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提供保障。從宏觀上看,中國的累計養老金儲蓄總餘額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遠低於美國(140%)、丹麥(209%)、英國(96%)、日本(30%)和澳大利亞(113%)。
怎樣才能改變?
研究表明,金融知識的增長本身很少能夠轉化為行動。促發行動的關鍵在於要為人們提供機會,讓他們採用智能工具、默認投資組合和利用稅收激勵儲蓄等多種方式,並為他們提供成功所需要的指導。個人、僱主、政府和各地金融中介機構都承擔著保衛中華民族「錢景」的重要角色。
改變中國的退休前景要從個人開始。對於在當下出生的中國人而言,4045年的傳統工作年限將無法滿足52年以上人均成年壽命的需要。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退休儲蓄承擔責任,很多情況下,這意味着人們要想達成財務目標就必須接受延長工作年限的現實。此外,個人也有義務向僱主和金融中介機構尋求規劃和管理儲蓄和投資的專業協助。想利用金融中介「暴富」的人們必須調整經濟預期,轉而尋找能幫助他們「緩慢但踏實地保障財務安全」的顧問。以「賭徒心態」制定儲蓄和投資決策無法為中華民族帶來財務上的安全。
對全世界大部分勞動人口而言,每一筆工資都與大量相互衝突的優先事項相伴相生。世界上最有效的養老金系統通過將個人繳納養老金和僱主代繳養老金轉變為強制性(或至少是激勵制)幫助人們更輕鬆地確定短期和長期經濟義務之間的優先次序。鑒於中國的養老金制度並非強制性,中國僱主可以通過三項關鍵措施確保員工能夠接觸和利用他們需要的成長型資產,幫助他們建立充足的退休儲蓄,這三項措施是:擴大勞工養老金在城市及農村地區的覆蓋範圍,不斷幫助員工進行養老金規劃,以及為他們提供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選擇。
中國僱主可以從這些措施中獲得巨大的收益。首先,幫助員工實現財務健康本身就是正確的。此外,研究表明,經濟狀況不佳的員工壓力更大,更容易分心,這會降低生產率和客戶服務質量,並且損害健康。平均而言,員工每月有13個小時都在擔心收入問題——這對生產率構成了嚴重拖累。
中國的退休缺口能否彌補還取決於政府是否能抓住機會促進政策革新。現實是,中國的養老金領取年齡必須不斷延後,才能減少退休時間與工作年限之間的比值。同時,若想緩和儲蓄不夠養老的風險,政府必須推出必要措施,確保人們能夠領取最低保障的補充退休福利作為終身年金。此外,政府應當允許海外投資,以便提供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選擇。投資選擇的多樣化讓中國公民可以在更低的風險下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而不必將投資局限在中國國內的證券市場。優質的投資機會對保障中國公民的財務安全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至少應當對養老金計劃的溝通傳達進行改進,以幫助參與者理解養老金計劃所提供的選擇和機會。
綜合利用這些措施不僅能有效地縮小養老金缺口,也有利於個人和僱主在更有利的競爭環境中發揮各自的作用。
金融中介機構必須培養大眾的金融素養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正在幫助全國大部分人口(尤其是城市地區)脫離貧困。中國中產階級的購買力飛速躥升。到2022年,75%以上的中國城市消費者的年收入將介於60000229000人民幣之間,與巴西和意大利的平均收入相當。國民金融素養的不足將極大地影響中國新富階層消費和儲蓄的方式。如果沒有投資方向,短期消費的動機就會凌駕於長期儲蓄之上,而「暴富」或「賭徒」的心態也將在中國的個人投資者間盛行。
金融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幫助個人制定更合理的金融投資優先順序。藉助以長期為導向的高質量低成本的建議、工具及金融產品,金融中介機構能打破個體的消費慣性,鼓勵人們節約。通過與政府和僱主合作,這些機構可以幫助中國提高識別「優秀」的金融建議和金融產品的能力。
中國公民在工作和退休時期的消費和購買能力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產生直接影響。長期儲蓄的缺口無法彌合會加劇中國貧富分化的風險,甚至可能引發動蕩,危害社會結構。正如中國古代哲人和作家老子的著名箴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想解決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問題,利益相關者們需要立刻採取大膽行動。是時候邁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