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中華民族」這詞是打敗仗自我安慰用的



「中華民族」這詞是打敗仗自我安慰用的
日本學者還原歷史真相:別再喊「中華民族」了,你知道這個詞是打敗仗自我安慰用的嗎?
Posted on2017/07/28
【為甚麼我們推薦這本書】
「中國史」一詞其實本身就有很大的爭議性,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算一個中國,元朝、清朝被外族滅國也能算中國,到底「中華民族」的起源為何?為甚麼很多人把他當成一種無比光榮的驕傲,卻也有人認為他是揮之不去的夢魘?(責任編輯:許晴瑄)
清朝皇帝並未產生中華思想
先前曾提及「清朝將英國視為野蠻人」之說,這種說法,一般認為是受中華思想影響所致。但是,「中華思想」一詞本身即是一大問題,「清朝=中華」的看法也是一般中國研究者的問題點。
所謂「中華」本身,是個完全未被定義即使用的概念。中國研究者一般都稱中國為「中華帝國」,但卻幾乎無人對「中華」進行定義 
如果稍微統整一下「中華思想」,或許給人一種「中國是文化的中心,或是中國是種如金字塔般的階層組織」之印象。但是這種想法,卻完全遺漏了一點:「作為統治階層的滿洲人如何思考?」亦即皇帝的世界觀,是否等於居住在這塊土地的人的世界觀呢?其實兩者的世界觀完全不同。
學者將乾隆帝一人的反應,原封不動地說「此即中華民族與中華思想」,這種想法相當奇怪。大臣又是如何思考英國人的事情?這些問題都與中華思想完全不同。學者想靠三言兩語就將事情簡單整理為「野蠻人」和「文明人」二分法,此種想法本身就很奇怪。
不過即便如此,乾隆帝事實上真的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乾隆帝是擁有中國最大版圖的滿洲皇帝,世界上再也沒有令其恐懼之事,他的確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各種族都應向其低頭,而英國也被視為向其低頭的民族之一。
這可以理解,因為實際上,英國只來了一些不懂漢字的人,是粗魯民族。他們只帶來呢絨,似乎並無文化。
在乾隆時代,清朝與俄國的貿易相當興盛。乾隆帝知道印度,也知道世界其他地方所有的事情。他的知識是從中亞與俄國傳來。
而俄國與英國處於對立關係,俄國希望從歐亞大陸的北方進行亞洲貿易,如此就能一直領先英國。然而中國史學者卻遺漏這種國際關係的觀點,忽略英俄對立的微妙關係 
清朝並非自建國至滅亡為止都一成不變,我認為清朝是從乾隆時代達到最大版圖時開始衰落,展開其滅亡過程,經濟方面開始走下坡,人性方面,則是帝國的自制心開始鬆懈。
清朝鬆懈的最大理由是平定了準噶爾,所以得以安心。準噶爾帝國是筆者的研究領域,筆者曾著有《最後的游牧帝國》(《最後遊牧帝国》,講談社選書メチェ)。準噶爾是中亞大帝國和蒙古系統最後的游牧帝國,是清朝建國以來最大、最不穩定的對手。
清朝由於平定準噶爾,才能夠將新疆和西藏納為己有,擴張至最大版圖。但直到最近人們才研究知道:在一七五五年平定準噶爾、一七五九年將現在的新疆納入清朝版圖後,清朝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因此隨之鬆懈。
清朝未對俄國感到不安。因為俄國相當看重與清朝的貿易,不想挑起事端,此時仍遵守尼布楚條約的界線,留在北邊。
換言之,清朝真正進入安定,是從擴張到最大版圖的十八世紀後半葉開始。如此一來,清朝已沒有敵人。此後,清朝不再努力收集其他國家情報,開始鬆懈。
回到中華思想的話題,這個詞其實隱隱露出自卑感,亦即在「雖然軍事力量不如人,但我們這方文明較高」之時,才會提出中華思想 。在主政者胸襟開闊、國家安定,且具有軍事力量之時,並不會特別強調中華思想。
因此乾隆帝也不需提及中華思想。顯然,當一個人是世界上領土最大、最富裕的國家之君主時,他不會說:「我們如何如何!我們有很高的文明!」所以, 會說出「中華思想」,大體上是在戰爭失敗之時 
總之,凡事皆用中華思想來思考,是相當奇怪的邏輯。具有實力、富裕強大之時,根本不需運用思想或意識型態!清朝即便到鴉片戰爭時,也全然未察覺事態的嚴重性;對於鴉片戰爭的敗北也全無自覺,不認為要用中華思想來捍衛。
曾有一段時期,清朝使用漢字書寫「英國」時,加上意指牲口(將英國視為野蠻人)的口字旁,寫做「𠸄咭唎」。但此並非自卑的表現。中國常蔑視對手,用不好的漢字來表示不懂漢字的傢伙,此與自卑無關。
中國人將英國的漢字寫成「𠸄咭唎」,與中國人非常厭惡英國,兩者並不相同。英國希望中國以對等方式對待他們,但清朝卻把英國視為跟南方的野蠻人一樣。簡而言之,這件事情最好視為中英兩國的文化隔閡,亦即兩國無法互相理解。
清朝並未意識到英國已經是大國。當時,清朝從歐洲方面獲得世界地圖,清朝自康熙帝以來就熱衷天文學,耶穌會會士也帶來世界情報,所以對於世界有大概的認知。
清朝皇帝閱讀世界地圖,認為英國位於遠地、土地不廣,與清國僅有少量的貿易,當然會認為:「英國只是位處一隅的島國!」
清朝認為英國在鴉片戰爭前並不強大。即使清朝在鴉片戰爭戰敗,也只理解為:「要稍微注意英國,他們可是有軍艦的傢伙!」清朝的此種理解,就像他們只認為蒙古人很強是一樣的。
但對於準噶爾,清朝卻親派使節至俄國並進行調查。為夾擊準噶爾,清國於十七、十八世紀時,曾邀約俄國一同軍事作戰。因此清朝絕非不瞭解世界局勢,對於歐洲有哪些國家,哪國是哪國的屬國等等,清朝早已了然於胸。
日本的中國研究者的典型作法是:凡事皆套用中華思想。 或許中華思想一詞,本是日本的中國研究者、漢學家所創造。是日本人在明治以後所命名的一種學說或整理歷史的方法和架構。中國人自己知不知道中華思想,無關緊要 
中國人自己並不認真學習這段歷史,中國人書寫歷史,原本並非為了寫出歷史的真實面。中國人有時是為了試探而寫,有時是為了找理由而寫,若論事情到底是否為真,通常中國人的說法也不可盡信。
總之, 我們日本人提出「中華思想」說,乃是誤解,不過是為了使日本人容易理解,而硬將現在的看法與架構套用於過去而已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研究者必須使用一個方便整理的概念,但是如果將所有過去的事情都硬套進現在的某個架構,就會有所遺漏,無法看見真實的歷史。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八旗出版社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