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審判季辛吉


Ajin 開口)
底下這篇 審判季辛吉 2012 10 26 在舊椰館貼出的文章。俺覺得,還是非常有必要重貼一次,蓋因100天前川普大爺的口味,和現在是100%變調了。100天前和老季仙是完全唱反調,但100後,拜賜於金龜女婿庫甚納之母(老季仙猶太圈內的好友),川普已經是老季仙網羅下的甕中鱉了。
甭說台澎可憂,連南海命運如何都未卜,更何況台澎!桃太郎也是雙面受敵的,但情況比台澎好些。
這次WHA未邀台灣出席,結果會造成啥盪漾,還很難說,但確實是習董故意給川普的特製酸辣湯。然而,習董若三胖爺的事沒有個好好交代,大概也玩不下去咧!
不得不拜服5000年熬出來的大內功夫,不但深宮好用,應付那些白種蠻夷長毛匈奴,也綽綽有餘咧!


無意間找到一片紀錄片,名曰:The Trial of Herny Kissinger,審判季辛吉。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述:
The Trial of Henry Kissinger (2001) is Christopher Hitchens' examination of the alleged war crimes ofHenry Kissing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and lat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resident Nixon and President Ford. Acting in the role of the prosecution, Hitchens presents evidence of Kissinger's complicity in a series of alleged war crimes in IndochinaBangladeshChileCyprus and East Timor.
Highlights from the book were serialized in Harper's Magazine in February and March 2001 (see The Case Against Henry Kissinger, Part 1 and Part 2).[1]
The book inspired the 2002 documentary filmThe Trials of Henry Kissinger, which was co-written by Hitchens and the American writer/director, Alex Gibney.[2] Hitchens makes an appearance in the film, being interviewed about Kissinger. The documentary also features film of Kissinger but only in archive footage.[3]
In the words of Hitchens, Kissinger deserves prosecution "for war crimes, for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nd for offenses against common or customary or international law, including conspiracy to commit murder, kidnap, and torture."[4] He further calls him "a stupendous liar with a remarkable memory."[5]
The book takes the form of a prosecutorial document, as Hitchens limits his critique to such charges as he believes might stand up in an international court of law following precedents set at Nuremberg and elsewhere. These link Kissinger to war casualties in Vietnam , massacres in Bangladesh and Timor and assassinations in Chile , Cyprus , and Washington , D.C. Hitchens, a writer for Vanity Fair and The Nation, had a history of skewering Democrats (he is the author of a provocative book on the Clintons, No One Left to Lie To) as well as Republicans.
The book is written from an authorial position of moral outrage, and calls for Americans not to ignore Kissinger's record. In the author's words, "They can either persist in averting their gaze from the egregious impunity enjoyed by a notorious war criminal and lawbreaker, or they can become seized by the exalted standards to which they continually hold everyone else."[6]
The book was re-issued in 2012.
 歷屆美國總統大選中的中國牌” 曾提及1960 – 1988之間,並無任何有關中國牌的資料。為何?
因為此時期正式美國外交政策處於冷蘇拉中的過渡期。然而,1972 開始,整個美國一向的外交政策,包括美蘇冷戰以及圍堵北京等的傳統外交政策,在季辛吉一人的手上完全更改方向了。換句話說,這是最關鍵的一段時間,甚至導致1988年之後,中國牌正式成為美國大選的熱門話題,那都是循著1972年之後,季辛吉在美國外交政策變化所產生影響的衍生品而已。
很可惜找不到有漢字字幕的版本,所以不孰悉英文對白的網友,只能盡量囉! 再繼續找,並沒有找到更多相關的漢字資料,底下的報導也僅稍涉該片,並不完全,但又挑出季辛吉更多的狗皮倒灶的勾當。
當然季辛吉最可惡的是:他居然非常大方地向周恩來保證,十年之內會將台澎送到北京的口中。季辛吉是比George Kerr 所寫被出賣的台灣更明顯直接賤賣台灣的人。
還好,出賣並沒成功。為何?那是另一非常值得細敲推論的好體材。也針對這被季辛吉出賣沒有成功的結果,我們或許更可大膽假設:台澎是維持美中爭霸之繼續所不能缺少的元素!

審判季辛吉 20041222
當智利最高法院宣布八十九歲的獨裁者皮諾契必須出庭受審時,皮諾契高壓統治下的受害者和家屬難掩欣慰。他們認為歷史畢竟沒有縱容殺人的惡徒,正義最終還是獲得了彰顯。
不過除了家屬、媒體和知識份子外,全世界還會在乎皮諾契的人恐怕寥寥可數。皮諾契發動政變距今已超過三十年,他黯然下台也十五年了。不只智利年輕的一代不熟悉、也不在意皮諾契的白色恐怖統治;對於中年以上的人,冷戰結束後世界的急劇變動瞬間把不久前的事物劃成了遠古史,所有人大腦中的優先順位彷彿也隨之產生了革命性的重組,形成記憶與遺忘的全面對抗。
季辛吉助皮諾契政變
皮諾契的案子就是一個記憶與遺忘間的拔河。皮諾契統治下數以千計被殺和失蹤者的家屬,千方百計的要尋求真相;而皮諾契統治當局的關係人則千方百計的希望隱瞞真相,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季辛吉。一九七年代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的季辛吉資助了皮諾契的政變,支持了智利等六個南美洲國家在全球暗殺異議份子的「兀鷹行動」,姑息皮諾契在華府明目張膽以汽車炸彈謀殺智利政敵。國際上一直認為美國捲入智利政變,支持右派獨裁政府,但是始終缺乏明顯的證據。直到九年代末,皮諾契在倫敦被引渡回國,引起軒然大波,柯林頓政府才在國內外的要求下,解禁了大批有關智利的機密檔案。也直到這個時候,季辛吉在智利政變中的角色才輪廓畢現。
季辛吉這個精於計算的政客,在離開政府時帶走了個人的檔案,而且明白表示,這些檔案必須等到他過世五年後才能公諸於世。但是老謀深算的季辛吉還是擋不住世界潮流,當人權高於主權逐漸成了普世價值時,包括法國、西班牙和智利等有公民在智利政變中失蹤的國家法院紛紛開始傳喚季辛吉出庭作證。昔日呼風喚雨的季辛吉差點變成了國際通緝犯。
在美國始終也有批人緊追著季辛吉不放。早期有記者賀許(Seymour Hersh),後來有西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曾獲普立茲獎的賀許專寫名人內幕,而西欽斯則是個從托洛斯基信服者轉為保守派的記者。西欽斯對季辛吉深惡痛絕,他覺得季辛吉壞事做得太多,所以一直蒐集季辛吉在國外非法草菅人命的材料,作為起訴季辛吉之罪證,而且多次求證於季辛吉都遭拒。西欽斯在二○○二年出了《審判季辛吉》一書,包羅了季辛吉在越南、柬埔寨、塞浦路斯、孟加拉、智利等國的戰亂罪行。西欽斯同時還推出了《審判季辛吉》的紀錄片錄影帶,訪問了許多不同事件的關鍵人物,書和紀錄片風行一時。
審判季辛吉紀錄罪行
有人認為季辛吉叱吒風雲了一輩子,哪會在乎這些人對他的評價,但事實卻不然。二○○三年以蒐羅公布美國政府機密文件出名的華府「國家安全檔案」出版了《皮諾契檔案》一書,內容包括了許多美國介入智利政變、資助暗殺的珍貴文件,坐實了季辛吉在其中的重要角色。季辛吉知悉《檔案》對他極為不利,就先請人依據他自己在那個年代的談話紀錄寫了對《檔案》的嚴厲批判,投稿到《外交事務》雙月刊,結果被打回票。之後《外交事務》刊登了由長期替該刊撰寫有關拉丁美洲書評的學者麥斯威爾的一篇相當中肯的書評,卻引起季辛吉極大不滿。季辛吉先請他當年的副手國務卿羅吉斯寫了反駁,最後又動用權勢逼迫麥斯威爾辭去在《外交事務》的出版機構──外交關係協會──的研究員專職。一位受尊敬的資深拉美事務專家就這樣被跋扈的季辛吉整走了。這件事引起了媒體和學界的注意。在媒體挖掘報導,和學界聯名抗議聲中,季辛吉非但未能維護自己的聲譽,反而形象大受打擊。更糟的是,季辛吉親手干預學術自由反而使《皮諾契檔案》更受注意,最後成為二○○四年的暢銷書。
現年八十三歲而且多病的季辛吉和皮諾契一樣,已是風燭殘年。在人生最後的階段,想要抗拒世界潮流,想要維持名聲難免事與願違。季辛吉大半輩子在玩權力、耍謀略。他不信外交中有道德這個因素,也不願被法律規範束縛,他只相信現實主義。
但是深謀遠慮、一生致力於美蘇權力平衡的季辛吉萬萬沒有料到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得這麼快。他建構的世界就在自己眼前崩塌下來。他自信以捍衛美國利益之名,在智利和全球每個角落對抗共產主義的英雄事蹟,現在看來變得如此遙遠模糊,甚至與這個世界已經完全不相干了。如果今天還有人懷念冷戰的話,那季辛吉必然名列其中。冷戰造就了他的名聲,也保住了他的名聲。冷戰的驟然告終也許才是季辛吉最深層的悲哀吧!





調整setting可顯示漢字字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