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世界抵達貨幣政策的極限了嗎?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7837

20160602 06:02 AM

世界抵達貨幣政策的極限了嗎?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

我們已到達貨幣政策的極限了嗎?沒有。中央銀行的藥箱仍是滿滿的。不過,更激進地使用舊療法,或者使用全新療法,都會產生政治、金融和經濟風險。更糟糕的是,這麼做無法解決高收入經濟體面對的一些更大的難題。因此,在理想世界中,貨幣政策不應繼續是“唯一的選擇”(經濟學家、投資經理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所著《唯一的選擇》(The Only Game in Town)的書名暗示,當前情形恰恰如此)。遺憾的是,我們並非生活在理想的世界裡。在現實世界中,央行必須繼續充當我們的首選醫生。

各國央行已正確地采取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進的療法。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央行都把短期干預利率設置為接近零的水平。自1995年以來,日本央行(BoJ)一直把利率維持在這麼低的水平。自2009年初以來,美聯儲(Fed)和英國央行(BoE)一直采取超低利率政策。到2013年,歐洲央行(ECB)也開始跟進,盡管動作太晚了。

這些央行還通過量化寬松——日本央行則采取“量化兼質化寬松”(包括延長所購資產的期限)——大幅擴大了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與美聯儲一樣,英國央行已停止購買資產。但是,英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相對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達其史上最高。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目前仍在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參見圖表)。

正如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 2月在上海所指出的:“央行的創新已……擴展到負利率,全球產出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政策利率低於零的經濟體創造出來的。”

然而,即便經過多年的如此努力,美國仍是唯一實現核心消費價格通脹率目標的重要高收入經濟體。也正因為如此,唯有美聯儲啟動了緊縮周期,不過動作小心翼翼,聯邦基金利率現在仍低於0.5%

針對這一明顯失敗,有人提出了達成通脹率目標並不重要的觀點。有些人甚至辯稱,通縮也有好處。這一看法是錯誤的,原因有三。

第一,如果通脹率為0,或者更糟,通脹率變為負值,那麼我們將更難實現相對物價和工資的必要變化。這裡的障礙是名義工資剛性。這一難題在歐元區這樣的多國貨幣聯盟尤為突出。

第二,在通縮情況下,只有顯著低於零的名義負利率才能產生實際負利率。若沒有實際負利率,各國或許最終會陷入更長期的需求不足、失業率升高和投資不振。

第三,在通縮情況下,給定水平名義債務所隱含的實際債務負擔會螺旋式上升。這就可能產生“債務通縮”,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1930年代解釋過這種情況。盡管日本成功地把通縮穩定在低水平上,但這可能是該國積極使用財政政策的結果。由於歐元區排除了財政政策,那裡通縮加速的風險或許會更高。

因此,央行達成通脹率目標非常重要。這需要很低、甚至負值的名義利率。正如歐洲央行行長馬裡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在不久前一次演講中所解釋的那樣,許多人抱怨稱,低利率本身就是問題所在。“但是,”他回答說,“低利率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另一個深層次問題的表像,那就是全球投資需求不足,無法吸收經濟中的全部儲蓄。”

問題在於,貨幣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長期需求不足的難題。一個答案是,央行擁有提供進一步貨幣刺激的多種手段:低利率甚至負利率、資產購買、前瞻指引、提高通脹率目標、直接為政府赤字提供貨幣融資,以及直接向家庭派發現金。

在不久前的博客文章中,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闡釋了這些工具的強大作用。對於負利率可能低到什麼程度,他甚至可能太過謹慎了,他說,“超過某個臨界點後,人們將選擇持有貨幣,利率為零”。但是,創建一種基於現金的支付系統,是一項艱難且成本高昂的任務。更根本的問題是,正如馬丁•桑德布(Martin Sandbu)所指出的那樣,央行或普通銀行有可能限制人們取現、或者對存款取現收費。有些經濟學家甚至建議取消現金。

不過,進一步采取貨幣政策的確會遇到重大困難。

第一,貨幣政策越是非常規,衡量其效果的難度越大。有必要創造剛好足夠的額外需求,但又不能創造太多需求,同時要讓副作用處於可控範圍。做到這一點是相當困難的,重要原因在於,貨幣政策是通過多條渠道發生作用的。另外,影響可能是不可預測的。比如說,負利率到底會因表明央行並未耗盡彈藥而增強信心,還是會因證明病症有多麼嚴重而削弱信心?

第二,有些療法或許會比疾病更有害。最令人擔心的或許是,極端貨幣政策可能扭曲資產價格,並引發新的金融泡沫。另一種批評是,依賴貨幣政策療法會減輕政府執行必要結構性改革的壓力。此外,明顯旨在影響彙率的政策可能被視為以鄰為壑的勾當。

第三,極端貨幣政策會遇到政治障礙。比如說,債權人反對一切旨在降息的政策。此外,人們擔心,直接為政府赤字提供貨幣融資將只會助長財政揮霍。

除這三點外,嚴重依賴貨幣政策還有兩大難題。

其一是,如果根本難題在於儲蓄相對於投資過剩,那麼財政政策將是更有針對性的對策。比如,在日本,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儲蓄過高一直是個重大難題。顯而易見的對策是提高對留存收益的征稅。提高消費稅完全是誤入歧途。替代方案將是,政府增加在優先公共投資項目上的支出。

另一條反對理由是,需求不足並非唯一難題。至少同樣重要的難題,是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在放緩,以及許多國家存在的市場不靈活。出於此類原因,一個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應當包括結構性改革。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指出的那樣,結構性改革不是萬靈丹,尤其在短期內不是。但是,需要把結構性改革作為政策組合的一部分。

貨幣政策並未用盡,積極采用貨幣政策是不必可少的。但不適當地依賴貨幣政策,則會帶來問題。

一個難點是,采取進一步的貨幣政策面臨政治障礙。另一個障礙是,需要衡量政策、並減弱副作用。財政政策應在需求管理中扮演重要得多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只能減輕、而不能治愈增長率低和市場不靈活的結構性問題。我們仍需要積極的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並非我們需要的全部。


譯者/邢嵬

9 則留言:

  1. When the ideological factors behind the demographic issues are not addresses, most economic policies are merely for temporary effects.

    回覆刪除
  2. 增量難任減緩,減量可是一路下滑。
    --

    不久前新任台北文化局長謝佩霓說:“他們都是開發派!我能幹多久沒把握。” 這當然是一種意識形態。不過個人試圖的是去尋出如同美國的三億,與中國的十三億,兩個不相干的兩套模式之間的弔詭。沒有可比性是可以了解的。然而一向的貨幣政策、經濟政策,也是漏洞百出,如同“財富大爆炸”所說。比如日本、台灣、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繁榮富裕,儘管各自原因不同,到頭來經濟的失落,甚至凋零是很確實的。這裡沒想要提出甚麼經濟政策,倒是人類社會是否必須如同思考哲學一般,開始去思考文明的轉變?

    就個人的學識來說,談這些,能耐遠遠不及。不過如果限定於台灣之內,儘管偏離了議題,在縮減的台灣人口中(假設1500萬),如何讓台灣社會,保持在一種眾生基本平等,日子持盈保泰,並不是不可能。這個原型可以是新加坡。然而由於政制的原因,台灣社會遠為開放,人民自身在國際社會中尋找利基的開創能力,更遠非他國可及。因此1500萬人口的台灣,是可以過得遠為舒服的。日本如此、中國也可以是如此。問題在於在人口縮減之期間,經濟應該如何調整?這就是一個會真正為台灣做事的政權必須去認真思考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e demographic issue is more than quantity, but quality. It does not mean that young generations are less capable, but their motives for many things such as career, offspring and accountability are weaker than previous ones.

      刪除
  3. 當智慧機器人可以取代傳統人力勞工90%的工作時,那麼人口概念,傳宗接代,廣大勞動軍,廣大消費市場,薄利多銷,窮富分配不均,量多生產,擴大市場佔有率 - - - - 等等這一連串的概念都連續受到衝擊。

    那時最關鍵的經濟概念問題是啥?絕對不可能是馬爾薩斯的人口威脅論,也不可能是資源有限論等等,而是:人力勞工有啥價值?因勞力人工價值被取代,導致整個經濟循環練產生一個無法補滿的破口:誰生產啥來賣給誰消費?供需都變成喪失目標了。

    因勞力人工價值之被取代而變成不管是用腦或用力,皆不再被需要了。一旦如此,那麼生產結果,不管是貨物或服務,賣給誰?既然人力不被需要,就無工作可以收入,那沒錢可以買咚咚咧!這就是循環的停頓囉!

    這樣說來,因智慧機器人連簡單思考都可能了,那豈不是說,不可再繼續讓智慧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力?非也!人工勞力的功能再也不能有如傳統概念當做機器使用了。而是該專注於智慧機器人所不可能進駐的領域,如思考發展,如藝術,如感情 ,如創新,如仁愛,如分享,- - - 。換句話說,那時的價值不再以窮富,有錢無錢等作為標準,而是誰可以做出啥,讓智慧機器人跟隨,那就能取得高分數。

    以此觀點來看人口論,以及金融,嘿嘿,傳統私人佔有要最大化是否是正確的人生目標?哈哈,很顯然這目標必定是有如儲風補氣也,完全無意義。左右之爭,也根本無溫床可以存在了。勞資對立,金融體系是否還有貨幣鈔票?股票市場起伏存在嗎?一切都是數位處理,人為事先操作根本可以被降低到最低了。

    俺說,這時人類社會已經接近回到伊甸樂園了。換句話說,目前世界已經快抵達貨幣政策的極限了,哪是正確的敘述,只看還需多久智慧機器人可以取代人工勞力了,顯然最少還可以維持個30年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AI真的那麼神,那人類不是像終結者一樣被機器人滅掉,不然就是變成機器人的寵物,也可能兩者合一。至於「機器人不能進駐的領域」,這塊恐怕也會越來越小,因為AI也還是會進步。敝人以為AI的神話有點像是50年代的原子能萬能論,什麼機器通通可以用原子能,包括火車與飛機,結果是連船艦這塊都在縮減。

      刪除
    2. AI只需 emulate, 不需 recreate.

      刪除
    3. i wouldn't presume to know what the singularity look like, but this is a good start.

      http://www.wired.com/2016/06/chef-just-took-big-step-quest-make-code-work-like-biology/

      刪除
    4. 對很多人來說,能當寵物已經很幸福了
      尤其是以人類少有多胞胎的特性,當AI的寵物還能保有生育權呢

      刪除
    5. That is why freedom may not be that popular because people have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decision. A major explanation for authoritarian polity is that people under it seemed not to be accountable. As a result, a AI nanny state would be the outcome, and democracy based on free will would be meaningless.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