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還在學習如何執政/
高雄台灣時報社論/ 2017-01-07
--在野黨一向喜歡捅蜂窩,好讓執政黨被叮得滿頭包,目前民進黨已完全執政,卻喜歡捅蜂窩,忘了自己是執政黨。
民進黨在兩千年初試啼聲,由於朝小野大,陳水扁政府八年執政並不順遂。此番捲土重來,選民予以國會的絕對優勢全面執政,當然是殷切期待有所表現。然而,蔡英文總統自從五二○上台以來,政府的施政表現乏善可陳,令人困惑。根據小英總統的說法,不喜歡別人那麼快就論斷成敗,畢竟,這半年忙著「清障礙、打地基」,短期內難免煙塵瀰漫。只不過,即使以建房子來做比喻,百姓所擔心的不是立竿見影,而是這個團隊是否知道本身已經被賦予執政的重責。
作為執政黨,總統要把政見化為政策,不外溝通選民、馴化官僚、以及推動立法。首先,自詡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新政府除了操作媒體、以及發表感人的演講稿,目前的作為還是倚多為勝,認為看法不同是在找麻煩。因此,年金改革座談會淪為秀場,核食進口公聽會虛應故事,一例一休面對各方反彈,行政首長一字排開,只有撻伐,看不見理解。眼看著民調直直落,政府似乎老神在在,彷彿只有包裝跟傳銷的技術問題,與馬英九政府相差不遠,那就是傲慢。
或許由於內部派系角力,加上蔡總統本身的技術官僚經驗,新政府拔擢不少高級文官擔任政務官,因此被譏為「老男藍」的內閣。其實,問題在於小英本身對於政策沒有多大興趣,把政務推動丟給這些人,儼然是聽任老鼠會的下線各自去衝業務,有多少算多少。如此放牛吃草的施政方式,如果碰上陽奉陰違,不管藍綠出身,就會出現政績灌水的窘狀,上焉者把小菜充當主菜,下焉者連正在規劃中的事務也拿來炫耀,宛如拜拜在湊碗數,那是對於民主政治的褻瀆。
立法最可以看見政府履行政見的決心,然而,目前呈現的卻是散彈槍打亂鳥,看不見施政的優先順序。假設國防外交外包給美國、中國政策打免戰牌,那麼,除了維持民生經濟的起碼穩定,應該也要展現如何打破經濟困境、及帶動產業復甦的具體作為。只不過,總統的政見迄今還在摸索如何落實,也就是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及國防航太等五大創新產業,行政院先是加碼新農業、循環經濟,後又推出數位國家、創新經濟來鞏固,拼拼湊湊、眼花繚亂。
照說,總統已經透過固定週一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來進行內部整合,為何法案還要分總統的推老屋重建、以及閣揆的當沖降稅?關鍵在於總統與閣揆之間的分工並不清楚,總統目前儼然就是實質的閣揆,而林全則把自己定位成加強版的財政部長。試想,當董事長跟總經理都要主導業務,彷彿雙頭馬車,下面的經理要聽老闆、還是老闆娘的?也難怪,在諸多爭議法案規劃於國會出爐後,除非上面有明確指示,天威難測,部會跟行政院不敢貿然提出相對草案供討論。
關鍵還是在於蔡英文不知到國家領導者角色,往往以尊重國會為由規避法案的主導,以為總統是行政與立法之間的仲裁者。問題是,我們又可以看到總統時而又大喇喇地向黨團下軍令狀,無視國會制衡總統的憲政原則,令人費解,畢竟,主導不等於命令。我們認為,以總統的領導力來看,選前既然已經把建築物的藍圖畫好了,當務之急是應該好好監督工程,而不是只會貼磁磚的師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