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印度總理莫迪的中日策略



2014 09 09 14:20
印度總理莫迪的中日策略
Andrew Browne
印度和日本均牽涉與中國的領土紛爭,這兩個國家都帶著憂慮的目光注視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長,並且都在設法增強自身安全。
因此,當印度新一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在京都給彼此以熊抱時,很難不去猜想這一動作背後除了兩人的友善個性外,是否還暗含著什麼深意。

許多人將這個擁抱視為兩國戰略友好的一個標誌,意在從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將中國包圍。

這一想法很誘人,但事情可能不會這麼簡單。作為亞洲的三個大國,印度、日本和中國的關系極其複雜。而這種複雜性給上任之初的莫迪帶來了很好的機會。中日對峙局面將是莫迪任期內能夠利用的最大機遇之一。如果他處理得當,有可能為印度爭取到獲迫切所需的投資,並提升印度的國家安全。

莫迪的行動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上周他結束了日本之行,這是他作為印度總理首度出訪大國。日本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向印度投資近350億美元,而此次訪日也使得兩國的特殊戰略及全球夥伴關係得到了強化。

由此帶來的可能結果是,日本的軍事技術將出售給印度。目前,印度是唯一一個仍與中國存在陸地邊界爭端的國家。

本月晚些時候,莫迪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德里舉行會晤。預計中方屆時可能也會帶來令人矚目的投資計劃。據新華社報導,兩位領導人幾周前在金磚國家峰會上相聚時,習近平告訴莫迪,中國和印度是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

中國和日本正在爭奪印度破敗鐵路網的升級換代工程。日本提供的是其高速火車技術,中國提供的則是其高速系統。

安倍晉三和莫迪確實擁有不少共同之處。二人都是堅定主張民族主義,各自都有一套針對本國的經濟改革方案,這使得他們能夠在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兩人相處得不錯,關系堪比世界上任何兩位政治家。莫迪是在推特上獲得安倍晉三關注的僅有的四人之一。

但這未必會在中國的兩翼形成反北京軸心,即便莫迪曾借抨擊那些抱有“18世紀擴張主義思想的國家來暗批中國。

實際上,莫迪對效仿中國比對遏制中國更感興趣。他上任之初曾承諾創造製造業工作崗位元、修建高速鐵路和智慧城市。這是一種移植到印度次大陸的中國經濟模式,這種模式優先考慮修建城市基礎設施,以便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崗位。

對任何關注中國問題的人士來說,莫迪的管理風格也並不陌生。在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突邦(Gujarat),他贏得了具有威權主義傾向的經濟改革者的聲譽,能想方設法實現目標。中國投資者被印度其他地區的繁文縟節嚇退,他們紛紛湧入古吉拉特。

有人說,印度和日本作為亞洲民主大國,是對抗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的天然盟友,這種看法也存在問題。它忽視了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兩大發展中國家同樣驚人的相似之處。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使它們在從國際貿易到氣候變化等很多問題上與工業化國家對立。

即便是在重要的政治原則問題上,印度和中國有時也持相同立場。

由於國內的原因(印度在中印爭議地區克什米爾面臨分裂分子的反叛活動;中國一直以來擔心外國干涉新疆和西藏問題),中印兩國都反對任何違反國家主權原則的行為。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莫迪是一位聰明的政治家。他說,莫迪意識到了中國希望與印度加強經貿聯系,從而讓這個可能阻擾中國在亞洲擴大影響力的強大鄰國保持中立。而日本則希望通過加強與印度的關系來遏制中國崛起。

普拉薩德稱,印度可以從兩邊都得利,但必須使用一些巧妙的平衡手段,它的身上有中日想要的東西。他說,除非地區緊張局勢升級,才可能迫使印度在中國和日本間做出選擇。

當然,印度要想全方位擴展與中日兩國的經貿關系,也有足夠空間。在與印度的雙邊貿易方面,日本遠遠落後於中國。但中國對印度的投資又遠遠不及日本。Suzuki Motors、三菱(Mitsubishi)和東芝(Toshiba)都對德里-孟買工業走廊”(Delhi-Mumbai Industrial Corridor)進行了巨額投資。

這些設想如何實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三位領導人的政治態度。盡管在京都發出了友好的肢體語言,但從某些方面來看,莫迪是三人之中的異類。安倍晉三和習近平都來自政治世家,安倍的外祖父曾在戰後任日本首相,習近平的父親則是一位革命功臣。

相反,莫迪是個徹底的圈外人,他是茶商之子,社會地位較低,通過個人的奮鬥才最後獲得了成功。他需要的是善用當初幫他走上印度政壇的那些技巧,在東亞危險的政治激流中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