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十九大後的中國:經濟仍舊是主要矛盾



Ajin 開口)

最愛國的中華人們,請啟智俺,促成中華強國近年之所以能崛起的主要因素是啥?

1.    因為中華人突然非常愛國,讓歐美害怕不已,不得不向中國跪拜求安?
2.    因為中華軍事武力強大讓整個世界怕怕,所以歐美列強不得不低頭求和跪安?
3.    因為中華經濟實力突飛猛進,讓全世界經濟不得不倚賴中國經濟鼻息?
4.    因為中華共產思想的偉大,讓中國能昂首闊步扛起世界重責,全球不得不為命是從?。
5.    以上皆是,族繁不及備載

如今,中國崛起了,世界怕怕了,中華稱霸了,那接下來呢?中華還有啥戲可演出讓全世界繼續拍拍手?難不成私人飛車將從中國誕生?難不成第一顆可充電太陽能電池 + 可攜帶風能電池都將從中國發明出來?

若不追查最近四十年來讓中國經濟起飛的原因,光是荒唐用國族主義的自大阿Q來描劃此後中國的前景,俺大膽預測,不出10年,中國回到1980年代以前,繼續喊中華復興的階段啦!




十九大後的中國:經濟仍舊是主要矛盾
徐瑾:如何看待十九大之後傳遞的經濟信號,尤其是未來五年的中國經濟變化?十九大無疑使中國政治經濟進入新階段。
更新於20171027 06:13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財經版主編、首席財經評論員 徐瑾
萬眾屏息之中,十九大姍姍而來。
最終中央政治局常委名人選結果,與坊間各種猜測版本也相去不遠。這一結果並無太多意外,顯然來自各方平衡結果。
當政治的懸疑退卻,經濟的邏輯才會逐漸體現。如何看待十九大之後傳遞的經濟信號,尤其是未來五年的中國經濟變化?十九大無疑使中國政治經濟進入新階段,不僅國內關注,國際也十分關注,當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其政治變化也牽動全球市場。
從中國歷史而言,每次重要會議的公告最為重要的是定調功能。從十九大公告來看,強調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着未來五年經濟建設仍舊是中國政經改革的重點,也是對於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基調的延續。
眾多聲音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解讀頗有信息量。他指出十九大後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可能要進一步進行完善,強調三點:第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是要着力攻克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三大關口,第三是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強調質量第一、效率優先。
不可否認,中國社會目前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隨着主要矛盾界定,這意味着未來經濟問題仍將是高層關注核心,對於政治走勢的一些擔憂或許也有望暫時得到緩和。雖然未來政策細節沒有確定,但是十九大傳遞的信號明顯表示了延續性。正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最近警告,中國經濟可能面臨危機爆發的「明斯基時刻」,但經濟問題多數可以依靠市場邏輯來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大公告顯然比以前更加重視再分配的作用。在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時,提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顯然是一個分量極大的承諾,其實現難度並不比經濟增長更為簡單,其意義對於中國也更為重大。中國的貧困問題無疑是「不平衡」問題的重要體現,若能在二〇二〇年實現農村完全脫貧,毫無疑問將是解決「不平衡」問題的重大勝利,也將寫入世界脫貧歷史的最光輝篇章。
在強調不平衡的背後,也是世界不平等上升大圖景背後公平訴求,隨着金融危機以及新技術對於舊體制的衝擊,普通民眾對公平的訴求將會進一步提升,這是東西方社會都同時面臨的問題。
解決不平等,必然引發再分配的問題,重新劃分蛋糕往往比起做大蛋糕更引發陣痛。於是,一些無法迴避的問題將取決於各種利益集團的平衡,典型如現存日趨龐大的國企體制與日得人心的市場機制之間緊張關係,抑制高額房價與降低金融風險並存的兩難選擇,再比如城市化聚集效應與控制人口流動的官方衝動,諸多博弈將是未來要點。
從中國股市的反應來看,最近A股連着幾日上漲,即使在香港上市的海航以及復星等內地公司也在十九大公告之後上漲。資本市場的變化意味着預期的穩定,對於經歷了諸多新聞的2017年,十九大的清晰結局,會讓投資者稍微安心,2017年有望平安結束畫上句號。一切似乎又回歸常態,特朗普上台並沒有讓美國政治停擺,中國的十九大也順利交接,用行話來說,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隨着中國存在感加強,十九大在世界範圍引發諸多討論與關注。FT的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的觀點代表部分西方視角,他認為中國越來越自信,對西方的挑戰體現為意識形態、經濟和地緣政治。但如果未來中國政策核心在於經濟,那麼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的衝突或許會退而居次。
當經濟問題成為核心,意味着對外而言,談判姿態比起對抗姿態更有可能。公告強調要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除了強調「一路一帶」新戰略之外,堅定地站在支持全球化、自由化的立場上。十九大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致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祝賀其成功。
從筆者剛剛結束美國訪學的觀察來看,特朗普上台之後的反全球化立場對於美國貿易政策步調有所打亂,華盛頓還在迷茫中繼續尋找節奏,十九大卻發出了相反的聲音。美國高層政界對於中國貿易政策以及產業政策不乏抱怨,但是商界以及州一級的地方政府,對於與中國合作卻興趣濃厚,尤其對於歡迎中國投資以及擴大對華出口。
有意思的是,即使不少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對於一直作為中央智囊的王滬寧「入常」表示了不菲熱情,可謂中國式學而優則仕的又一案例。政治學者出生的王滬寧在90年代就曾如此評價中美差異,他認為政治往往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技術主義,美國最典型,另一種是藝術主義,典型是亞洲一些國家,中國也在其中。這一說法是否準確,都將來未來的中美會話中得到驗證,希望更多藝術與技術的共鳴而不是對抗。
公告超過30000字,幾乎覆蓋了大眾關心的所有問題,既有早已多次表述的說法,也有不乏新意的語句。雖然還有很多細節不清晰,但大方向卻慢慢從迷霧中逐漸呈現出來。對中國民眾而言,他們期待的中國夢應該有玫瑰的色澤,而不是鐵血的光輝。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近期出版《白銀帝國》、《印鈔者》。微信公號《徐瑾經濟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