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高峰會談的長遠影響
孔傑榮 2015年11月17日
本文最初以英文發表於《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向紐約時報中文網提供的文本包含了作者新增的內容。
11月7日,台灣總統馬英九站在新加坡的舞台上,微笑、揮手、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握手。此次會面,馬英九作為現在2300萬民主自治的台灣人民的總統,面對的是把兩岸統一作為國家核心利益——必要時不惜使用武力——的中國。雖然短暫,但66年來兩岸領導人首次峰會無疑具有歷史意義。
要準確、全面地評估這次「馬習峰會」對台灣、大陸、兩岸關係以及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次會面並不像美國總統理乍得·尼克松與中國領導人毛澤東1972年的會面一樣,能夠成為歷史的轉折點。同樣,這也不像美國今年與古巴在長久關係惡化後建交一樣,能為雙邊關係發展指明一個新的方向。即便如此,這次峰會已經開始對台灣的公眾輿論、兩岸關係的前景以及美國對東亞安全的關切產生顯著的影響。
對台灣方面,這次峰會已經為2016年1月的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前的政治語言和政策辯論帶來直接影響。在不斷變化的選舉對話中,這次峰會賦予了兩岸關係更重要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轉移了選民對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國內議題的注意力。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目前民調錶現不佳,這次峰會可能重振國民黨低迷的政治前景,但提升的程度有限,仍然不足以改變選舉走向。
這次峰會對於台灣來說更大的影響將超越眼前的選舉。在這次峰會上,習近平對台灣人民喊話:「我們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由於習近平的民族訴求,新加坡峰會進一步激起了已然不斷擴張的台灣國家意識。台灣人民正在追問自己,習所訴求的——多數台灣人民與大部分大陸人民共享的語言、歷史、文化——是否真的會使他們像習宣稱的那樣成為真正的「兄弟」?還是說,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更類似於他們與新加坡四分之三的華裔人口一樣:雖然種族相同,但明顯是不同且獨立的政治實體?對大部分的台灣人民來說,習的修辭看來適得其反,他們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家園與大陸之間存在着歷史造就的差異。
這次峰會對於大陸輿論方面的影響則難以評估,因為執政的共產黨對進出中國的信息交流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不過,儘管峰會沒能對自由的理念直言不諱,但大陸的信息監管清楚地提醒了中國人民,自由並不存在。大部分的大陸人民無法不受限制地接觸台灣的新聞或觀點、或其活躍的政治和媒體,而只能接收母國宣傳機構灌輸的信息。
但對政治保持敏感、且已經習慣於信息審查而擅長規避其作用的知識分子階層,想必對當局限制有關馬英九出色表現的報道、剝奪他們全面了解峰會內容的做法特別感到冒犯。(舉例而言,大陸國家廣播公司中央電視台並沒有報道馬英九的新聞發佈會。)兩方的對比再明顯也不過:台灣方面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由馬英九親自上場,回答問題時態度懇切。習近平則拒絕出席新聞發佈會,由下屬替他發言,不但照本宣科,且只回答了三個輕而易舉的問題。
這次峰會無疑對兩岸關係帶來有利的影響,但並不是強化馬英九在過去七年來採取的和解政策的影響力,而是限制這些政策在馬卸任之後可能出現的退化程度。考慮到正在擴張的台灣國家主義勢頭,海峽兩岸關係的危機可能再現,無論哪方贏得了即將進行的選舉。在這一脈絡下,峰會是一個重要的成就,提供一個繼續兩岸高層關係的渠道,以減少未來可能的負面發展。借用最近一個流行的比喻,兩岸峰會提供了一個橋樑,或者至少可以說是強化了馬英九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建構的橋樑。而通過展示台灣領導人平等尊嚴的地位,峰會也給予在野的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一個動機,在她贏得眾所期待的總統選舉之後,在這個橋樑上與習近平會面。
假定蔡英文當選,這次峰會也不會使蔡習會很快成為現實。蔡英文要為這一橋樑接受的代價——亦即接受最新版本的「一個中國」原則,而這次沒有「各自表述」的關鍵性先決條件,比以往更具爭議性——對她而言將會是太高的成本。
民進黨一向拒絕接受國民黨與共產黨代表達成的所謂的「九二共識」,即便這一說法通常被理解為允許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含義進行不同的解讀。如果接受了這個新的、毫無前提的「一個中國」原則——馬英九總統在新加坡的一個公開聲明中似乎認可此原則——亦即承認北京是包含台灣在內的中國版圖中的唯一首都,將意味着民進黨徹底放棄長期呼籲的使台灣脫離中國的希望。
當然,在蔡英文掌權之後,仍然應努力促成下一次的兩岸領導人會議——但不以接受任何諸如「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要求為條件。或許北京方面將會拋出像是容許台灣加入若干國際組織這一條件來提高誘餌的吸引力——這是自1971年北京方面在聯合國取代台灣成為中國唯一代表之後,台灣多年來的奮鬥目標。但這無疑需要雙方就如何在這些國際組織中定義台灣的地位進行艱難的磋商。
一個迫切的問題在於,這次峰會是否讓台灣承受更大的壓力,以致於必須接受中國大陸對於南海廣泛而籠統的主張。即便台灣政府仍然被稱為中華民國,它也仍然應當保持警惕和獨立的判斷力,在這個關鍵的國際法爭端中規劃自己的方向,正如它在中國與日本在中國東海的糾紛中的表現一樣。
在習馬會之前,台灣於10月31日發佈了一個重要聲明,聲明內容暗示着中華民國在南海「九段線」問題上並不支持北京聲名狼藉的版本——該版本將允許中國控制南海約80%的海域。台灣也未對北京違反國際法將低潮海礁建造為有能力容納軍事前哨的人造島嶼這一令人驚異的舉措給予支持。
這次峰會對於美國與海峽兩岸的關係也產生了影響,讓美國重新意識到——即便只是暫時地——台灣、兩岸發展、以及台灣即將舉行的選舉的重要性。
對於習近平試圖在台灣問題中排除美國,以及更廣泛地降低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念頭,美國政府無疑地將會反擊。如果民進黨如同預料一般贏得選舉,我們也可以預期美國將進一步努力預防兩岸關係惡化。
我希望這次峰會能夠使美國人民,除了充分意識到中國崛起,對於台灣在過去一代完成的巨大進步也有所了解,特別是,美國人至少應當意識到,一個華人的政治法律文化制度有能力發展出一個可行的民主體系,有效地保護國際法保障的政治和公民權利。聰明的政治策略和友善的姿態顯然使馬英九在習近平和新加坡東道主(即便是新加坡自身也還未達到台灣的自由程度)面前,不刻意誇耀台灣在這方面的成就。但台灣這一代的安全取決於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治家、官員對這個島嶼未來發展的支持,而台灣自身的民主成就,是遊說美國持續支持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孔傑榮(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亞美法研究所所長,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兼任資深研究員。亞美法研究所譯
美國政府還沒有認識到一個重點:
回覆刪除把中國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切割是錯誤戰略的起點,這點日本人在一戰後就已經發現了,美國也早該醒醒。
中國國民黨在「聯俄容共」後到逃到台灣這段其間的戰略佈局都等於是中國共產黨的帶路黨,就算是他們再怎麼清黨也一樣;趕走李登輝後的國民黨也回歸傳統了。
中國國民黨對中國的規劃及戰略錯誤、其實與中國共產黨做的差不多,在破壞力上面兩黨雖然行為不同但都很嚴重。
美國希望中國成為像樣的國家、但支持中國國民黨,是提油救火,而且也犧牲了台灣。
其實 中國國民黨 與 中國共產黨是一樣的東西。在這樣的體制底下, 任何 "在野黨" , 都只可能/可以是作為 "陪襯" 的角色而已。現在中國的民主, 就是孔傑榮所說的 "一個可行的民主體系" 的極大化 . 他能發展出甚麼具有民主意義的內容是很有問題。
回覆刪除" 台灣在過去一代完成的巨大進步也有所了解,特別是,美國人至少應當意識到,一個華人的政治法律文化制度有能力發展出一個可行的民主體系" - 很難理解, 在 歷史糾葛, 美國/中國, 對台灣選舉, .... , 等等等的 干預/奮戰 之下, 這句話的邏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 面對中國的崛起, 孔傑榮對西方文化幾百年才發展出來的民主是心虛了。或者他已經承認理解到, 不同的 文明/文化 是必須予以尊重, 而不應該說三道四的。然而他又認為 : " 但台灣這一代的安全取決於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治家、官員對這個島嶼未來發展的支持,而台灣自身的民主成就,是遊說美國持續支持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你儂我儂, 特煞情多 ; 怎麼說呢 !? 這就是由攪和而產生的 "作文"。
你儂我儂, 特煞情多 ; 怎麼說呢 !? 這就是由攪和而產生的 "作文"。或者說, 其實他這篇文, 把 台灣/中國 切開了!? 詭異得很 - 用李登輝最近的話說 : 很怪。
回覆刪除孔傑榮這篇比起老季的論調,是進步很大地,但仍然沒有掌握到中華思想內的孔儒威力。這點是西方人最無法認知體會的死角。
回覆刪除從孔儒所產生的族觀概念,立刻產生牢不可破的大家長概念,怎麼可能有朝一日會產生民主?這點若西方人不理解的話,還認為中國可能施行西方式的民主,那就是期待有天公雞生蛋啦!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Very goo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