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臺灣地方選舉改變了什麼?



臺灣地方選舉改變了什麼?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大衛皮林
兩周前,肯特郡的補缺選舉曾令英國媒體大為興奮,反對移民的英國獨立黨(UKIP)候選人在此贏得一席,一舉將該黨在國會中的席位翻番。如果這已經算是一場政治動盪,那麼上週末臺灣的選舉堪稱喀拉喀托級別的火山爆發。
在這場所謂的九合一選舉中,選民要選出從村長到市長的九類官員。超過11000個公職有待競選,而投票率高達68%。結果執政黨國民黨遭遇慘敗,反對黨民進黨獲得大勝。
相比國民黨,民進黨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麻煩得多。在馬英九(2008年起擔任總統,見右圖)的領導下,台海兩岸關係得到了改善。民進黨在之前的執政期間曾因推動徹底獨立而激怒北京。北京方面認為自治的臺灣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國獨立黨與歐洲也存在類似的緊張關係。英國獨立黨誓言,一旦在大選中獲勝——這幾乎不可想像——就將退出歐盟(EU)。不過二者間還是存在巨大差異。與英國獨立黨不同,民進黨贏得2016年大選的勝算很大。
而民進黨如果膽敢宣佈獨立,北京方面就會宣戰,以武力手段收回臺灣。(據我所知,布魯塞爾對英國還沒做出過這種威脅。)
鑒於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民進黨已從獨立姿態後退。民進党現任領導人蔡英文(很可能成為2016年總統候選人,見左圖)已軟化了語氣,儘管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不完全排除獨立。對於她來說,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
蔡英文拒絕迎合北京方面,令她在大陸眼中成了潛在的煽動性人物。即使在美國,她也是有爭議的。2012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一位美國高官表示,蔡總統的前景令人關切兩岸關係的穩定。美國政府依法有協防臺灣的義務,這就帶來一個令人不快的可能性:美國人或許要被送上保衛臺灣的戰場。
公平地說,多數臺灣人在投票時可能沒考慮過這些遙遠的地緣政治因素。村裏長、鄉鎮市長、直轄市議員的競選多屬地方性事務,以本地問題為主。人們優先考慮的是經濟問題,而不是兩岸關係。與各地人民一樣,臺灣選民也擔心工資停滯、房價太高、日益突出的不平等問題,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等。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葛萊儀(Bonnie Glaser)寫道:當涉及臺灣的地方選舉時,儘管西方媒體經常強調中國因素,但競選主要集中於地方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但是,地方問題往往很難擺脫其他問題。正如一些英國選民將他們的經濟困境怪在移民頭上,一些臺灣人也將中國大陸的巨大影響視為種種問題的根源。他們怪大陸廉價勞力奪走了工作機會,怪大陸的資金洪流抬高了房價。這就是許多臺灣人——包括今年3月數千名佔領立法院的學生——對與大陸加強經濟一體化感到如此緊張的原因之一。兩岸經濟一體化本是馬英九政府的核心政策,如今很可能會放慢腳步。
而且我們也不該淡化臺灣人民對其政治自由的珍視程度。臺灣有著強烈的本土文化,包括自己的源自閩語的方言。許多臺灣人越來越震驚地關注著香港發生的事(本周占中事件在暴力衝突中告一段落)。香港所得到的普選形式,與已經在臺灣紮根的鬧哄哄的民主形式不可同日而語
北京會謹慎地避免對一次單純的地方選舉做出過度反應。民進黨也不一定會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複製勝利。然而我們不應低估北京對此事的關心程度。上週末中國的審查人員警惕地對有關臺灣選舉的言論加以控制。一份發給媒體的指示遭到洩露:臺灣九合一選舉不炒作,注意控制評論,對以此借機攻擊我政治制度的內容一律刪除。臺灣的政治地圖已經顛倒了過來,看起來北京方面不太高興
譯者/何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