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小英司改的演說密碼




小英司改的演說密碼

2016052100:06 

作者:高榮志(民間司改會執行長、律師)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提到司法改革時,現場聽眾是一陣又一陣的掌聲與歡呼,再次顯現人民對司法是既不耐又無奈,殷殷期盼解決之道。演說提出不到三百字的「解方」,不太容易捉摸,值得再深入解析一下。

第一,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這是蔡英文總統,對司法改革的第一個明確承諾:以總統的高度,召開司法改革會議。還很具體地把時程訂在十月份。我們如果思索1999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為何失敗,或可歸因於當時的主政者,不願帶入總統層級的政治能量,會商解決院與院之間的爭執。院與院之間各自堅持本位的司法政策,相互制肘,常是僵局難解。

就此,蔡英文若能以總統身份具體承擔,算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仍需提醒的是,兩、三天的全國性會議,固然能夠捲動全民的關注與能量,卻不足以討論盤根錯結的司法議題。大會之後成立常設性的機制,才是穩健踏實又負責的改革行動。避免司法國是會議,變成大拜拜式的煙火秀會議。

第二,人民實際參與,讓社會力進入。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其實都召開過不少「國家級會議」。類如此種「傾聽人民聲音」的會議,最讓人詬病的,無非就是代表性不足,或許是刻意、或是限於時空因素,真正的利害關係人無法出席;或者是政策早已內定,邀請人民只是進去背書;又或者邀請人民去「各言爾志」,說完就算了。這都是政府開會的「誠意不足」或「技術不佳」。

所幸在「開放政府」的思維之下,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僚,在制定政策的過程,越來越願意聆聽、甚至邀請各界多元意見的參與。並且在網路工具的發展之下,透過網路直播、線上及時回應、事前與事後資料的公開、與回饋意見的蒐集等方式,讓一般人民和公民團體都能及時開會、隨時參與,就自己關心、切身的議題發表意見。唯有透過網路與科技的協助,才能真的做到最大化讓人民實際參與,讓台灣社會的活力與創意,進入司法改革的會議之中。

第三,不再只是法律人/司法人的司法,而是全民參與的改革。最後一點其實是延續著第二點而來,透過網路科技,在審議司法政策的過程中,完全透明與開放,真正讓人民參與,不會全是法律人的意見。這一方面可以突破法律人習慣性思維的盲點,另一方面由於開放了參與過程,並且審議透明化,一旦形成共識,推動政策時也能有效降低阻力。

以上分析,是我們對蔡英文的美好想像,能否成真,很大一部分仍是取決於能否建立機制,並降低阻力以貫徹後續決議的意志。台灣人民等待司法「轉大人」已經太久了,希望自此會是夢想成真的開始。

1 則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