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北京的下一個危機



轉貼:北京的下一個危機

刊登在德國《歐華導報》七月份

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對中共的統治,願意忍受目前的政治制度,不是不知道其他的替代方案,而是六四之後共產黨滿足了大多數大陸人民的期望,尤其在經濟發展,解決了窮的問題。(左腦翻轉,88論壇,北京,下一個危機,)

台灣有些人對在大陸荷包比大陸同胞更關心,有些人是對他國同胞比大陸同胞更關心。但「九二共識」開始逐漸被植入後,不管喜歡與否,台灣須對大陸更關心,因為不管「一個中國」是未來式?還是假設式?「各自表述」已是兩岸的進行式。有人認為台灣想以四兩撥千斤影響大陸是痴人作夢,但依物理,選好槓桿原理的支點,四兩可撥動萬斤的。這支點會是那個呢?

北京的上一個危機是89年的六四,若你告訴未曾出國的中國人,89年六四曾發生中國軍隊殺害學生與市民,你會得到回答:你是騙子,你撒謊!而許多出過國的中國人大多會回答:我知道有六四事件,但我、我父親都比上一代都富有,我們算是利益獲得者,為何要反對(共產黨)?

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對中共的統治,願意忍受目前的政治制度,不是不知道其他的替代方案,而是六四之後共產黨滿足了大多數大陸人民的期望,尤其在經濟發展,解決了窮的問題。

但今天的中國已經是遍地危機四射,有信仰危機、道德危機、環保危機、經濟危機等等,這一切危機的禍根就在體制。中國89六四之後的(小)改革(大)開放下已將用盡邊際效應,未來5年內必出現停滯結果,若繼續依賴刺激而不大改革,中國經濟問題將嚴重到無法掩蓋其他的種種問題。另外原開放後與建設項目有關的腐敗,因腐敗者的胃口越養越大,已經逐漸加重成掠奪了,而這種掠奪的持續是體制問題,不是人事問題,成為損害國家、民族的最大威脅。自從柯林頓喊出名言笨蛋!是經濟問題後,北京如同各國執政黨的下一個危機,也將會是因經濟停滯所引發的社會危機。

在發展階段需要大規模項目建設時,集權體制可以輕易解決啟動計畫時的「靜摩擦」問題,像許多建基礎設施、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發電等系統,集權國家不用多花時間辯論就可迅速完成了。若經濟停滯發生在民主制度的國家,就僅是無奈而不會危險,因為在全民參與、監督下,政府的政策是透明的,民怨不會有太大的暴衝,有很多機會做理性的疏通與改進。但集權體制會因沒有充分討論的行動,在重大的基礎建設完成後,不是重複投資或好大喜功下,投資報酬率開始一路下滑,當債務上升速度比GDP還快,無獨立的監督機制也就無政治信用,單純的社會事件常會引爆不對等的政治災難。

今日中國在缺乏監督、協調的機制平台的專制體制下,經濟一旦停滯,流血衝突是很難避免的!香港《中國勞工通訊》的統計數字指出,中國大陸2014年發生了1300多起罷工抗議事件,相比2011年的185起多出了數倍,但2015年,罷工更增到2944起。如今更是四處逮捕維權律師,真驚訝共產黨處理高壓的愚昧。共產黨亦知道停滯下的民怨是很可怕的,如何紓發?就找代罪羔羊,或找議題轉移百姓注意。這也是為何中國必須成長,即使在通貨膨脹率已大大超過成長率。

但未來中國的GDP可能中速成長嗎?能靠出口、內需或投資那一項?還是就靠通貨膨脹達成?

·         中國大陸的出口經濟

89年後台商就先嗅到中國開放的決心,開始由散戶後來到一整串的供應鏈結夥進入了中國。翻開中國出口歷史紀錄,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6年間,在大陸的台商佔中國出口比重年年超過50%。自從2001年開始,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後,世界各大工廠亦紛紛移到了中國,這使中國成為世界的生產基地,至少有2億中國產業工人為全世界生產產品,若工人每個月工資為2,000人民幣,則全世界每月須匯入4,000億人民幣到中國,一年匯入48,000億人民幣。每年8,000億美金是中國外匯盈餘的最基本數字,也是中國經濟元氣之所在。

但當年中國生產是享有最惠國待遇,如今已取消外,還處處被加上反傾銷稅。另外沿海產業工人的工資由每月120美金,到今日每月600美金還召不足工人。相對越南工人的工資每月120美金,印度、緬甸的工資是每月60美金甚至更低。這是為何勞力密集的生產工廠大多一一移出了中國,出口經濟遭受基本盤的減少,若無其他新興的大型產業出現,決無法支撐中國所需的GDP成長。

·         中國大陸的內需經濟

股市、房市與消費是內需三大支柱。原大陸開放後沿海地方政府的發展,是首先加強基礎建設,然後在招商成功後,不但有了產業,連帶外匯、稅收、人口亦增加,就順勢開始賣土地、造鎮,才發現到最後真正有實際獲大利的是賣土地與造鎮。結果現在內地的各地方政府,都是非常聰明,基礎建設虛應一下故事,就開始招商,各省市都是沒有太多評估下就大舉債、大建設,並且一口氣規劃並全力賣土地與造鎮,結果「鬼城」遍布全國。

·         房市

90年代後,土地稅收劃歸地方政府後,各地方政府就努力把農地變更用途,中國大陸土地出讓金普遍佔地方財政收入的4成以上,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比重達69.4%,在 2014年全國賣地收入仍然高達4.29兆元。只要地方政府要保財政,就會繼續開發房地產,但沒有足夠的真正買主,中國大陸銀行業就將永遠背上巨額壞賬這個沈重包袱。目前全國城鎮尚有待售住宅4.3億平方米、在建住宅34.4億平方米,合計38.7億平方米,已有50多座「鬼城」遍布全國。

明顯在崩盤的有內蒙古鄂爾多斯溫州、海南(其他地方是最高價的價限,海南是限最低價,不能低於17000元)、貴陽(房子多到平均每個人能分到30多套房子)。而中央內部預警要崩盤城市還有大連、瀋陽、營口、煙台、青島、唐山、常州、寧波、石家莊、長沙、海南、麗江、北海、惠州、珠海。結果中國大陸經濟龍頭產業的房地產,高度泡沫化,這些待售房產積壓的就是銀行貸款。

·         投資與股市

因為工資、土地都非常便宜,加上大陸各地方政府提供各種優惠給投資廠商,甚至環保的法規多棄置不用,所以早年的投資大都為包含台、港的外資,尤其是加工出口的工廠;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時,大陸政府為補足出口的衰退,與日漸外資投資減少下,大陸各級政府早就是中國最大的投資者了。

政府投資的自然是國有企業,連股市中的主力都是國有企業,在這些可以看到一些訊息的國企中,已有266家屬於「僵屍企業」,分布於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9大行業,早就處於產能全面過剩狀態,這些「僵屍企業」的生產價格指數已連續3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虧損達面值8成。依201510月中國大陸財政部月報顯示,截止到930日,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整體債務總額達到77.7兆元人民幣,已超過中國大陸GDP的總量。

照理說,中國迫切需要淘汰低階且缺乏效率的產業,以便將經濟轉向更富效益的領域。但這些問題的產業都為國有企業,就像年產500萬噸的唐山松汀鋼鐵廠的情況,由於產品價格低迷、需求疲軟,整個行業陷入虧損,加上原本的債務負擔,年初只能停工了,但停工幾個月後,又再復工了。想關掉這種最有問題的工廠也困難重重,因為松汀鋼鐵廠僱用了6000名員工。

國企是種不需要負責任的企業,原三中全會在60條改革決議裡,說資源配備要以市場來決定,但又重申國有企業是主導地位。就在20159月份的最後一份國企改革的文件定論,中國要鞏固大的國企,讓它變得更大。因為可由國企在國際上爭世界第一?因此國企是越大越好?

·         中國的壞賬

各種問題都可由錢的角度來評估,中國大陸銀行是支付這些房地產、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所需的錢,每處的壞賬都是幾兆幾兆的起跳。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和銀行壞賬,將會是引發中國大陸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兩大地雷區。

20157月清華大學發佈的城市財政透明度報告顯示,全國289個城市透明度總體都很低,連排名度最高的上海市也遠低於及格,地方債早就成了一筆筆糊塗賬。以2013年為例,各地方政府債務到期約計6.24兆,但絕大多數是以借新債還舊債,並未實際償還債務。

中國銀監會發佈的銀行壞賬率是1.5%,但國際金融業分析師一致認為,中國大陸真實壞賬率遠高於官方數據。其中,法國里昂證券(CLSA)估算中國大陸銀行業的壞賬率可能高達8.1%,是官方數字1.5%6倍之多。這意味著中國大陸銀行業有7.5兆元人民幣的資本缺口,超過中國大陸GDP的一成。

銀行的錢到最後變為房地產企業、大型國企,以及地方政府的債務,對於私人企業的幫助是微乎極微。80%以上的錢還在房地產的,若房地產崩盤,地方政府就崩盤,銀行也跟著崩盤。鬼城遍布全國但大陸的金融危機總是不會爆發,代價就是持續且惡性的通貨膨脹,換言之,全民為患上敗血症的中國金融業債務買單。

20032013年十年間,外匯資產增加了3.4兆美元,而基礎貨幣竟增加了88兆元人民幣。據渣打銀行2016年發佈的報告,中國大陸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高達13.8兆美元,是全球第一貨幣大國,雖然中央銀行一再宣布調降基準利率,希望吸引企業投資及鼓勵民眾消費,也就是希望以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方式來帶動經濟動能,以彌補出口低迷造成的成長缺口,但由各大小銀行的存放款的高利率顯示,各銀行的隱性壞賬不低,貨幣市場是急需資金!這意味中國大陸的金融系統有如得了敗血症的病人,這頭剛輸入資金,那頭就流出即壞賬。

·         中國迫切需要的改革

英國《金融時報》與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16年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債務總額與GDP之比上升至創紀錄的237%239%,而2008年以前中國的債務與GDP的比重常年穩定在150%左右。近來許多投資者悄悄地在中國開始獲利了結,中國資金外流在2015年達到創紀錄的6,750億美元。

導致債務與GDP比急增的主要原因,是大陸政府採取大規模放貸的方法來提振經濟增長,據報,中國大陸2016年一季度新增貸款6.2兆元人民幣,是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季度增幅,比同期增長逾五成。

中國政府不能再將股市、匯市與房市作為保成長的手段。當前急務,首先要減少貨幣的過量投入,讓無獲利、無現金的國企、銀行與地方政府認清問題所在,也就是把長久以來累積形成的泡沫澈底擠掉。同時落實去除產能過剩的盲目生產,尤其是低階且缺乏效率、缺乏利潤的產業。

若想挖出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和銀行壞賬這兩大地雷,中國政府須糾正從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以盲目投資造成國有經濟的過度膨脹。回歸市場原理,讓良幣驅除劣幣,去槓桿不要讓劣幣信貸增長,才可能大幅削減債務,也讓優質的官、私企業與地方政府能有所需的信貸來成長。尤其須在各領域推行結構改革,包涵金融、財政、土地等各方面。雖會有改革的短痛,但終能換取長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中國經濟現階段須透過各項改革,把成長的瓶頸打通,而不是靠過度地印鈔票來沖裂瓶頸。集權體制是很難處理好細膩的「加減速」動作,因為問題本身持續在變化著,各層執政者的心態亦是持續在變化著。雖然習團隊一上台就大力肅貪,已有上百位貪官一一下台,但此做為猶如只知撲殺蠅、鼠之害,而不知增加獨立的監督體系,來清除豢養這些蠅、鼠的垃圾,撲殺的速度才可以快過豢養的速度,否則民怨幾經累積來不及清除終將爆炸;若能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民主體制代替集權體制,更能直接去除垃圾堆積的根本因素。但中國政府對改革的方向無共識,而決定繼續加碼,想依靠債務和投資來帶動短期的成長了。似乎中國初步開放的成功,造成了接續改革的阻力,只有等到開放的邊際效應確實用盡了,在新一代的年輕人沒機會有成長空間時,在激流中摸石頭過河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