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炎黃子孫的猶太人?






(Ajin 開口)

連上帝選民也是炎黃子孫,那這地球還有啥不中華?
普天下皆皇土也,普眾生皆炎黃也,
看來好似不太離譜???

現在大概只剩印度阿三哥,至今還無法把他們概括于中華族下!

也罷,當天下皆中華人時,那時的Homo Sapiens 的名謂稱作 中國人,無啥政治意涵囉!那也不錯,但絕對不是目前中國政府所期待中國夢的呈現,而是 "人" 前面多兩個字的形容詞罷了。





猶太教在中國復興,開封猶太人慶祝逾越節

BECKY DAVIS 20150407            Becky Davis/The New York Times

中式逾越節晚宴——菜品是豆腐竹筍湯、蒸魚和大盤的炸蔬菜蘸芥末醬——過後,16歲的李芃霖從自己坐的主桌座位上舉起一杯以色列葡萄酒,沉靜而流暢地念出中文版本的希伯來禱文。
席上有大約50名賓客,包括當地的幾名政府官員。他們齊聲喚出「阿門」,喝下一點點酒,身體自覺地左傾。有些人戳了戳因為不熟悉猶太習俗而忘記傾斜的鄰座。
在周五的逾越節晚宴上,葉亦倫(中)在主桌上舉着猶太逾越節薄餅帶領大家祈禱。最左邊是李瑋,從左數第三個是李芃霖。
這是一個非典型場景里的非典型一幕:中國人在慶祝猶太人的逾越節,而這個節日紀念的是3000多年前以色列人擺脫埃及的奴役。
這是中部城市開封的一家酒店的宴會廳,因為即將舉行婚禮而裝飾着紫色的花環。周五晚上,猶太后裔聚集於此參加傳統的逾越節晚宴,講述出埃及的故事。兩天後,便是中國人掃墓的節日清明節。按照傳統,人們會在此時拜訪家人的墓地,寄託哀思。而在這裡,猶太后裔的相聚是為了紀念更古老、更遙遠的祖先。開封的猶太群體有約千年的歷史,近年來出人意料地得以復興。讓這一現象更顯突出的是,中國政府似乎報之以寬容的態度,而猶太教並不在政府認可的宗教之列。
開封有八個家族宣稱可以將血統追溯到12世紀遷居至這片富饒之地的一小群西班牙系猶太人。那時候,開封是北宋的都城,絲綢之路上繁華的中心城市。不過,隨着時間的流逝,異族通婚、同化和孤立讓他們人丁漸稀。開封的猶太會堂遭到水火的反覆損毀,19世紀50年代的洪水過後再未重建。上世紀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進一步壓制了宗教活動殘存的任何痕迹。
近年來,美國和以色列的猶太訪客及相關組織來到開封,尋找古代猶太定居者的蹤跡、援建了一座小型的猶太社區中心,並資助了當地的15人移民以色列。中國政府對此予以接受的大背景是,以色列與中國正積極尋求更緊密的經濟聯繫,包括在開封。
在周五的逾越節晚宴上牽頭禱告的李芃霖表示,他是在利用猶太傳統的復興來更好地理解歷史和廣闊的當代世界。
他說,研習《摩西五經》讓他得以了解開封以外的世界,超越古板的中國教育體系。「我在學校學老師要求的那些東西的時候,就像是關在了一個大房子里,」他說。「但我可以把這些當成一扇小的窗口,去看看外面的生活。」
對他而言,逾越節的故事尤其能與中國人產生共鳴。「我可以用自己知道的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情況,想像那些猶太人逃離埃及法老控制的情景,」他說。
開封猶太人對自己的血統頗為自豪。一些人在研習《摩西五經》並在家門口放置傳統的門框經文盒。「我想要女兒在猶太文化下長大,」李芃霖40歲的堂兄李瑋說。他在投資當地的建築項目,喜歡用希伯來語的名字大衛(David)。「我們畢竟是猶太人,所以當然會有這種想法?」
他的女兒今年5歲,和其他三個孩童一起被選中演唱《馬尼什坦拿》(Ma Nishtana)。這首歌的大意是詢問逾越節的夜晚為何與其他所有的夜晚有所不同。
逾越節宴席上的禮儀用書《哈加達》(Haggadah)的中文版由皈依猶太教的台灣裔美國人葉亦倫(Barnaby Yeh)編寫。他工作的地方叫做中華-猶太研究所(Sino-Judaic Institute),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致力於研究中國的猶太群體。葉亦倫自2013年起定居開封。去年12月,他得到了一批17世紀開封宗教文獻的微縮膠捲掃描件,儘力將相關的希伯來文翻譯成了中文,從而為當地的猶太后裔編撰了一本新的《哈加達》。
「我覺得,讓他們有一種自己的祈禱禮儀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說。
在周五的晚宴中,每張餐桌上都放着盛逾越節菜肴的盤子,裡面裝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物——用紅棗泥替代赫羅塞思(由蘋果、堅果等調製的糊狀食物——譯註),用當地味苦的蔬菜替代象徵奴役之苦的苦菜。雖然從以色列經由北京運來了大量逾越節薄餅,但35歲的郭研回想起了以前猶太食物更加匱乏的日子。郭研的希伯來語名字為埃絲特(Esther)
「過去我們幾乎不可能得到薄餅,」她說 。「我們每桌只有一張薄餅,還要10個人分。」
晚宴的部分預算用於邀請鄰縣蘭考縣李氏家族的五名成員,蘭考縣大約有100名猶太后裔,但其中大部分人之前都沒有接觸過猶太文化。
75歲的農民李發亮(音)是蘭考縣的一名居民。在長達三個小時的逾越節晚宴期間,他透過厚厚的方框眼鏡盯着《哈加達》手冊。
「感覺像是在做夢,」他在晚宴結束後表示,聽起來他在得知自己與這段歷史的聯繫後感到有些茫然。他帶走了一份小冊子的複印本,拿給無法參加晚宴的親屬翻看,還有新的無邊便帽,他覺得這頂帽子「非常漂亮」。
雖然中國政府對宗教事務嚴加管控,但逾越節受到了當地官員的支持,他們認為猶太教的復興會給該市帶來財政、文化效益。
「因為只有開封有猶太人,這是一個特例,」參加逾越節晚宴的財務官員王祥軒說。「政府知道這一點,而且非常支持。在這裡,猶太教的問題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歷史問題。」
王祥軒表示,市政府已經開始就保護、重建猶太遺址進行討論,包括已經損毀的猶太教堂。
他說,「我們可以將開封變成小以色列,這有利於發展經濟。」他還表示,官員們也在考慮重建猶太社區中心和博物館,那裡會有一座猶太教堂,一個圖書館,一個幼兒園和一個猶太快餐店,但菜單仍是一個謎。他說,「我們不知道猶太人吃什麼。」
誰來為建設項目買單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計劃進行交涉的開封猶太人表示,他們希望當地政府會負擔費用,以鼓勵以色列投資。去年,以色列與中國簽署大量協議,以加強經濟關係。在其中的一個項目里,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和清華大學開展合作,耗資3億美元(約合18.5億元人民幣)在中國設立一個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以色列還將一個高速鐵路項目交給了一家中國公司,另一家中國公司最近獲得了在以色列海法運營港口的權利。
40歲的金廣忠表示,他認為以色列在開封的投資會促使當地政府建設猶太中心,「因為他們都認為以色列是一個非常好的國家,充滿善意,而不是一個老是打仗的國家。」金廣忠的女兒在以色列生活。
很多參加逾越節晚宴的人認為,前一天慶祝猶太教節日,第二天過清明節,這並不矛盾。在第二場晚宴,也就是周六晚間在私人住宅舉行的逾越節家宴中,46歲的葛慧娟表示,儘管她不是猶太人,而且已經與猶太丈夫離婚,她仍舊覺得女兒應該發掘自己所繼承的文化傳統的各個方面,這非常重要。
「我們在幾年前才知道女兒有猶太血統,」她邊說邊將戴着的佛像金飾塞到衣服里,因為她注意到金飾引起了注意。「現在,我們當然應該慶祝兩種文化的節日。」在一個周日下午,大衛·李(李瑋)帶着四名外國人來到了祖父母的墓前,那裡距離該市半個小時的車程。李氏或列維(Levi)家族的石質墓碑非常簡單,周圍擺有塑料花,還有之前的拜訪者所燒紙錢的灰燼,碑文刻有中文和希伯來語。
一名來自耶路撒冷的說希伯來語的美國人念誦禱文紀念逝者時,李瑋投去讚許的目光,這些禱文源於開封的古老手稿。墓碑中間有一個金色的大衛星,兩邊是他祖父母的黑白照片。
「逾越節和清明節並不衝突,」他說。「都是為了紀念祖先——非常類似,只不過方法不同。」
翻譯:黃錚、許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