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54年後得2016諾貝爾獎的歌與詞


54年後得諾貝爾獎的歌與詞    / Ajin

Bobby Dylan 巴布狄倫 對嬰兒潮的人來說,完全不陌生,而且是成長過程必須知道的人物。他最會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就是 Blowing in the Wind (1962 隨風而逝)。歌詞靈感是取自舊約聖經傳道書內的經節。

他的作品是反戰歌手的主題,也是年輕人呼喚良知的咆哮與自我發展的心聲,帶來60年代中葉自由創作的洪流。當代最典型的著名歌手樂團還有:披頭四,Bee GeesJoan BaezPeter Paul & Mary - - - - - 太多了。

那是嬉皮的年代,是年輕人充滿對社會體制要求更新,追求政治理想,不顧代價,建立公平正義在地面上的社會運動。不論人種,顏色,信仰,文化,是從15世紀文藝復興以來最大規模的人本思想革命,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尤其二戰後立即再度陷入冷戰的世界,在追求資本累積和工業發展的洪流當中,透露出一絲回歸人本的氣息。

也之所以如此,這個運動不僅在美國迅速傳染整個美國社會,也透過音樂傳遍全世界。阿甘正傳那部電影,反應了當代社會的氣息,藉著反越戰而流露出對真理和理想的追憶。同時也是左派思想在台派運動中開始萌芽的時期。

這時期的嬉皮仔,如今都已變成阿公級的人了,連俺也變成偉大椰樹下的首席算命仙。




Songwriters: BOB DYLAN
Blowin' In The Wind lyrics © BOB DYLAN MUSIC CO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
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Yes,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
Yes,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
Yes,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Yes,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
Yes,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
Yes,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5 則留言:

  1. 這時期在台灣長大的人是遭受最嚴重大腦荼毒的時期。這時期在目前的藍色代表人物很多,包括那廝,柱柱姊,吳副,趙少K ,- - -是高外最橫行暢鬚,警總最蠻橫的時代,到處是軍警憲特,甚至經常聽到不同單位的軍警憲特吃喝花酒後互相大打特打的糗事,結果還由酒家老闆黑道負責出來向雙方賠罪。

    這樣的氛圍下,還好有美軍駐紮在台灣,所以多少有些西方文化潮流的味道。雖然台灣沒有那種如在Wooodstock三天三夜不停的熱門音樂祭,全美學生大串連,大麻到處可買到的嬉皮營,柏克萊(UC Berkley)的學潮,Ohio State槍殺學生事件,引起的全美反戰潮,導致最後美軍在越南的撤軍,但經過民歌音樂讓年輕台灣學生種下對言論自由,對人權等的嚮往。許多黨外人士也就是在這開始受到滋潤,思想開始萌芽,後來就逐漸參與,變成後來高雄美麗島事件,以及後來的組黨。

    曾經親自走過,浸身經過這段時代的人,相信都會覺得這趟人生非常豐富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椰子大的這段,最令人感動
      KMT、美軍、戒嚴、苦悶、沒有文化等等
      一直到現在多元化的台灣

      諾貝爾獎,也是間接頒給台灣,不是嗎?
      寫一篇吧
      這是你的歷史

      刪除
  2. By SuSan

    確實如此.當時還有一首 The Sound of Silence 也很風行,七十一歲的作者 Paul Simon於2013年曾來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這首老歌.不過我比較懷念的是1964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zLfCnGVeL4
    Bob Dylan 剛出道時是自己用口琴和吉他伴奏的歌手.瑞典學院稱他為現代的吟游詩人,與荷馬(Homer)和莎孚(Sappho)類比,不無道理.美國文化經由美國新聞處圖書館和今日世界出版社兩大管道是進入台灣.大約是我的中學生時代,達到高峰期.1965至1985二十年間,台灣學生到美國留學形成風潮,其來有自.

    回覆刪除
  3. 上個世紀六零年代是蘇聯和美國冷戰時期的熱點,古巴危機,甘迺迪總統遇刺,黑人人權運動,美國開始介入越戰,刺激了反戰運動嬉皮學生運動。除了共產主義和民主自由陣營的激盪,美國國內保守愛國主義和自由主義激盪。政治學研究戰後美國的帝國型態是無殖民地的非正式的帝國,他有自由主義的價值體系,內部有以主權平等為核心的主權國家體系及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並存(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程,若林正丈,p85,2014)。台灣在這帝國的邊陲地帶。受其戰略範圍的擴大縮小而擺盪著。進而形成現在台灣多元族群,混亂但漸趨一致的本土化認同。何時政治上中華民國 transfer到台灣,作者預留伏筆。可以說是完成了也可以說是未完成。正如他的歌詞裡的:
    The anwser my friend is blow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因為他代表美國自由主義價值體系,構成戰後至今美國帝國的型態,而影響著世界人類歷史。所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

    回覆刪除
  4. 把Bob Dylon的歌Blowing in the wind 帶上全美瘋狂境界的是 Peter Paul & Mary 這個樂團。他們在華府全美反戰大聚會上演唱這條歌,把整個場面掀起瘋狂的歡呼。這個場面在電影”阿甘正傳”內有很長的片段。

    Mary Travers就是樂團的那位女生,一直到2009都還非常活躍。底下是Mary Travers 因血癌去世當天CBS的新聞報導的超連接
    Mary Travers Dies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