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走向人口少化&老化的日本與台灣?



日本在縮小中,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台灣難道不是嗎?——縮小日本與縮小台灣的未來的現實
2017-07-14 10:03
日本在縮小中。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最近發表的報告震撼無比,當下12千萬人口的日本,評估再33年就會減少4千萬人,只剩8千萬人口,而且其中4成以上是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不斷減少,老人不斷增加,房子1/3變成空屋,著名國立大學也開始崩潰。日本如此,出生率全球最低,在1993年就已成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2025年將超高齡化,出生率又是全球最低,今年2月已經開始出現人口減少,台灣難道不是也在縮小中?
台灣的真相:人口越生越少,負債越來越多
這不是唱衰台灣,而是面對台灣。現在政府為了大推「前瞻計畫」枉顧人口減少、超高齡化現實,打算大搞許多讓台灣更加落後的蚊子建設。台灣已經有近2成空屋,還把稅金花在上世紀前半的造鐵路炒地的大富翁遊戲,債留子孫。問題是台灣出生率世界最低,少子化全球最嚴重,沒有子孫可以承擔如此大的負債了,台灣在今年就已經是68%縣市老人比小孩多啦!這些未必需要的輕軌等建設,不但建設費用會比現在評估的膨脹23倍、現在就已經知道是每年需要天文數字維修、無法自償的巨大垃圾。
日本現在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超高齡社會」。2015年時,超過65歲的老人已達26.7%,台灣老年人口在1993年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早已成「高齡化社會」;而今年2月,全台15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達100.18,亦即台灣68%、亦即15個縣市老人比小孩還多!台北還是六都裡面老化最嚴重的。國發會自己也推估2026年時台灣將成為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明知如此,為何還推出背道而馳的前瞻計畫呢?
日本未來20年將暮氣沉沉,逐漸死城化
日本產經新聞論說委員河合雅司最近出了一本《未來的年表》描述了超高齡社會、人口減少、不斷縮小的日本的未來狀態。72229日合併號的《週刊現代》根據此書分析,簡單列出縮小中的日本未來的年表。像是:
2018 著名國立大學開始潰倒。
2020 女性每2人有1人是50歲以上(過半超過50歲)。
2022 戰後嬰兒潮出生的(狹義指1947-1949年間出生,約800萬人,廣義指1946-1954年出生者)團塊世代朝後高齡的75歲突進。
2025 80歲以上的老人癌症治療自費。
2027 失智患者達700萬人。
2030 地方城市鄉鎮的百貨公司、銀行、老人院將消失。
2033 3戶就有1戶是空屋。
2034 全國水道及下水道相繼破裂。
2036 電車、巴士不來。
2037 報社消失。
2039 所得稅率50%、消費稅40%
2040 叫救護車也不來。
也就是人口減少,到處都是老人,而且是年過75歲的超級老人。地方鄉鎮沒有工作可以找,高級大廈更是空蕩蕩;下水道及道路都龜裂崩壞且失修,年金要從78歲才能開始發放;餐廳酒吧等半數以上關閉,大學跟補習班相繼倒閉等等,日本到處逐漸死城化,非常恐怖。整個日本,到處沒客人、沒工作人員、東西全賣不出去,原本日本是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內需國,沒人消費不知道如何活。
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2060年人口可能只剩1700
除了日本,台灣人口老化也正在加劇中。今(2017)年2月老化指數100.18,比去年同月的93.50增加了6.68。去年5月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約12.78%,還不到1年,今年2月就增加到13.33%,凸顯台灣老化加速,問題實在太嚴重了。國發會自己也推估明年老年人口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2026年恐怕就會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日本現狀。
台灣比日本更糟糕的是出生率更低。台灣少子化浪潮全球最嚴重,今年國中會考比去年少3.3萬人,明年再減1.3萬人;今年大一新生只剩24萬人,2028年只剩15萬人。除了國小合併外,國高中大減班,大學等招生不滿額,面臨關閉危機;狀況還在惡化,結婚率低、離婚率高,薪資結構停滯且高物價、高房價,生育條件惡劣,2060年還有1700萬人或許是極其樂觀的評估。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新學年大專院校有151個系所沒人讀,其中有64個在公立大學,87個在私立大學,報讀率30%以下的系所高達268個。研究所沒人報讀的博士班跟碩士班多達64系所,掛零課程最多的是台大,7個博士班沒人報讀。大學招生危機2016年更加凸顯化,有23所學校、203系沒有足額錄取,總計2,953個缺額招不到學生,招生名額首次出現「供過於求」。其中6所大學缺額大於50%,也就是招生招不到一半。
日本已經有9家私立大學倒閉關門了,現在評估連公立大學也可能在明年就開始倒閉;台灣新生人口更少,問題也更為嚴重。
台灣去年的新生兒出生率僅1.07%,是全球最低的紀錄。如蔡永隆醫師指出,這還是靠外配、中配等新住民「加持」,否則台灣出生率可能更低。以這麼低的出生率發展下去,到2050年,台灣人口會從2300萬人降到1800萬人,到2060年降到1700萬人。蔡醫師認為,如預測成真,這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大危機。一般而言,年出生率在2.1%能維持人口數平衡;出生率增到2.9%,經濟才能發展。法國鼓勵生育、補助不排富,出生率升到2.1%;日本在安倍三箭下,出生率也從1.4%回升到1.8%。相形之下,台灣去年的新生兒出生率僅1.07%,是一個嚴重的警訊。
其實人口減少,社會縮小,未必全是壞事。問題是台灣不但現在所有的政策沒有好好面對這樣的現實,甚至還繼續搞鼓勵炒房的低稅制政策等,前瞻計畫也是完全不面對台灣的一種扭曲的造鐵路炒地炒房政策,不面對台灣,更種台灣縮小的未來淒慘面已經開始呈現了,不必等子孫受苦受難,現在制定這些不切實際又落後計畫、政策的政客、官僚現世報馬上就來了。


13 則留言:

  1. 如果說是債留子孫,年金才是更大絛,以修改後的標準,政府要填的洞還是很大。

    回覆刪除
  2. 「日本這樣的社會如此循序漸進,井井有條,往往也令人窒息,呼吸困難 ﹔我不認為成長必需來自責罵,我不認為以悲願做為發動機聰明,我不認為求上進是達到成功的唯一途徑,我不認為追求卓越就是人生唯一目標,我不認為生命可以分成勝組、敗組。一個發條旋緊,無法放鬆的社會,一切順遂當然容光煥發,一旦經濟碰上瓶頸,這些在父母過度關懷下教養良好的人們為了求生,或者投入蠻荒世界,或者就徑自的縮頭“ 宅 ” 將起來,如此人生就變得相當難堪了。」!-日本人口減少,除了是先進國家的一般通病之外,上面這一段應該也是蠻大的原因。
    --

    在劉黎兒上一篇談人口的文章,有留言如下:

    〉〉〉其實人口減少,社會縮小,未必全是壞事。〈〈〈

    一時風 駛一時帆。

    應該去算出日本、台灣各自適當的人口應該是多少!?起碼台灣2300萬人,實在是太多了。到處都是城鎮,鄉村幾近消失。

    經濟成長不能靠人口。舒適的社會要靠人文與政策。經濟學家應該去研究一套預估、伴隨社經狀態,漸次,有序的 “減量經濟”,而不是一談到人口減少,就如同無頭蒼蠅。二戰時,日本人口才8000萬。可以發動一場大戰。
    社會改變,存活方式、想法也應該改變,再徐圖發展。過度的發展可也不是什麼好事。

    中國14億,也怕人口數下滑,美國才3億,更加發達。這沒道理。-「經濟被人口夾持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Vincent大大碰觸一個算冷門(或略為半禁忌)的學術議題:Optimal Population Size,其牽涉之廣,超越經濟理論範圍,甚至無解!

      最佳人口量?難道有這種咚咚嗎?嘿嘿,凡人不敢想咧!

      刪除
  3. 台灣是少子化是問題?還是人口過多是問題?

    台灣出生率降低,是因為這塊土地不適合維持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年輕人不生,是最和平減少人口的方式。台灣過去太依賴人口紅利,以為多生多福氣,但那是在高死亡率的時代。等到這20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過度密集的人口壓力,自然讓年輕世代無法以剝削下一代,來營造自己生存的紅利。

    生命自己會找尋出路,明明生更多只會更慘,卻還一堆人沉迷在過去借貸方式的人口紅利。明明土地都被破壞、更少數的富人搶佔更多的利益,這種消耗性的生存模式,已經證明必然遭受大自然的反彈。年輕世代減少生育,其實是本能的在拯救人類社會,這些執迷不悟的老人,該醒的是你們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少子化是假議題
      真正目的 就是開放移民 , 並且瓦解我們原本的社會

      台灣及日本都遇到同樣的戰略攻勢
      香港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外傭居港權 , 南亞裔 , 難民大量湧入香港
      最終就是要瓦解香港的社會
      這背後都有中國的影子

      台日兩國近年也大量湧入中國移民
      目前日本 , 特別是東京的便利商店 , 店員幾乎都是外國人擔任
      有心人散播日本年輕人吃不了苦 , 外國人時薪要求較低的風聲
      但實際上便利商店店員薪資是不分本國人或外國人

      中國無須對台灣及日本發動傳統戰爭
      真正的戰爭就再我們日常生活的四週!

      刪除
    2. 如果以糧食自給率的農業模式或者環境承載水資源的角度來看,台灣平原少高山多,的確人口過剩。
      但是如果是跟新加坡德國這些非農業國發展模式相比,好像又不能完全算是人口過剩。
      如果可以忽略老人照護人力的社會問題,人力也許沒有那麼不足。

      刪除
  4. 年輕人對上一代人的剝削,最簡單的報復方式就是不婚不生,沒有人,那些慣老闆就不能再抱持別人家孩子死不完的心態.

    最佳人口量這種事是動態的,比如說我們有需要保存/維護的硬體,無論是設施,還是古蹟; 設施會越蓋越多,而古蹟也會隨著保存風氣而提報的越來越多,這些東西的維護工作很難全部讓機器人代替.
    人口下滑的問題和大量自動化的未來都將是未來經濟發展時的問題,我斷斷續續想了好幾個月,可是我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 老人照護應該也是最後都交給機器人來處理那些煩人的工作,但是抽痰換藥檢視洗澡這類工作我就不太確定機器人能不能小心謹慎的處理了.

    像日本這份預估....
    2036年 電車、巴士不來。
    ....由於自動駕駛技術普及,所以車會繼續來的,只是駕駛座上很少有人,而就算有人,也是在驗票查票,而不是在開車.
    2037年 報社消失。
    ....外國的報社消失的比日本更快,因為網路媒體的關係,以後的媒體預期需要的人員數量本來就在減少.(比如說印刷,派報和通路部門,在網路新聞時代就沒有存在需要)
    2039年 所得稅率50%、消費稅40%。
    北歐國家已經辦到了,極高度福利國的代價就是稅率.
    2040年 叫救護車也不來。
    還是會來的,跟電車巴士那裡一樣,很可能也是自動駕駛開過來.(電腦設定緊急勤務車輛接近就讓附近自駕車全停,沒很難啊,現在打電動都有可能設定出這種東西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推到極端,當機器人可以完成90%的工作,而且還具備智慧,更美妙的就是完全沒有需求或欲求,也沒有脾氣,更沒有任何感性的發作,那麼接下來要問的是:人的功能作啥?

      所謂下一代的來源,更可以透過試管完成受精,孕育培殖到生產,性生活不為下一代,而是為了取樂,但製造羅曼蒂克氣氛的感官直覺本能,機器人是否可以辦得到?

      那時,一般人每天日常生活的需求定義是啥?那是一個會搔破頭皮的大問題啦!

      刪除
    2. 有一派人覺得人工智慧取代人力言之過早;但是我覺得其實已經差不多了,只不過還沒有太多政府或企業會玩。現在的人工智慧還要依賴人力去設定目標與餵資料養成,但是人工智慧的自我學習自我進化已經不是太大的門檻。你看siri這些要學習聽人說話、講人話已經不太困難。
      當自動機器可以取代勞動力,腦力仍然是國家與企業極力爭取的資源。
      如果企業不再需要這麼多的人力,政府不再需要那麼多的人力去支持,稅金的來源不再是所得稅。
      獨裁寡頭政權、選票政權、企業 這幾種組織會發生什麼樣的量變或質變?
      問題發散到我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思考的程度。

      刪除
  5. 〉〉〉冷門(或略為半禁忌)的學術議題:Optimal Population Size,其牽涉之廣,超越經濟理論範圍,甚至無解!〈〈〈

    不想生,有各種原因。日本如前述,台灣是國家前程不明,導至經濟前景未定;歐美更早,因為年輕人不想被孩子約束,還有,傳統婚姻關係難以持續。

    不過也有想生的,比如中國,因為被約束太久。

    自動化,比較容易解決。工業生產可以自動化,一般生活的方便性,其實操之在我;可以自動化,也可以不自動化。比如捷運,等同計程車的自動化,電腦更取代了很多事物,也可以屬於自動化的意涵。

    應該主要問題還是在人口的衰減。以某個定數為某國的“舒適人口”,這個人口數不但得以維持適當的(decent)經濟運行,而且由於人類的“好奇心”,而得以在各文明領域時有創發。-這樣的社會應該蠻理想。不過對有雄心的人來說,可能不以為然。

    找出,並檢討以往社會型態、經濟型態的失誤,不再重韜復轍。(太多了!)

    可以找出現存的幾個社會型態。比如鄉村型、東京的蜂巣型、一般都會型、住商混合型,等等。找出國人的“理想型”做目標,進行規劃。

    其實經濟的維持不墜,還是最重要的。因此,這裡當然無法將這些理想做普世的運用,而純粹以台灣為標的;這應該就變得比較簡單。直白地說,就是取之世界,養活台灣。因為有外患,需要龐大的額外經費,所以還是需要一個活潑的產業世界。無外患,就不一定需要,而是持穩致遠就可以。

    其實相類的國家,在歐洲應該找得到。“文化經營”很重要。現在的台灣,還是比較像是“發了財的農村社會”。這從宮廟文化,就看得出來。

    從劉黎兒前後兩篇來看,他對人口偏少的看法,並不是那麼負面。問題在於政府沒有相應配合的政策。

    安樂死合法化!
    https://iseilio.wordpress.com/2016/06/18/%e4%b8%8d-%e8%a6%81-%e7%ac%91-2/

    回覆刪除
  6. As long as people look after themselves rather than pension or other welfare through government, aging population would not be that serious.

    回覆刪除
  7. By SuSan

    也許有些人不想過21世紀的生活. 他們可以拒絕自動化,電腦化. 烏托邦和桃花源不就是人類潛在的夢想嗎? 難道只能在現實世界裡想破頭? 或者束手就擒?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若追根究柢,人類的極限與不幸來自兩大源頭,A 是自然界,B 是人類自造。

      從工業革命以後的發展來看,透過科技發明創新,A是被明顯克服,但並不完全; B也因為尊重人權,自由民主法治等的概念提昇,建立起文明框架了。

      現在在加上一個最新的因素衝擊 ── 智慧機器人。上述根據AB建立所建立的體制,是否會因智慧機器人的誕生而改變?

      例如:生產力,過去憑著一條牛就是大富,可以不愁吃穿一輩子。如今可能嗎?過去一件織繡外套價值連城,現在又輕又暖和的羽毛外套,有誰不能佔有?

      科技提昇生產力,讓量多速快變成如常,這些都降低自然界對人類的限制: 物以稀為貴,不再靈驗了。雖然如此,人類原罪的貪,自然界力量的反撲,可能因智慧機器人的存在而消失嗎?

      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答案就很清楚了,人類還是繼續掌管智慧機器人的。那麼,烏托邦,桃花源是更近了,甚至會產生烏托邦2.0,或桃花源7.0的版本,永遠的繼續提昇啦!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