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要打一場汽車産業翻身戰




中國要打一場汽車産業翻身戰

2017/09/22

  「同樣的錯誤不能犯兩次。目標只有一個,必須明確」,熟知中國當局內情的相關人士這樣透露。中國政府的目標是什麼呢?那就是抓住純電動汽車主導的汽車産業結構調整這一絕佳機會,培育出能擁有全球頂尖品牌的國産汽車企業。
   
  中國2016年的新車銷量突破2800萬輛,鞏固了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不過,中國也注意到自身的重大失敗。中國政府規定,外資車企進入中國時需要與國內車企對半出資,希望借此學習外企的先進技術和經營方式,但期望多半都落空了。
  
  「我們就算什麼都不幹,合資的外企也會拼命賣自己品牌的車賺錢。對半出資,我們能拿一半利潤,根本沒必要幹活」,一位30多歲的國內車企男員工這樣表示。結果導致中國車企實力不濟,市場上外資品牌越做越大。這成為第1個失敗。
  
  第2個失敗是作為競爭力源泉的零部件。中國允許外資零部件廠商成立獨資企業。這樣一來,儘管中國汽車市場實現快速增長,但卻沒有培育出有實力的國內零部件企業。目前中國正為如何在新時代一舉彌補這一失敗感到焦慮。
  
  6月,中國調整了外資車企的投資政策。撤銷了此前要求其在國內生産銷售汽車時,最多只能與2家中國車企成立合資企業的規定。在純電動汽車等環保車領域允許成立第3家合資企業。
  
  因在原有框架下未能打造出有實力的國內車企,中國感到了焦慮。新政策出台後,率先行動的便是早早進入中國、一直與政府保持蜜月關係的德國福斯。中國政府允許大眾選擇國有主力廠商安徽江淮汽車(JAC)作為第3家合資對象。
   
  不過,中國政府沒有像以往那樣繼續優待大眾。大眾原計劃在與江淮汽車的合資企業使用大眾集團的「西雅特」品牌,但未能獲批。汽車行業相關人士認為「如果批准(使用西雅特品牌),就會重蹈汽油車時代的覆轍」。
  
  中國政府之所以允許成立第3家合資企業,就是希望在新框架下打造全新的中國環保車品牌。即便允許合資,但至少採用國産新品牌。中國政府希望外資僅僅起到協助作用,這與現有的合資框架完全不同。
    
  為巧妙實現這一構想,中國政府制定了要求以一定比率銷售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新能源車(NEV)規定」。在嚴格的環保限制下,銷量較多的外資車企必然被要求增加純電動汽車等環保車的銷量。如此一來,新的合資企業如何增加純電動汽車等的銷量將受到考驗。外資即使不情願,也不得不培養由中國主導的新環保車品牌。
   
  在這一背景下,外資要求中國延期導入新能源車規定。最終,中國也未能下定決心在原來預定的8月底正式發佈新規。
   
  在過去幾年裏,中國政府持續為銷售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企業提供豐厚補貼,並且幾乎全部提供給了中國企業。不過,政府認為這還不夠,希望利用外資在新時代讓國內企業佔據優勢。99日,為了讓反對新能源車等嚴格規定的外資企業看到政府的決心,中國政府採取了行動。
  



    
  緊隨英法,中國政府已經確定了將禁止生産和銷售汽油車及柴油車的方針。不過,認真看待此事的汽車行業相關人士不多。英法兩國的汽車市場規模為200300萬輛,而中國不久將突破3000萬輛大關。有外企高層認為,「這只不過是政府放出來的觀測氣球,敲打一下市場」。儘管中國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但仍為如何掌握霸權而很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