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三篇 "不提九二共識" 後的國際評論




焦點對話: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識,北京怎麼辦?
寧馨               2016.05.20 23:12
華盛頓—
台灣新任總統蔡英文今天就職,開啟了台灣第三輪政黨輪替。她在外界高度期待的就職演說中沒有提到九二共識,但表示要尊重“1992歷史事實”,算是沒有跨越中國劃下的紅線。此前中國官媒不斷對蔡英文放話,聲稱“九二共識”是蔡英文無法迴避的“必答題”,否則兩岸關係將“地動山搖”,解放軍更向福建部署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彈道導彈,並在東南沿海密集進行登陸軍事演習,威懾意味濃厚。蔡英文就兩岸關係的定位,能否安撫北京?在有關兩岸關係定位的拉鋸戰中,北京和台北各有什麼牌可打?
參加討論的四位嘉賓是:北美“世界日報”副總編魏碧洲先生;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先生;專欄作家,政治分析人士陳破空先生;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轉型問題學者程曉農先生。
楊建利認為,針對“5.20”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她和中共的迴旋空間都不大,然而,雙方又都預留了空間,小英沒有取中共要的最高線但也沒有逾越中共允許的最底線:字面上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是接受“九二會談精神”,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然後施政方針集中在經濟等內政問題上。中共也不一定執著於字面“九二共識”四個字,但是不管蔡英文講什麼,中共都會表現出來不滿意,這是因為因為不信任,然後文攻武赫一陣子就消停下來了。對台灣近期有壓力的是縮小外交空間和經濟制裁。這是危機也是台灣就此改變經濟和外交政策方向的契機。
魏碧洲表示,蔡英文關於兩岸關係的論述,包括藍營的一些支持者在內都認為演講寫得非常好,雖然沒有直接承認九二共識,但提到了中華民國的憲法和體制,還有“在國家統一之前”等語句,實際上暗示了一個中國的前提。蔡英文作為民進黨主席可以支持台獨,但是作為台灣的領導人,她就不能只為一個黨著想,而是要為整個台灣著想,要代表更廣泛的民意。對於美國眾議院通過六項保證議案,魏碧洲認為,美國對於台灣的民主體制和文化認同度較高, 這個議案就是給蔡英文的一種加持。未來陸台關係可能實現從“一國兩府”到“一國兩席”的轉變,畢竟台灣對國際關係正常化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大陸政府對這種轉變可能已經有所準備。
魏碧洲先生說,蔡英文就職演說的一個缺陷是格局相對較小,是一個自保性質很濃的演說,對大陸的態度缺乏更主動和進取的立場。蔡英文作為中華民國的領導人,應該表現更多對於普世價值的訴求。她本來可以對大陸政府提出限制性的條件,例如要求北京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特定的民主進程兩岸才可以開始政治談話等。蔡英文應該有這樣的決心和抱負,通過自己的施政對北京和對整個中國產生影響。
程曉農表示,這次台灣新總統就職典禮的主題詞是台灣人民,蔡英文演說開始就提出,“面對危機,解決問題”,呼應選民的期望。這是民主國家的政府讓人民真正感到當家作主的做法。蔡英文的演說以內政問題為重心,樸實、直率、腳踏實地,沒有套話,面向年青人,表達了推動經濟的決心和承諾,提出了新南向政策,以代替國民黨的西進政策。她的就職演說中對兩岸關係的提法是“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做和平的堅定維護者”。蔡英文承認1992年的兩岸協商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和諒解,呼籲大陸尊重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和民主制度。這個提法的立意高於大陸提出的“九二共識”,視野更寬。她談到的共同認知,可以被理解為是兩岸諸多共同看法的概括,不一定特指中共強調的“九二共識”的給定含義。北京不會滿意,但是也很難更多地指責。   
陳破空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蔡英文靠選舉上台,台灣的民意自然成為她的首要考量。中共強求蔡英文回應所謂“九二共識”,乃是強人所難,企圖用共產黨的黨意去代替台灣的民意,也妄自代表中國大陸的民意,當然不可能實現。蔡英文的就職演講,立足於台灣民意,也立足於普世價值,就是對中共的最好回應。同時,蔡英文的演講,措辭得當,不卑不亢,也並未刺激中共。如果北京認為,不回應“九二共識”就是“挑釁”,那麼北京每天都在遭到“挑釁”,這種心態,要么太霸道,要么太脆弱,無藥可救。
陳破空說,所謂“地動山搖”,是北京嘴上硬,實際上北京並不見得敢武力犯台,一則因為內部權鬥和外部圍堵,是中共的雙重絕症,內憂外困;二則因為美國國會立法通過對台灣的“六項保證”,式對民主台灣的明確支持,也是對中國的直接警告。兩岸關係可能會經歷一個“冷戰”時期,但不會太長。需要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習近平當局,也必然需要適應兩岸關係的新常態。否則就是無事生非、自討苦吃。中共炒作“一中”話題,是為了轉移視線,淡化民主話題,因為台灣的民主價值及其對大陸的影響,才真正讓北京坐立不安。



兩岸將進入「冷和平」?

2016/05/21

       台灣領導人蔡英文在520日的就職演説中,向政治上對立的大陸呼籲進行對話。對執政黨民進黨的台獨主張進行了「封印」,顯示出對中國大陸的考慮。另一方面,蔡英文迴避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一中」原則,大陸預計將慎重觀察蔡英文政權今後的走向。

       蔡英文在演説中就兩岸關係提出了兩個重要方針。一個是「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1949年國民黨在與共産黨的內戰中失敗,逃往台灣,自此兩岸分離。國共兩黨1992年開啟對話,當時被認為口頭承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就是「九二共識」。

        獨立志向的民進黨原來一直採取不存在「九二共識」的立場。蔡英文雖然迴避承認「九二共識」本身,但在演説中對其歷史淵源給與了積極評價。

       另一個方針是守護「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台灣當局迄今為止一直在使用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時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

        民進黨在黨綱中提出建立台灣共和國,力爭制定新憲法將「國號」變為台灣。蔡英文則在演説中明確表示,維持政治體制現狀,任期內不會推動台灣法理上的獨立。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表示,蔡英文在不失自己立場的情況下,顯示出了最大的誠意。認為兩岸關係會立即緊張的觀點消退,台灣股市當日以加權股價指數上漲0.44%收盤。

        大陸領導層也避免正面批評蔡英文的演説。中國負責台灣政策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當日發表了兩岸關係負責人的談話,表示注意到蔡英文演説中提及的方針,既沒有否定也沒有給予肯定。

        不過,談話對(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採取模糊態度」,表達了不滿。認為「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顯示出了將密切關注蔡英文今後言行舉止的想法。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指出,因蔡英文未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可能會出現「冷和平」狀態。兩岸估計會繼續開展試探對方態度的神經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周平 台北




分析:撥開「九二共識」與「九二會談」的迷霧
2016 5 21
塵埃似乎落定,更大的謎團卻又似乎開始彌漫。
之前的猜測得到印證,台灣新任總統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沒有使用「九二共識」這一國共兩黨曾經共同認可的提法。
這位綠色背景的民進黨女總統說,大陸和台灣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是1992年兩會(海基會和海協會)會談的歷史事實。
同樣不出意料的是,中國方面對蔡就職演說的反應高度聚焦於 「九二共識」。兩天來,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新華社發表評論,負責台灣事務的國台辦兩度發聲,外交部答記者問。除了外交部之外,所有的大陸官方言論指向都是蔡英文和台灣新政府對「九二共識」的態度。
「九二會談」、有事實無共識……這是民進黨和前任國民黨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最大的不同麼?
一句只有四個字的提法真能左右兩岸關係大局?這是政客為了試探彼此而釋放的煙幕彈還是務實的政策走向?是打嘴仗還是後藏「殺招」?
「共識」降級為「會談」
事實上,520當天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有相當清晰的闡述。
她說,兩岸合作的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交互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僅從字面上看,「九二共識」降級為了「九二會談」,而且這一「歷史事實」也只是兩岸合作政治基礎的關鍵元素之一,而不是唯一,不具備涵蓋一切的效力。
海峽對岸,第一個站出來作出反應的是中國主管台灣事務的國台辦。
國台辦在520當天下午迅速發表聲明,稱台灣新領導人「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
這份第一時間的官方聲明將蔡英文的演說成為「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似乎在傳遞期許。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用詞就沒有這麼柔軟了。第二天的新華社評論直接點題,把認同「九二共識」和接受「一中原則」劃上等號,稱這一政治基礎是台灣執政者繞不過去的「必答題」,是考驗台灣新總統善意和誠意的「試金石」。
如果說這些反應還只是停留在口頭或者文字,那麼,在經過一整天深思熟慮之後,21號大陸國台辦和海協會的答新華社記者問則開始顯露鋒芒。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稱,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部門(大陸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才能得以延續。
幾乎同時出現在新華社另一篇電文中的海協會負責人則表示,只要(台灣)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繫機制就能得以維繫。
刀光劍影!這兩段表態反過來看就是,如果台灣新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那麼不論是國台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還是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聯繫機制,都很難得以維繫。
剛剛下野但似乎預見到這一結果的國民黨也不甘寂寞,在20號當天就發表聲明,稱對新領導人「在講話中運用各種修辭,但就是不肯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兩岸發展的政治基礎」表示「遺憾」。
「共識」之爭
「九二共識」抑或「九二會談」,事實應該是1992年大陸和台灣之間舉行的一次會談活動,會談的主體,是兩個官方授權的非官方組織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
既然爭議如此之大,年代又如此久遠,就有必要對這次會談活動的來龍去脈做一下梳理。
1991年,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設立海基會,凖備與中國大陸方面接觸,開始協商與談判。但雙方在政治立場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於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大陸方面主張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堅決反對台獨,但台灣方面宣稱,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政府才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民國擁有包括大陸在內的中國的主權。
為了解決這個自1949年之後久已存在的爭論,雙方開始了一連串的談判工作。
199210月,台灣方面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代表陸委會,中國大陸方面的非官方組織「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代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在香港舉行會談。會談中,雙方就「一個中國」的論題分別提出了多項表述方案。期間,海協會提出了五個文字表述方案。海基會則先後提出了八個表述方案。
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雙方在13個表述方案皆未達成共識。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於200131日發表談話回顧九二香港會談過程時,認為中國理解的共識是「兩岸均堅持一中原則」,但台灣理解的共識為「一個中國,各自以口頭表述」 ,雙方的理解有差距,造成爭議。1992年之後,兩會繼續就此爭議進行長期的信函溝通。
之後,大陸官方稱,雙方以口頭聲明的方式確認「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隨後進一步說「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1992年兩岸兩會的共識。
台灣方面則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作為1992年兩岸會談過程及結果的簡稱。
19997月,台灣總統李登輝總統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提出「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來定位海峽兩岸關係,這個說法被簡稱為兩國論。
這個訪問引起中國大陸方面的不滿,認為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遂中止了和台灣方面的正式協商管道。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公開聲明,明確否定「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2005年,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之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共同承諾將推動「九二共識」。因此,「九二共識」成為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大陸的指導方針,九二共識的字眼也首次出現在中國大陸的官方文件上。 2008520日以後,在馬英九總統任內,九二共識被正式確立。
但當時作為在野黨的民進黨認為,不存在「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黨私下所形成的共識,不代表台灣整體意見。
蔡英文的就職演講,再次將這一爭議二十餘年的歷史翻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不提「九二共識」的同時也承認「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結果」是「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這一表態似乎給極度擔憂民進黨政府走向「台獨」的中國政府帶來一絲暖意。
撥開雲霧,「共識」之爭實質還是「一個中國」之爭。對此,中國外交部的反應最為簡單直接——520當天的記者會上,面對如何評論蔡英文演講的提問時,女發言人華春瑩直接請記者關注國台辦的講話。並提醒其他國家「堅持一中原則是中國發展與世界各國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和前提」。
(撰稿:川江/責編:晧宇)



2 則留言:

  1. 蔡英文整篇的重點都在內政問題, 兩岸是放在區域和平暨整和之後的, 不過新聞/媒體/名嘴/專欄都偏重在兩岸這一塊.
    by PJ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英的策略路線是正確的,也與俺門在椰子樹下長期的討論方向,可說完全一致:先把台灣內部搞得健康,自然而然就能突破政治封鎖,也帶來經濟繁榮。

      若一直被牽著往"中不中" 鑽,只有等死啦,因為那是無解的窟㝫,也是赤藍高外設的陷阱要讓你跳!小英現在和善輕輕繞過!非常有智慧!

      事實上應付北京的糾纏,丟給山姆大帝去搞就可以。小英準備足夠的摳摳向山姆買保險,堤防赤藍高外復僻,這就夠了!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