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三胖為何肆行無忌?



三胖為何肆行無忌?
軟肋已暴露的金正恩為何肆行無忌?
王鵬:朝鮮看似無懈可擊的擁核計劃其實有其軟肋,但各大國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變相鼓勵了它採取邊緣政策。
更新於201794 06:44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王鵬 FT中文網撰稿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17931130分,在朝鮮(疑爆)(北緯41.35度,東經129.11度)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0公里。震中距離咸鏡北道區首府清津市約70公里,距平壤約390公里。另據報導,有中國網友反饋,延邊、吉林、長白山、長春、瀋陽等地皆有震感。
對此,中外核安全專家普遍猜測,這次朝鮮方面可能又進行了核爆。
而在此次疑似核爆之前,朝中社公開報導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現場指導核武器兵器化工作的新聞,並聲稱朝鮮以在第一顆氫彈試驗中的經驗為基礎,在最高端水平上進一步更新了核戰鬥部——氫彈的技術性能
即便上述報導有誇張、恫嚇的成分,但回顧自2006109日朝鮮首次成功核爆以來的歷程,尤其是金正恩上台四年來朝鮮加速發展核彈、導彈並實現兩單合一實戰化的核武急行軍,人們不得不承認:在父祖的基業上,金正恩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朝鮮的核威懾眼看着就要從半島延伸至阿拉斯加、夏威夷,甚至大洋彼岸了。
此刻,全世界所有期盼半島實現無核化的人們恐怕都不得不在驚駭之餘自問一句:是不是真的沒有任何辦法阻止朝鮮了?平壤在追求核武實戰化的道路上,就真的沒有任何軟肋么?
什麼都阻止不了金,除非戰爭或迫在眉睫的有效戰爭威脅
金正恩上台後,美國外在的軍事威脅,以及他本人在金氏家族和勞動黨內部欠缺權威的事實,使他對其自身人身安全和朝鮮國家安全產生了極度的不安全感,因而在大批處決潛在政治對手後旋即頂住外在壓力,發起了核武器發展的急行軍。
四年來的事實表明,對金正恩擁核的行為及決心,外界無論是柔性的陽光政策還是愈加嚴厲的經濟制裁,都收效甚微。前者往往被金當作一種外界軟弱、無能的表現,並以此為契機,不僅沒有投桃報李地採取相應的緩和政策,反而變本加厲地以機會主義心態加以利用,從而加速核武實戰化進程。而後者,則往往被平壤的宣傳機構主體主義地Juche Idea,朝鮮特色共產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奇特混合物)改造成美帝國主義某不惜背棄鮮血友誼的鄰近大國(朝中社語)的勾結與合謀,並以此作為加速核武化的合法性理由。
事態一步步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經證明:沒有任何人、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阻止朝鮮進一步強化其核實戰能力了。然而,似乎仍然存在兩個事實,或許能夠為我們探究平壤的核軟肋以及可能的阻止朝鮮進一步核武化的方案提供某種參照。
第一個案例是今年四月海湖莊園習特峰會後,國際社會鑒於兩國領導人會後所釋放的信號,普遍猜測中美之間很可能達成某種交易,即中國很可能默許美國一定程度的動武。而鑒於朝鮮通常在重大節日前後試射/試爆的慣例,以及此前朝鮮媒體自己的宣傳,國際社會的普遍猜測是,金正恩將在即將到來的415太陽節태양절)上再次試爆核武器。然而結果是,朝鮮改試了對國際社會衝擊相對較小的導彈,而且還沒有成功。儘管朝鮮嘴上從不服軟,但分析人士一般認為這是金正恩在美國大兵臨近前收縮、服軟的一種表現——儘管此後美國發兵朝鮮被證明是一個烏龍事件。
第二個案例就是幾周前,金正恩與特朗普隔空怒懟,都誓言要用烈火與暴怒fire and fury)吞噬對方。然而,就在所有人搬起小板凳坐等朝鮮包圍射擊關島的時候,朝鮮方面卻又熄火了,改口說領導人聽取彙報後表示,必須時刻保持發射狀態,保證一旦勞動黨下決心,隨時進入實戰。
可以看出,朝鮮在核武和導彈問題上採取的是典型的邊緣政策(Brinkmanship)。這是一個在冷戰時期發展起來的戰略術語,指一方通過製造危機、人為地將形勢緊張程度提升到戰爭一觸即發的邊緣地帶,並以此態勢來迫使對手在談判桌上讓步、屈服。朝鮮對此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屢試不爽。然而畢竟朝鮮國力有限,一旦美國釋放出真格的、馬上就要動手的信號時(同時朝方相信中方將袖手旁觀,沒有第二次抗美援朝),那麼他們就很可能自己找一個台階從戰爭邊緣後撤,從而釋放出自我緩和、軟化的信號。
將朝鮮此前所有的邊緣突進與這兩次邊緣收縮行為聯立起來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對於因變量朝鮮擁核決心而言,國際制裁力度幾乎是一個無關變量,不起作用。美朝(常規)軍事實力對比是一定的,故作為常量,也不用考慮。而有用的自變量是美國動武決心,它與朝鮮核武決心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自變量美國動武決心不會直接發揮作用,它所發出的信號需要被平壤方面感知後才能轉變為朝鮮所感知的美國動武決心’”——由它直接作用於最後的因變量朝鮮擁核決心。也就是說,朝鮮所感知的美國動武決心(即有效威脅,valid threat)越大,那麼朝鮮臨陣服軟的可能性就越高。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在朝鮮感知美國動武決心的過程中,如果中、俄、韓等國發出反對美國動武的信號,或者美國方面自行發出自我否定決心的信號(譬如上次美軍航母烏龍事件,或者特朗普國安圈換將、內訌,美國國內社會動蕩等),那麼這些都將削弱朝鮮對美國決心的感知,從而反過來,變相鼓勵平壤在邊緣政策上繼續推進,再下一城。
其變量關係如下圖所示:




由中、俄、韓以及美國自身產生的干預變量削弱了朝鮮對國際社會武力解決朝核問題決心的感知
如果前述有關只有戰爭或迫在眉睫的有效戰爭威脅才能阻止朝鮮進一步擁核(至於去核就先別指望了,那是兩碼事兒)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就存在一個痛苦的兩難擺在中俄韓面前。
一方面,由於地緣的因素,中、俄、韓三國都清楚,任何一場以朝鮮已經建成的核武器、核設施為目標的軍事打擊或全面戰爭,都將由於核污染、難民潮等因素給半島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帶來毫不亞於切爾諾貝利、福島核電站事故的永久性毀傷。此外,韓國還將面臨朝鮮常規武器、火炮攻擊的威脅。所以他們從自身國家安全角度出發反對美軍動武、害怕半島生亂生戰是不難理解的。可是另一方面,他們的這種擔憂,公開表述出來,就在客觀上削弱了美軍武力威懾的效用,從而使金氏祖孫三代一次次抓到機會,夾縫求核。
自變量朝鮮核武實力與中間變量中俄韓對半島核戰爭的恐懼以及因變量中俄韓反對美國動武的決心都是成正比的。顯然金正恩對此心知肚明:就像吳三桂的說的我們越強大就越安全,康熙就越不敢削藩一樣,朝鮮核武器越先進、導彈射程越遠,那麼中俄韓就越懼怕半島生亂生戰,因而就越有動力去遏制美國動武的圖謀。在這個因果機制的作用下,平壤完美地將北京、莫斯科、首爾一併綁架為對抗華盛頓的人盾。這時,如果還有人奢望勸說平壤回到(六方)會談的談判桌上,通過提供所謂保護傘雙暫停來換取在平壤看來無意於自我削藩的去核,那只能是與虎謀皮、痴人說夢。
熟悉威懾理論(Deterrence Theory)的人都知道,所謂威懾說白了就是打心理戰。時下有一張漫畫在網絡上頗為流行:正面是特朗普,氣勢洶洶威脅金正恩說,不許你再突破紅線。而隔在金正恩與特朗普之間的是美利堅星條旗。望着星條旗上的一道道紅線,金正恩一臉壞笑的問:“Which one(你說的到底是哪一條?)
這雖然只是一副搞笑的漫畫,但卻無意中道出了當前朝核問題困境之所在:決心時常動搖,威脅不被感知,紅線於是形同虛設,邊緣政策得以步步為營,積小成多,量變形成質變,最終以事實擁核、擁彈脅迫國際社會接受現狀。
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種種做法,也削弱了朝鮮對其決心的感知。譬如,美國總傾向於敦促其他國家行動起來,尤其是中國,對朝鮮施加更為嚴厲的制裁;而自己則躲在一邊,坐收漁利。而更糟糕的是特朗普的種種自毀長城的特不靠譜行為。譬如,4月特朗普曾聲稱已經派遣航母戰鬥群進入朝鮮海域,全世界為之驚駭,認為朝戰極有可能再度爆發,朝鮮一度軟化。但事後證明,美國航母當時並未進入相應海域,更無準備對朝作戰。這一行為對美國的戰略信譽起到了自我弱化的負面效應。就如同狼來了喊多了一樣,此後特朗普對金正恩的戰爭威脅,作為威懾行動的一部分,其心理作用都將受到削弱。
何止如此?班農錄音門事件把美國最高決策小圈子對於朝核問題的內部爭議曝光於天下,諸如忘了朝核吧,軍事手段根本沒有可能去解決問題的說辭不僅無形中向平壤透了華盛頓的底牌,更讓金正恩清楚看到了:白宮決策圈分崩離析內訌不止,國會建制派生命不息鬥爭不止,美版文革文攻武鬥交叉上演,美俄蜜月終結回歸仇敵,中東敘利亞,伊拉克一波未平,伊朗-沙特一波又起……這一切都讓美國自身動武的決心急劇下降。
如果說特朗普上任伊始鄙夷奧巴馬的戰略忍耐、打算在朝核問題上有所作為還在情理之中,故而引發各界普遍關注;那麼如今即便他再推特一萬個烈火與憤怒也難以對金正恩造成實際的心理觸動。從四月份中美海湖峰會後朝鮮暫停核爆,到今天朝鮮再度試爆所謂氫彈,這一百多天的時間裡,我們雖不曾親眼見到金正恩,但想必他和他的謀士們早已把特朗普的斤兩稱的一清二楚,同時對中、俄、韓的心思也拿捏得更加爐火純青。
發現弱點,卻仍然無計可施
我們通過觀察東北亞諸地緣政治棋手近半年來的行為與互動,發現朝鮮看似無懈可擊的擁核計劃背後其實是有其軟肋和弱點的。然而,美國自身的不堪,以及中、俄、韓出於地緣安全考量而發出的反對美國動武的信號,大大削弱了美國的動武決心以及朝鮮對該決心的感知,於是變相鼓勵平壤在擁核道路上加緊採取機會主義的邊緣政策。
今天,我們無比遺憾地看到,在朝核問題上大國的決定性作用是缺席的。朝鮮也正是看中了大國彼此間的齟齬和矛盾,鑽其間隙,才一步步使自己的核力量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或許朝核問題走到最後,各國真的不得不默認一個有核的朝鮮,然後在此基礎上籌謀如何利用朝鮮使自身的相對損失最小,同時還能使其他地緣對手的相對損失更大。
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我們可以想象一樣未來在東北亞地區中國所面臨的地緣戰略場景:鴨綠江對岸是一個擁核、擁彈的朝鮮,且因最近多年的嚴厲制裁和歷史上的齟齬而無比仇恨某不惜背棄鮮血友誼的鄰近大國。越過三八線,在朝鮮的對面,是一個擁有全套薩德體系且同樣因為多年的經濟齟齬而愈加仇華而親美的韓國。越過韓國,在海的對面,是一個加速修憲、擴軍的正常國家日本——它要仇華,無需理由。越過日本,在大洋的彼岸,是一個部分有意、部分無意中造成上述地緣戰略現實的霸主美國。哦,對了,在中國身後,還有一個笑而不語的俄羅斯。此刻,拿什麼大國外交拯救你,身陷重圍的中國?


3 則留言:

  1. 看來當初對於2008局勢的分析 , 有些些吻合
    這是一場博奕
    大家就只是在賭 沒有宏大的願景 或 什麼戰略
    就是賭博

    08年的選舉 , 台灣人選錯方向 , 失去參與的門票及資格
    讓自己變成賭桌上的籌碼...或者是獎品

    北韓拿到門票 也成為賭客之一

    朝鮮 , 這個民族
    自古夾在大國之間
    他們深知生存之道 , 也是厲害的賭徒

    台灣命格跟朝鮮一樣位階
    但是台灣人400年了 還沒有任知道這點

    所以400年一直是別人的獎品...

    半島上的2個國家
    無論民主 或獨裁
    都是台灣的最佳良師

    回覆刪除
  2. 有一個問題我不太懂,為什麼南北越最終可以合併?而南北朝鮮則否?兩個地區在進入現代模式前,政治組織很類似。是因為19世紀以來地緣政治的關係嗎?台灣的地緣政治有足夠實力可以像北朝鮮這樣「叫板」兩強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南北韓合併現在正在進入第一階段的過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就看立場如何。至於台灣的地緣政治,只有西瓜倚半邊;就看那一邊。當台灣只有自己一邊的時候,可以請金正恩專案業經理人來當CEO。如果請我-不會去「叫板」,會設法去啟動對岸沿海將近20顆的核能威嚇,達陣平衡,以求取世界和平。準備要充足就是了。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