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中國在美國後院展開金錢外交



中國在美國後院展開金錢外交
英國《金融時報》 羅賓•威格爾斯沃思
今年夏天,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的一場閉門午餐會上,加勒比海8國領導人向一位新朋友敬酒。但作東的並不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薩爾(Kamla Persad-Bissessar),而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的夫人、民歌歌手彭麗媛在一旁陪同。
在各方享用辣味菜肴之際,習近平向在座的國家和政府首腦闡明,中國不會對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困難袖手旁觀。珀塞德-比塞薩爾後來表示,中方承諾提供30億美元的軟貸款和投資。中國大使館宣佈了設立加勒比海地區獎學金的計畫。
“從你們的‘中國夢’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成為世界楷模的大好機會,”珀塞德-比塞薩爾在對習近平敬酒時說道。
加勒比海某國高官稱,午餐會後中國與各國分別舉行私下會談,討論最重要的問題。這名高官表示:“他們告訴我們,我們要得不夠多,並給我們一筆5000萬元人民幣(合800萬美元)的無償援助,請求我們儘快花掉。”
習近平的加勒比海之行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該地區,這表明中國的雄心是鞏固與“美國後院”諸國的關係。中國的魅力攻勢適逢其時:加勒比海國家需要外援來擺脫普遍的經濟問題,而很多國家也發現,美國作為地區主導大國的地位正在緩慢、逐步地喪失。
進軍加勒比海,意味著中國踏入了美國的敏感地區。冷戰期間一些最為動盪的時刻正是發端於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國家的衝突。2001年,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曾將加勒比海地區稱為美國的“第三邊界”。
但該地區的政治人士表示,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和在中東的承諾,美國已成了缺席的超級大國。因此中國的慷慨受到歡迎。
“當中國新任國家主席最近在西班牙港告訴我們,中國準備在加勒比海投資30億美元時,我肯定沒有皺眉頭,”巴巴多斯總理弗羅因德爾•斯圖爾特(Freundel Stuart),“我們歡迎所能得到的一切幫助。”
中國對加勒比海興趣加大的跡象隨處可見。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鋼架與玻璃幕牆結構的國家表演藝術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由中國出資修建。中國還出資修建了加勒比海地區各國的多座板球場。一些中國大使館也在擴建中。
官方智庫中國社科院的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秘書長王鵬表示:“中國進軍加勒比海並不顧慮美國的感受,而是主要考慮當地國家如何看待我們。”
中國官方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投資額在20032012年間增長逾500%,達到近5億美元。自那以後,已有數個大型工程啟動,預計未來幾年內還將有更多工程動工,包括高速公路、港口和醫院。在一項引人注目的6500萬美元專案中,中國港灣建設集團(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mpany)重建了通往牙買加首都金斯頓機場的主要公路,還為這條歷史上屢次被風暴毀壞的公路加固了防波堤。
在今夏中國代表團訪問加勒比海之前,美國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曾訪問地區領導人。但當地一些人士懷疑,只是當美國國務院意識到習近平將會晤所有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當地首腦時,拜登才匆匆出訪。
“他(拜登)說,中國會給你們修建公路和醫院,你們可以接受,沒問題。但他清楚地表示,美國也會參與加勒比海事務。”那位加勒比海國家高官表示,“但這話給人留下的印象有點奇怪。”
儘管受到加勒比海地區政客的埋怨,但美國確實沒有忽視這一地區。除了斥鉅資在哥倫比亞等地區開展禁毒戰爭之外,美國政府還協助打擊加勒比海地區死灰復燃的可卡因販運活動,並通過2009年成立的加勒比海域安全行動(Caribbean Basin Security Initiative)累計支出約2.63億美元。美國國際開發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簡稱:USAID)也在該地區積極活動。但美國避免大手筆、標誌性的投資和直接預算援助,而中國則在這方面向許多加勒比海國家一擲千金。
地區各國的政治人士和官員紛紛抱怨美國的做法。少數幾個仍然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並因此錯過北京方面大手筆投資的國家尤其失望。
聖基茨和尼維斯是加勒比海東部的島嶼聯邦國家,與臺灣有邦交關係。該國總理登齊爾•道格拉斯(Denzil Douglas)希望中國影響力的上升將迫使美國重新思考。“我們明確告訴拜登:你們要做的不只是傳統的國家安全政策……我們表示,我們需要資金來將加勒比海地區修築成一道積極的前沿屏障。”
直到不久以前,很多專家還認為中國在加勒比海的活動不足掛齒。它的慷慨主要源自為贏得相關國家承認而同臺灣開打的外交戰。金錢承諾導致數國在臺北與北京之間搖擺不定,偶爾還會與原來的友邦重修於好。除了外交承認之外,每個加勒比海小國都在聯和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和其他組織擁有完整的投票權——這對新興超級大國而言可算是寶貴的財富。
儘管相對加勒比海地區的較小規模而言,中國的豪擲引人注目,但比起中國在拉美和非洲的對外投資浪潮,這只是九牛一毛。
然而,習近平的加勒比海之行改變了各方的判斷。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在2008年達成默契以來,為爭奪外交承認而進行的金元大戰便在淡化。如果沒有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習近平不會為了一些貸款和無償援助協議而出訪,更不會訪問加勒比海的這些彈丸小國。
“這明顯是一次重大的訪問。前來這一地區訪問的國家元首並不多,因此中國國家主席的到訪是一件大事,”一位元駐加勒比海地區的西方外交官表示,“很難相信加勒比海代表著中國企業的戰略增長機遇,因此這其中明顯有政治角度的考慮。”
地區官員堅稱,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並無不妥。“他們的興趣主要在經濟方面,”牙買加財長彼得•菲力浦斯(Peter Phillips)表示,“中國沒有將軍事或戰略觸角伸入加勒比海,也沒有這麼做的跡象。”
其他人則更為懷疑,指出中國得到的經濟利益微不足道。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油氣儲量豐富,但還沒達到對北京方面很重要的地步。牙買加和圭亞那是鋁土礦的主要出產國,但放眼全局,整個地區的自然資源還不足以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工資較高和工會組織嚴密,令加勒比地區缺乏投資吸引力,而人口稀少也意味著它們不是重要的出口市場。
一些國家甚至與中國締結了兩軍關係。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防軍(Trinidad and Tobago Defence Force)與中國的解放軍自1999年以來開展往來,這層關係通過援助、互訪和在華訓練特立尼達軍官而逐漸深化。去年,解放軍樂團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家表演藝術學院為該國獨立50周年紀念日表演,曲目既有中國民歌,也有披頭士(The Beatles)和阿巴樂隊(Abba)的作品。
巴巴多斯軍方也與解放軍有交往。之前,該國失去了美國的援助,原因是其拒絕簽署布希政府推動的《雙邊豁免協議》(Bilateral Immunity Agreement)。該協議規定簽署國不能將美國公民移交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我們是主權國家,不會出賣自己的靈魂,”在《雙邊豁免協議》引發糾葛時擔任巴巴多斯總檢察長的米婭•莫特利(Mia Motley)表示。作為反對黨巴巴多斯工黨(Barbados Labour Party)的現任領導人,她堅稱她的國家在需要時也會對中國堅持立場。“我們會對中國直言不諱地表達我們的想法,就像我們在刑事法庭問題上對美國的態度一樣,”莫特利表示,“當初我們走向獨立,就不是為了要對誰低三下四……我們與中國是平起平坐的,儘管我們更小。”
但在加勒比海地區,不是所有人都樂見中國的影響。有幾個國家不願放棄承認臺灣,原因往往在於中國慷慨援助所附帶的條件:任何工程都必須主要使用中國工人和工程師,使用中國的建材。
這種堅持在高失業率國家引起了爭議。一些中國工人留在當地,與當地的勞動力形成競爭。聖基茨和尼維斯旅遊與交通部長裏奇•斯凱裏特(Ricky Skerritt)言語謹慎,不願直接批評中國大陸。但他以溢美之辭稱讚臺灣的政策,字裏行間流露出加勒比海國家對中國大陸的共同擔憂。他表示:“如果臺灣為了某個基建項目向你提供貸款或無償援助,它會根據專案本身的價值作出決定,而不會堅持讓你引進他們的工程師或工人,將他們國家的一部分安插到我們國家。”
不過,人們對中國在該地區可能扮演的潛在角色十分興奮。“中國正在成為加勒比海的一支殖民力量,但至少沒有以傳統的(殖民)方式行事,”巴巴多斯著名經濟學家阿維納什•佩爾紹德(Avinash Persaud)表示,“一切都是自願的,沒有炮艦的參與。”的確,有些國家似乎後悔倒向臺灣了。
多明尼加共和國是加勒比海地區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的最大國家。分析人士稱,假如台海兩岸的公開競爭持續到現在,多明尼加當局可能願意轉而與北京建交。“毫無疑問,我們失去了機會,”前央行行長貝爾納多•貝加(Bernardo Vega)表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很可能會發現,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帝國地位得來容易維持難。分析人士稱,美國不願慷慨解囊是有很好理由的。他們補充稱,北京不太可能向無底洞般的加勒比海國家財政無限期注入資金。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李成表示,美國對這些熱帶島嶼的霸權不太可能很快被中國取代。
但他建議美國保持警惕:“美國應當更加留意中國在加勒比海的動作,即便其只是處於早期階段。”
吉密歐(Jamil Anderlini)北京補充報導。本報導得到普利策危機報導中心(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的撥款支持
譯者/何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