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展望當今世界大趨勢



(Ajin開口)
底下這篇報導,俺非常喝采!涵蓋範圍很周圓。
假定這樣的走勢成真的話,那麼台澎命運將如何呈現?可以斷定的,台澎前途絕對不是選票可以單獨解決,也不是綠色再執政一次兩次可以解決的。
時代在改變,權與力的形式也正改變,地緣政治與霸權擴張,也正受到挑戰與質疑。雖然看不見邦國為單位的世界結構有啥基本變化,但也是遲早會浮出檯面的議題。


展望當今世界大趨勢
英國《金融時報》 菲力浦•斯蒂芬斯
表達善意的季節(指耶誕節——譯者注)已經讓位于新年的預測潮。大多數預測很快就被人忘掉了——幸好如此,因為預測者的準確率低得可憐。當今世界的節奏太快,就連最敏銳的水晶球占卜者也跟不上。研究未來的更好方式是梳理那些塑造著全球格局的基本力量。由此得出的大格局是人們日益富足和充滿機遇,但安全狀況不斷下降。
儘管有很多人作出悲觀預測,但世界仍在變得日益富裕。歐洲可能深陷歐元危機,美國可能深陷政治僵局,同時其空前貨幣刺激政策的退出無疑會在其他地區引發問題,然而主要故事依然是全球產出穩步增長,轉變著數十億人的人生際遇。無論是西方還是世界其他地區都充滿機遇。
經濟實力正朝著新興國家再分配,這預示著另一個根本轉變。當今世界大多數人仍很貧窮,但在未來20年內,多數人將躋身於中產階層。墨西哥、印尼、越南、巴西、土耳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正處於中國和印度曾經處在的發展階段。投資者正在發現非洲,就像他們曾經發現亞洲和拉丁美洲一樣。到2020年左右,這些經濟體還會有10億消費者跨入中產階層行列。
全球中產階層的崛起指出第二個大趨勢:新興經濟體的民眾日益要求政府接受問責。臣民正要求被當作公民。對民主感到樂觀似乎與直覺不符,因為敘利亞、埃及、利比亞和伊拉克的事態糟蹋了阿拉伯之春的理念。中國在面對全球經濟動盪時表現出的韌性,也為那些宣揚替代模式的人提供了依據。
但各股潮流仍在向正確的方向湧動。即便新近富裕起來的民眾沒有強烈要求實行西方式體制,但他們高高舉起的標語呼喚著法治、人格尊嚴和個人自由。腐敗已經成為頭號公敵。
撇開埃及不論,軍事政變已經不合時宜。非洲部分國家正在見證和平的憲法過渡,拉丁美洲開始擺脫左翼民粹主義。沒有人比中國領導層更擔心富裕程度不斷上升可能帶來的政治和社會動盪,這難道不說明問題嗎?
第三個大趨勢可能令人擔心,也可能讓人覺得可喜,取決於你站在什麼立場。美國正退出蘇聯解體後它承擔起的全球責任。美國的霸權日益受到挑戰,法國近年曾擔心的“超級強權”現在只是一個超級大國。
目前仍沒有什麼安排可取代“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相反,冷戰的整齊對稱以及之後短暫的單級霸權,正被多極化的全球實力格局所取代。
形勢與選擇削弱了美國充當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保護者的能力和意願。就形勢而言,美國霸權開始受到中國等國崛起的挑戰,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汲取了代價昂貴的教訓。在選擇方面,厭戰、預算制約和能源接近自給自足,都降低了美國解決“別人的問題”的熱情。
敘利亞事態的教訓是,作為一個選擇性的超級大國,美國在讓軍人冒生命危險、並投入資源進行海外干預之前,將應用更嚴格的國家利益標準。世界各國首都已感受到了這種影響,盟國和對手都懷疑美國是否有決心捍衛現狀、抵制某些新興強國過於強悍的要求。美國仍是對世界各個角落都很重要的唯一大國,但華盛頓方面不再認為世界各個角落對美國都很重要。
隨之而來的是第四個大趨勢,即戰後全球體系的逐漸瓦解。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正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前者假定著更高的一體化程度,而後者見證著舊有安全秩序的撕裂。經濟一體化仍在快速推進,除了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紐帶外,新興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也在不斷擴大。目前,亞洲區域內貿易占全部貿易的比重已超過50%。但在地緣政治方面,各方對提高全球治理程度都沒什麼興趣。
美國不再認為本國利益與國際整體利益高度吻合,這一觀念曾是戰後秩序建設的推動力。歐洲已放棄了其獨特的融合模式能輸出到其他地區的理念。同多邊主義相比,美國政府現在更傾向于少邊主義,即與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國家結盟,而不是對某種新秩序進行宏大設計。大多數新興大國都固守國家主權觀念,而無視國與國相互依存的現實。
中東國家的戰爭、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氣候變化和能源——在當今比較無序的世界裏,這些可能導致衝突的壓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帶出一個巨大的疑問:中國將有何種行為?跡象表明,北京方面把全球安全體系的割裂化視為自己擴張的機會。然而,在終結了第一個全球化偉大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的今年,北京方面肯定也明白手伸得過長的危險。
譯者/何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