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壞消息:中國解決不了朝鮮問題




壞消息:中國解決不了朝鮮問題
MAX FISHER 201797
 朝鮮每次挑釁之後,美國政府和智囊團的大廳裡都會迴盪起一個自我安慰的老調。
一種通常的說法是,中國能夠解決這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北京有適當的動機,它會最終克制朝鮮。
但是,這種老生常談包含著三個假設,沒有一個在最近幾年適用。
一個假設是,外界壓力可以說服朝鮮削減或放棄其武器計劃。另一個是,中國有辦法施加這種壓力。再一個是,一旦受到適當的勸誘或強迫,北京會向朝鮮施壓。
每個假設都在最近幾年裡被反覆檢驗,並一次又一次地被證明無效。然而,連續三任總統——喬治·W·布希、歐巴馬,以及現在的唐納德·川普——都把他們的希望和他們的戰略寄托在中國能幫忙上。
首爾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的魯樂漢(John Delury)教授對即使從抽象角度來看,這是否可能的回答是,「不可能,中國人不能替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中國對美國每次提出的削減貿易的要求都順從的話,中國可以摧毀朝鮮的經濟,因為其尤其依賴於中國的化石燃料。
然而,多次的研究發現,制裁雖然對推動小的政策變化有效,但不能說服一個政府給自己簽署死亡令。朝鮮認為武器對自身的生存至關重要,還認為必須通過測試來改進武器。
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東亞項目主任傑弗裡·劉易斯(Jeffrey Lewis)說,認為中國會迫使朝鮮付出朝鮮從武器所得好處還高的代價的觀念「即悲哀、又絕望」。
劉易斯說,你把自己擺在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位置上想想看,如果中國背叛了你,與你的敵人聯合起來,迫使你解除武裝。
「在這種情況下,你最不會做的就是放棄你獨立擁有的核能力,」他說。「那是你擁有的、他們無法控制的東西。你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會把它放棄。」
當制裁的目的是迫使內部發生政治變化時,制裁經常會適得其反,反而讓制裁的對象更頑固。
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曾經的盟友、鄰國古巴實行了全面禁運。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的統治反而持續了半個世紀,甚至在失去蘇聯支持後仍維持了下來。
劉易斯說,當美國人因中國不強化制裁對北京發怒時,「中國人的反應是,『因為制裁不管用。』而且數據支持他們的說法。」
沒有重疊的維恩圖
朝鮮對這種壓力也許有特別的抵制能力。
魯樂漢說,中國人「可以繼續減少自己與朝鮮已經很少的貿易和投資聯繫,但改變不了金正恩,因為朝鮮制度特別擅長的事情之一就是忍受痛苦。」
即使全面禁止貿易,也不會使朝鮮遭受比它已經證明可以忍耐的痛苦還大的苦難。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補貼消失後,一場饑荒曾導致10%的朝鮮人口死亡。但朝鮮既沒有崩潰,也沒有試圖通過對外開放來結束那場危機。
讓朝鮮推翻這種算計會需要讓其付出比破壞或饑荒更大的代價,但打仗不是選擇,那會冒下使用核武器的風險。這可能是沒有重疊的維恩圖。
與古巴不同,朝鮮擁有核武器,這讓朝鮮能隨意使用傳統武器進行報復,而卡斯楚卻只能忍受制裁。
2010年,朝鮮炮擊了一個韓國島嶼,造成四人死亡。同年,韓國指控朝鮮擊沉了一艘韓國海軍軍艦,造成46人死亡。現在,進一步強大的核威懾力讓朝鮮能採取更富於攻擊性的行動。
「比如說,朝鮮再次發生饑荒,造成100萬人死亡,」劉易斯在設想——只是設想、不是鼓動——中國採取最嚴厲行動時說。「我們認為,朝鮮不會扣押或沉掉幾艘船嗎?」
小國如何獲得砝碼
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不作為往往被描述為缺乏意志。因為如果北京足夠在意的話,它有給朝鮮製造更多痛苦的技術能力。
但是,當美國人面對自己的選擇時,他們明白,只有可用的選擇才是有用的選擇。
美國可在一夜之間把平壤夷為平地。但這會引發威脅到數百萬韓國、日本和美國生命的衝突。華盛頓不願做出這種選擇,因為這種選擇不可用,而不是缺乏意志。
中國也面臨著類似的制約,極端選擇的風險是不可接受的代價。
近年來,北京已試圖切斷貿易、或採取有限的制裁。這些努力或沒有多少結果,或導致反作用,朝鮮反而增加了挑釁,而且在時間選擇上往往讓北京尷尬。
在這種針鋒相對之下,平壤正在顯示,儘管是小國,但因為願意接受更大的風險,朝鮮其實有更大的砝碼。
朝鮮也在為不受北京的外交影響制約而努力。它已經清洗了被認為是同情中國的官員,包括2013年處死的金正恩本人的姑父。今年,朝鮮還暗殺了金正恩流亡海外並受到中國保護的哥哥。雖然金正恩有時公開對北京表示敵意,但他是朝鮮的唯一選擇。
聯盟的陷阱
北京也許只不過是無法脫身。朝鮮的每次挑釁都冒下了在中國邊界製造戰爭的風險。朝鮮在邀請美國把軍事力量聚集在中國的後院。朝鮮還把韓國和日本進一步推入美國的懷抱。
能對朝鮮使用的胡蘿蔔和大棒都失敗了,這讓中國擔心,增加壓力會讓中國失去對朝鮮所剩無幾的影響。
美國人可能會在自己的麻煩聯盟、特別是中東地區的聯盟中看到類似的困境。
比如,埃及經常不理睬美國的要求,因為埃及知道,華盛頓總是會夾著尾巴回來找自己的。沙烏地阿拉伯也這樣做,它用關係破裂的威脅來迫使美國支持沙烏地阿拉伯在葉門進行的災難性戰爭。
劉易斯也在與以色列的關係上看到類似問題,如果從聯盟政治的手段上來看的話。
幾十年來,華盛頓一直試圖說服、勸誘或迫使以色列改變其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政策。以色列領導人接受美國的援助,卻忽視美國的要求,為顯示經過算計的違抗,經常在美國人來訪前夕宣布新的定居點建設項目。
在世界上其他人的眼裡,美國不願向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壓力看來是因為缺乏意志。當美國外交官警告說,更大的壓力只會讓以色列的這種計算根深蒂固、代價將是美國的影響力時,外界指責他們讓衝突持久化。
這次,美國人可以把這種指責用在另一個大國身上。這樣做有明顯的吸引力,因為這就把朝鮮問題描繪成了需要別人來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責備中國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而不是承認我們的政策很愚蠢,」劉易斯說,他稱這是「經典的找替罪羊的做法」。
翻譯:Cindy Hao


1 則留言:

  1. 這篇文章
    台灣人看到了什麼...!?

    這是個人渣的世界 , 你台灣人太乖了吧...

    因為你乖 , 所以你該死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