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稱漢字阻礙創造力發展
DIDI KIRSTEN TATLOW 2012年8月23日
每一門語言都會帶來挑戰——比如,英語的發音可能不合常規,而俄語的語法又相當複雜——然而,像中文這樣的非字母書寫系統,學起來則尤其困難。
眾所周知,漢字並不和聲音系統對應,這使得學習並記住這些符號十分困難。在上一篇專欄文章中,我也討論了這一點。遇到不認識的漢字,你連讀出來都辦不到。
但是,方塊字書寫系統會對思維產生更深層的影響嗎?
關於這個話題,威廉·C·漢納斯(William
C. Hannas)是最富煽動性的作家之一。身兼語言學家和作家二職,漢納斯能說或寫包括漢語在內的10門語言。他認為方塊字書寫系統阻礙了一種深層的創造力——不過,這種影響並不是不可逆轉的。
漢納斯花了很多力氣來說明自己的分析並非建立在種族基礎之上,還說在方塊字書寫系統下長大的人擁有一種不同的創造力,一旦進入一個支持深層創造力的文化,如西方的科學實驗室,這些人就會表現得異常優秀。
然而,“掌握漢字書寫所需的機械式學習造成了一種順從的態度,使學習者將重點放在方法而不是結果上。過程壓倒了實質。你會花費更多時間玩弄筆畫,而不是對內容進行思考,”漢納斯在一封寫給我的郵件中說道。
但是,漢納斯的觀點確實是有爭議的——他認為學習漢語會促進實用性而不是抽象性的思考,從而削弱深層創造力。漢納斯在出版於2003年的《在牆上書寫:東亞正字法是如何抑制創造力的》(The Writing on the Wall: How Asian
Orthography Curbs Creativity)一書中表達了這一觀點,《紐約時報》(The New
YorkTimes)曾對該書進行評論。
正如埃米莉·埃金(Emily Eakin)在書評中寫的那樣,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些學者直接否定這一觀點,另外一些人雖然表示認可,但也不願進行討論,
到底是怎樣阻礙創造力的呢?
“西方使用的字母系統能夠培養早期的分析和抽象思考能力,”漢納斯寫道,並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觀點,並不代表僱傭他的美國政府。
之所以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是因為字母系統驅使學習者去做以下兩件事情:將音節拆分成不同的音素,然後再把這些音素組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抽象而靈活的聲音單元。
但漢字並非如此。“漢字字符對應着音節——天然的固定單位。它不需要分析,也不涉及太多的抽象思考,”漢納斯寫道。
然而,更為根本的“第二型”創造力——也就是深層創造力——卻取決於將不同領域的抽象模式對應起來的能力,本質上就是字母體系所能培養的技能,漢納斯繼續寫道。“但在漢字書寫習慣中,並沒有任何類似的東西,”他寫道。
這會阻礙中國的長期發展嗎?不一定,漢納斯說。
“創造力並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成功往往青睞早期適應者,而中國在這一點上出類拔萃,其中有兩個原因,”漢納斯寫道。首先,中國人十分善於改進現有模式,而這是一種不同的、更為實用的創造力,漢納斯寫道,並且補充說,研究中國科學的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也提到了這樣的實用能力。
但他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原因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部分是因為這些文化上的束縛,中國建立了“一個絕對令人難以置信的系統”來獲取先進的外國技術——還用上了所有的必要手段,包括看似有政府支持的大規模黑客行為,漢納斯寫道。
非中國的研發項目從其來源地“被外包”,“而中國坐享其成”漢納斯寫道,並且補充說,許多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實際上,這根本不正常。美國一家情報機構的負責人說中國的非正規技術獲取是‘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我認為這還是輕描淡寫的客氣說法,”漢納斯說。
漢納斯與人合寫了一本關於此話題的書,該書將於明年春天出版。
翻譯:谷菁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