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兩次東京奧運,從吉田主義到安倍主義



兩次東京奧運,從吉田主義到安倍主義


2016090900:15 

李中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會員

在巴西嘉年華的閉幕式中,裡約將奧運的火炬傳遞給2020年的主辦城市,日本東京。安倍裝扮成瑪利歐現身,為現場帶來高潮。瑪利歐風行世界,是迄今日本最成功的電玩主角,短小精幹、跑跳敏捷,遇到難關,勇往直前,使命必達,安倍以此像徵再創日本第一的企圖十分明顯。伴隨卡通動畫,充滿濃濃的戰後日本文化,成功喚起世人對2020東京奧運的想像與期待。屆時東京將與倫敦並列,成為戰後唯二舉辦過兩次奧運的城市。
日本參與奧運的歷史相當悠久,始於1912,到30年代已成為亞洲唯一的運動大國,表現優異,戰前已累積44面獎牌,包括15面金牌。然而入侵中國與發動太平洋戰爭,不但為亞洲國家帶來苦難,也重創自已,首都東京與各大工業城幾被盟軍的地毯式轟炸夷為平地。
戰敗的日本滿目瘡痍,然而卻能在短短的20年內復甦重建,在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世界為之驚艷。這乃拜戰後第一位首相吉田茂以降所奉行的吉田主義所賜,東奧之後繼續把日本經濟推到80年代的顛峰。但90年代之後失落20年,不但經濟發展的瓶頸有待突破,要求日本在國防外交更獨立自主的聲音分貝日大,吉田主義似乎已到改弦易轍的時候。
安倍順勢而起,在2006年第一次組閣,1年後又閃電辭去首相。閣員的金錢醜聞固然是安倍下台的直接原因,但打破舒適的吉田主義,以高風險的安倍主義取代,參與阿富汗戰爭,挑戰中國與南韓的歷史記憶,恐怕也是引發疑慮的重要原因。然而神奇的是,5年後安倍奇蹟式的再度組閣,繼吉田茂之後唯一能夠回任的首相。
捲土重來的安倍倡議修改和平憲法,主張集體自衛權,以日本利益為導向的外交政策,更對等地加強日美結盟,分擔國際責任,成為亞洲秩序與價值的維持者。從2014年底的勝選與今年7月的參院改選結果來看,安倍領導的執政聯盟大獲全勝,甚至跨過修憲門檻,意味著在經濟的低氣壓下,安倍主義在民間的支持度已更加擴大。
環繞在安倍主義核心主張的政策有不少敏感爭議,但舉辦2020奧運很少被放到放大鏡下檢查。安倍上台後積極爭取,2013年不辭千裡迢迢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親自遊說國際奧委會。當東京取得2020夏季奧運主辦權的消息傳來,舉國歡騰。安倍內閣能否執政到2020仍是未知數,然而吉田主義終將被戰後出生的政治人物淡忘,一個國防外交更積極的安倍主義將成為主流。
至於台灣,美國固然一直扮演保護國的角色,但在冷戰時期往往將台灣當成馬前卒,後冷戰又無視台灣政治已在地化的現實,幫中國扮演防止台灣走出現有架構的典獄長。也許能為台灣創造一片天的是日本,而能幫日本一掃戰後外交侏儒的形像是台灣,大的先不必說,只要在東京奧運稱台灣隊為台灣隊。日本能否在中美兩強之間走出正常國家的第三條道路?主張它的價值?我們且看。


1 則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