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德法融合仍在路上



德法融合仍在路上
2014/02/11
       居住在法國領地亞爾薩斯的少年上課遲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那天老師卻沒有批評他,老師説「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法國作家都德在《最後一課》中講述了法國1870年在與普魯士(德國)的普法戰爭中戰敗,普魯士強迫他們學德語,不允許他們再學法語的故事。

      如今則發生了與上述情況相反的事。在歐洲實力突出的德國不再強迫鄰國學習德語,反而將法語作為「準通用語」。

       提議者是德國薩爾州州長彼得米勒。米勒121公佈了一項構想,內容包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將語言教育作為義務教育,增加德法雙語教育的學校。同時在政府機關大量採用法國人,在州內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法語。

        位於德法國境邊的該州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法國的「保護國」。當時的法國政府策劃將該州從德國分離出來但是失敗了。經過居民投票,1957年該州恢復為德國領土。而德國卻在該州投入大量稅金讓民眾努力學習佔領者法國的語言,可是竟然無人表示不可思議和反對。

       即使反對歐洲整合,德國與法國的聯絡也在不斷加強。取消國境盤查、無需勞動簽證、貨幣也一致。最近離開就業困難的法國前往德國找工作的人出現增多。

        德國住宅材料廠商Racal公司60%的員工都是法國人。該州商工會議所的國際部部長表示「在中小企業中,德國人和法國人一起工作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今在兩國的國境地帶,每天有5萬人從法國來到德國。

       就職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市的歐洲議會的傑裏貝魯奈(44歲)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意識到國境的存在。貝魯奈擁有法德國籍,而自家則位於萊茵河對岸的德國。每天開車上下班。而2個孩子也就讀於斯特拉斯堡市內的學校。

  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巴黎曾存在將德國人蔑稱為「大腦袋笨蛋」的習慣,但如今已經完全改變。雖然仍存在飲食文化和國民性的差異,但認為兩國之間「存在不信任感」的人已經不到20%。以往的隔閡看起來好像已煙消雲散。

  不過,德法兩國關係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戰後的歷屆德法兩國首腦都積極顯示親密感,以推動國民實現和解。這些舉措取得了成效,日常生活的融合已經迅速推進,但政府的腳步卻落在了後面。在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以及稅制方面,機制差別仍然存在,這讓跨國換工作或搬家的人感到頭疼不已。

  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和財政政策整合的討論甚至都沒有啟動,這不僅僅是因為債務危機已經告一段落,來自金融市場的壓力已經減弱。同時還因為,這是將帶來國民負擔的微妙問題,德法兩國的實力關係發生了改變,對話已經難以進行下去。

  一直以「對等立場」為前提的戰後歐洲秩序正在崩潰,目前不管是政治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是德國更勝一籌。去年12月,在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斡旋下,俄羅斯總統普丁釋放了因與普丁政權存在對立而坐牢的前石油寡頭。在法國獨領風騷的外交實力方面,德國也正在超越法國。

  在歷史上親近德國的中東歐國家正相繼加入歐盟,因此德法兩國的均衡已經難以回到過去。在這種背景下,德國將慎重對待法國,而法國將在強大的德國面前保持沉默。

  沒有討論就沒有整合的前進。比拼力量的時代已經過去,同時討論各種政策的「政治融合」才是理想做法。兩國政府應該向邊境地區的人民學習。

(紅川省吾 柏林)


6 則留言:

  1. 德法的死結,變成融合。英法貓狗天仇,早就冰釋。英德互瞧不起,變成合作同榮共享。縱使達到今天的境界,三方還都很努力地尋求更廣泛區域的繁榮共存。能有今天,最主要的原因,三邦都徹底體認到人本主義乃是最重要的合作基礎,而不是國族主義。

    那日韓的千古奇恨,日中的不共戴天,中韓的彼此詐欺,互不信任,過去百年如此,現在還是如此,且還繼續著。為啥?三邦都有很堅固的孔丘傳統,有強烈的國族,民族主義!

    東北亞的三邦關係,要進化到如今天的英德法關係,恐怕還最少須要百年吧!一定會進化的,三邦的國族主義鐵定會被人本主義取代,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為何你算命的這麼肯定?自然法也!

    回覆刪除
  2. 可以借鏡學習仿效的歷史與現世實在太多了, 就怕老自以為有特色.

    回覆刪除
  3. 回覆
    1. 它這個特色就是 --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說 :「有光就有了光。」 說 :「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事就這樣成了。.........., ........., ........

      刪除
  4. Choosing black kitchen cabinets can boost a home’s resale value by creating a memorable, appealing kitchen.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