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世界已不能再依賴中國






世界已不能再依賴中國

2015/02/10
  
村山宏:有一個全球經濟學家期待總是落空的預測。那就是中國的經濟刺激對策。隨著經濟減速跡象不斷加強,市場一直能聽到期盼經濟刺激對策的聲音,但中國卻並未採取大規模對策。非但如此,中國領導層將增長放緩稱為「新常態」,對經濟減速採取了容忍姿態。中國領導層一直表示這是力爭經濟結構由重視數量轉向重視質量,因此對投資擴大持慎重態度。那麼,原因果真如此嗎?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1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經濟增長率為7.4%,降至2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香港等地有觀點認為政府將出台經濟刺激對策。中國2014年零售業銷售額較上年增長12.0%,與2013年增長13.1%相比有所減速。而201412月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月上漲1.5%,但生産者價格指數(PPI)則下滑3.3%。此外,房地産價格也持續下降。中國明顯面臨通貨緊縮壓力,但目前並未採取大規模的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

        在經濟增長率出爐的第2天,121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網路版轉載了一家廣東媒體的評論文章,提出警告表示不應要求增長加速和數量的擴大,同時表示經濟運營的重點並非經濟刺激政策,而在於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評論認為隨著服務産業的增長,新增就業人數也已充分擴大。筆者認為可以把這篇文章定位為反映中國領導層經濟判斷的評論。

  在看到這些理由之後,感覺令人信服,但如果仔細思考,會發現難以理解的問題。為了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就必須淘汰以往效率低下的産業。而為了緩解失業率提高等改革的陣痛,財政刺激政策就將不可或缺。成為打擊腐敗對象的煤炭産地山西省以及國有企業眾多的黑龍江省的增長率被認為低於7.4%。為了緩解通貨緊縮壓力,或許還需要靈活的貨幣寬鬆政策。

  要理解中國領導層對經濟刺激對策持慎重態度的姿態的背景,英國渣打銀行的報告或許能成為參考。該銀行的研究部門每年都公佈各主要國家的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這個指標指的是,政府、企業和家庭收支的債務合計相當於GDP的比例。截至20136月底,日本達到409%,最為突出,另一方面,中國則高達208%。而到20146月底,中國迅速提高至251%,正在逼近美國和英國的水平。

     08年底中國的這一比率僅為147%,但是最近6年卻迅猛提高。實際上可以説該比率迅猛膨脹是08年底之後實施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中國政府提出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政策,被認為通過大規模財政支出渡過了全球經濟低迷期,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丸紅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鈴木貴元認為:「中國一直在進行在並不增加中央政府債務的情況下完成經濟刺激政策」。

       重視財政健全性的中央政府不願擴大財政赤字,並未實施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取而代之的是,地方政府從銀行貸款,不斷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4萬億元項目財源的一半以上實際上都是借款。此外地方政府通過旗下的融資平臺持續增加借款。2013年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從2010年的11萬億元左右膨脹至約18萬億元。

       如果銀行收緊融資,融資平臺和開發公司就代替地方政府發行公司債,自行從民間籌集資金。從而導致影子銀行急劇膨脹。雷曼危機後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企業的債務猛增,而不是政府。表面上看中國政府的債務餘額在GDP中所佔比例僅為30%左右,雷曼危機之後也沒有大幅上升。不少經濟學家表示即使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這一比例也僅為6090%

       與日本的230%等相比,中國的財政似乎十分健全,但是如果加上企業的債務餘額,情況則截然不同。大肆舉債的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旗下的融資平臺。上述公司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下,最終不得不尋求中央政府使用公共資金救助。實際上,03年銀行處理不良債權時,中國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資金。

       如果考慮到這些被「轉移」的債務,有觀點認為中國的政府債務餘額相當於GDP200%。這一數字甚至高於希臘的175%。雖然領導層閉口不言,但是已經意識到龐大的債務餘額。由於認識到債務繼續膨脹極為危險,因此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避免實施經濟刺激政策似乎更接近事實真相。中國不是不想出台經濟刺激政策,是不能出台。今後,即使經濟愈發低迷,估計也只會出台小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

       受中國經濟減速影響,石油、煤炭和鐵礦石等資源價格下跌,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市場的經濟也出現惡化。甚至有觀點認為可能出現以中國為開端的全球性需求不足,引發類似1930年代那樣的全球恐慌。對於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呼籲中國實施與經濟規模相符的大規模需求刺激政策的呼聲可能日益增強。但中國的真實想法或許是:「雷曼危機之後我們已經盡力了,我們也無能為力了,如果再不計後果的實施經濟刺激,崩潰的將是我們」。

       世界已經不能再依賴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