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中共十九大閉幕 老問題依然存在



觀點:中共十九大閉幕 老問題依然存在
軻霖國際特赦組織東亞區主任
2017 10 24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2012年習近平作為中共總書記首次公開露面時提出的座右銘。今日回首,這句平實的格言其實一直是習近平規劃的核心。
自掌權5年以來,習近平一直沒有偏離該目標。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巧妙地利用盡得民心的反貪運動,在中國龐大的官僚架構中井然有序地拿下每一個敵對派系與利益集團。從太子黨到軍隊,從"石油幫"到國有企業,從共青團到姿意妄為的省領導,每一股潛在內部反對勢力都遭到重創,因"違反黨紀"而被捕、降職及秘密拘押。
習近平也先發制人地打擊中國尚在萌芽階段的公民社會,利用強大的國家安全機器,對凖每一位異議人士、批評者、律師、作家、非政府組織,或黨對其效忠不予寄望的批判聲音。打壓行動令中國回到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的黑暗日子,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東北一所戒備森嚴的醫院逝世達到頂峰。
習近平在鏟除任何反對源頭的同時,也用心在國內建立民眾的支持。通過徹底改變宣傳方式,加上傳統的"思想工作",在意識形態方面加強對媒體(他著名的指示"黨媒姓黨")與大學(吩咐要抵制所謂的"司法獨立和普世價值等有害思潮")的管制,配以無可匹敵的網絡審查(中國網民如今戲謔其為"中國內聯網")。
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宣傳,其光鮮現代的形式足以與西方最具吸引力的廣告媲美;而且對統領這個偉大的中國家庭、仁慈又堅定的"習大大"的類似個人崇拜,這些都取得了成效,並且給習近平帶來了他的其他政治局委員們所沒有的真正人氣。
剛剛閉幕的十九大把習近平奉為繼鄧小平以後中國最強勢的領導人。也許習近平將會比鄧小平更加強勢,因為鄧小平當年必須跟其他反對其改革開放政策的革命元老以及左派周旋。
然而,這是否正如習近平所承諾的足以開始"打鐵"?這前所未有的權力爭奪戰會否帶來經濟與社會改革,以處理無數威脅"中國模式"穩定性的問題,而非讓這些問題惡化?或者,習近平對人權的蔑視會否最終導致當局極力要避免的社會動蕩?種種跡象並不樂觀,而這多數是習近平一手造成的。
習近平為自己建立的第一道屏障是他所設立的龐大國家安全體制,當中包括6項新法,涵蓋網絡安全以至反恐,實際上是向秘密的安全機關授予不受約束的權力。這些安全部門在法律限制之外行事,對個人與外資公司等機構行使近乎無限的權力。這種體系雖然能有效壓制異議,但也使之自成一國,無人追究責任,枉費了中國幾十年來為建立公民及經濟參與者可信賴的公正法律制度所作的心血。
第二個障礙是當局對信息流通與表達自由的箝制,如今這在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已成為"新常態"。監禁匯集有關罷工和抗議活動等公開信息的網民,施壓讓劍橋大學出版社下架有關"敏感"議題的學術文章,禁止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在中國演出,審查機關的胃口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 —— 而這種審查往往全無意義。
作為聯合國成員國以及多項人權與其他領域方面的國際公約締約國,中國政府這樣做不單背棄其承擔的義務,更在全球信息時代發揮了差勁的作用。信息領域歪曲失真以及壓制異見所帶來的長期後果,遠遠大於粉飾令政府尷尬難堪的真相及觀點所帶來的短暫得益。
吹捧中國在國內外的巨額投資的報道令多國領導人趨之若鶩,要與這個由習近平鐵腕帶領下的新"積極進取中國"合作。但現實是,他已令改革開放年代所取得的成就之一岌岌可危,這包括賦權予民、限制政府的權力、培育振興國家經濟的企業家精神,並讓中國更接近成為一個國際社會可以信賴的成員。
就十九大而言,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習近平會否趁此鞏固權力,而是中國的老百姓會否從此受益。從過去5年的發展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