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台商遇四面埋伏 全線大撤退





台商遇四面埋伏 全線大撤退

作者:經濟日報記者林宸誼 2015-06-24 聯合新聞網

台商,曾經在大陸打造輝煌的經營王國。但世界經濟情勢丕變,大陸挑戰日增,台商上演大撤退或大遷移。經濟日報製作系列,探討台商消失危機及絕地逢生的新路徑。
「今年招工反而好招,因為工廠都快沒了」前東莞台協會長張漢文苦笑著說,以前只要別人知道你的工廠在東莞,一定會豎起大拇指說,在東莞真了不起,賺不少錢,「現在知道你在東莞就會說,你還沒有死啊?」
來到台商製造業的大本營珠三角,梅雨季節讓路上逛街的行人變少了,工業區的冷清情況卻像一股寒流,來得又急又猛,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在台商端午節座談中說,中國大陸面臨維持GDP成長率的保七戰,加上當地罷工事件頻傳,勞動法規日趨嚴格,環保要求也提高,今年是台商在大陸發展最嚴峻的一年。
經濟部投審會統計,台商近年投資大陸的件數及金額逐年下滑,2011年投資件數575件,2014年只剩388件,2011年許可的投資金額131億美元,2014年只剩98億美元。
中華徵信所調查,從2013年起,台商從大陸撤資開始慢慢發酵,20132014年已持續兩年中大型企業登陸投資是零獲利或虧損占比達60%以上,加上小微企業,換言之,有近八成的台商實際是處於虧損狀態,虧損迫使台商消失。
2014年,大陸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降至7.4%。今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增長7%左右,並進入一個「新常態」。
大陸今年5月出口金額衰退2.5%,且前5個月中,就有4個月出口金額是負成長。
張漢文指出,現在聽到台商工廠裡有1000多人被視為是大廠,「以前東莞製造業興盛的時候,1000多人的工廠只是個小廠。」
上千人的台商大廠大都面臨社保補繳問題而苦不堪言,今年3月在廣東中山的欣錩鞋業,就有近1萬名員工因不滿補繳住房公積金而罷工,裕元鞋廠在今年3月也因調整員工工作內容,而引發200多人的罷工事件。
工安及環保規定趨嚴也衝擊台商的經營,去年昆山發生台商中榮金屬爆炸案造成250人死傷,昆山發動工安大檢查,台商一度大量停工受檢,昆山並嚴格執行工安規定,讓台商積極加裝各種安全設備,台商說,添購一台有毒氣體過瀘器至少要人民幣500萬至1,000萬元,汙水處理器一台要人民幣500萬元,一般中小企業根本負擔不起,只有倒閉或遷廠。
大陸新「環境保護法」今年上路是讓台商消失的重要因素,新環保法提出對汙染者採按日連續處罰等機制。
以上海為例,上海環保局今年前五個月作出行政處罰案件881件,年增長45%;處罰金額人民幣5015萬元,年增56%
東莞台協會法律顧問、律師張旭中指出,「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將於71日上路,新的環保法在對違法企業增加按日連續處罰的措施,企業超標,環保部門可直接限產或停產,情形更嚴重者可以採取查封或扣押。
他指出,「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明定,企業如果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環境事件,除了按照直接損失的30%處以罰款,還可以責令關閉。對造成重大環境事件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對造成特大環境事件的處人民幣300萬元罰款,對主要負責人和負直接責任的人員,處上一年度從該單位取得的收入50%的罰款。
紅色供應鏈是台商的新危機,劉偉立是佛山煜豐機械經理,也是台商二代,公司主要生產拉鍊設備、模具等,主要為全球的製造類企業提供設備,他發現到客戶群發生變化,原本以歐美、台灣為主的外資客戶,近三年多了東南亞、中東及大陸客戶,就連大陸本土中小企業也在積極下單採購新設備。
陸稅費比山高 台商二代不接班
經濟日報 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
面對工資上漲,五險一金繳足,利潤下降,台商被逼迫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利潤微博,又苦又累,勞資糾紛不斷,珠三角台商二代普遍不願接班。在東莞寮步、南城和厚街,因二代不接手,台商把公司結算,返回台灣養老的非常普遍。廠房不是轉租就是待售,手中僅剩土地。
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台企面臨的稅和費非常大。」中山合一電子元件公司董事長吳連助1989年就來到中山,他說,現在工資是20年前的十倍。此外,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8以上一直下滑到今年最低的6.02。社保、堤圍(意指修建堤防費用)、教育附加,如果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低於在職職工總數1.5%,還要交費,這塊一年就要200多萬元。2013年又增加工會基金,比例為工資2%,一年又不見36萬元。
吳連助說,稅、費負擔重是中山很多台企面臨的問題。每年光稅、費等要占營業額3%以上,台企普遍毛利率只有3%4%。台資企業近幾年增資擴產的已經很少,企業不獲利,不可能增資和擴產。台企感覺費用越來越多,沒有減少的跡象。增資擴產面臨各類難題。
中山台商協會秘書長葉律松是中山和欣燈飾公司總經理,7年前買地準備擴產變頻LED,雖然已經出了土地證,但由於不能滿足規劃驗收,土地證改了3次,至今仍未過規劃關。他說:「我們做得非常辛苦」。

鑒於中山和珠海相鄰,自澳門拱北海關到中山坦洲只有20分鐘,地理位置優越,地產前景可期,吳連助從20022003年就開始買土地。「當時很便宜,一畝地標售還不到人民幣10萬元,現在早超過100多萬元,而且買不到了!」

5 則留言:

  1. 不做產業升級,只寄希望於低工資成本,壓低環境保護成本,這樣的企業做不下去是必然的,撤到東南亞,撤回台灣也不會有大的起色。

    中國提高勞工待遇,重視五險一金,提升環境保護水準,這是進步的表現,自詡重視人權,重視人類環境的台灣人,不應該持抵制的態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產業升級其實並不容易, 尤其以台灣中小企業的性格, 因此政府的作為是關鍵.

      中國提高勞工待遇,提升環境保護水準等,確是進步的表現,不過這只是產業發展的必然過程, 軌跡與日本 亞洲小虎並無不同.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 維持就業數很要緊, 這應該就是中國政府現在鼓勵年輕人創業的原因, 至於是否就能心想事成, 就要看中國的文學造詣了.

      刪除
  2. 只要有孔儒,產業學老古。
    只要有孔儒,黨官是我主。
    只要有孔儒,科技定受阻。
    只要有孔儒,經濟定困苦。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是中國沒有自己的或外來主要的宗教。如果中國人可以「開國五千年,五教共一家, 中華兒女最偉大」,那中國的成就的確超越西方。

      sun

      刪除
  3. 中國 台灣的文學造詣值得讚賞, 思考邏輯則有待加強. 內容應具有前瞻性之外. 應更多呈現政府英明, 人民富足, 光明璀璨的一面.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