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器開始代替人類思考
托馬斯·弗裏德曼
2014年01月15日
在埃裏克·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引人入勝的新書《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當有人問荷蘭的國際象棋特級大師揚·海恩·多納爾(Jan Hein Donner),和電腦——比如後來的IBM「深藍」(Deep Blue)——下棋前會做什麼準備時,他回答:「我會帶上一把鐵鎚。」
砸碎某些最先進的軟件和自動化裝置,有過這種想像的人不只多納爾一個。想想無人駕駛汽車、機械人工廠和人工智慧預訂員吧,它們不僅在以更快的速度取代藍領工人,而且如今也在取代白領職員,乃至特級大師!
過去10年裏,發生了某種非常非常重大的事情。各行各業、每所工廠和學校對此都有體會。我自己的簡單總結就是:世界從「聯接走向了超聯接」,結果,水準一般就行不通了,因為僱主現在可以輕易地找到性能出色得多、價格也低廉得多的軟件和自動化設備,以及薪資低廉的海外人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布林約爾松和麥卡菲對此做了更為詳細的解釋:我們正處在第二次機器時代的開端。
他們認為,第一次機器時代是18世紀末伴隨著蒸汽機誕生的工業革命。這一時期集中在「用動力系統來增強人體肌肉」上,邁克菲在接受採訪時解釋,「當時,每個成功的發明都帶來了更多的動力。但是,它們都需要人來做出相關的決定。」因此,那個時代的發明實際上是讓人類的控制和勞動變得「更有價值且更加重要」。人類勞動和機器之間是一種互補關係。
不過,在第二次機器時代,布林約爾松表示,「我們開始對大量認知任務和控制系統進行自動化。利用動力來做什麼事情,就是由這些控制系統確定的。現今在很多情況下,人工智慧機器都能做出優於人類的決定。」所以,人類和軟件驅動的機器可能日益形成替代關係,而非互補關係。兩位作者認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是三大技術進步。它們剛剛抵達各自的臨界點,分別被稱為「指數進步、數字進步和組合進步」。
在解釋「指數進步」時,他們引用了國王和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國王非常欣賞這個發明家,提出要獎賞他任何東西。發明者表示,需要大米來養活家人,國王只需要在棋盤的第一個方格裏放一粒米,然後在接下來每個方格放的米粒數都是前一個方格的兩倍即可。國王同意了,但後來他發現,即使最開始只有一粒米,翻63番後數量也會龐大無比——當放滿後一半棋盤時,米粒數將達百萬的三次冪再乘以18倍。
兩位作者把「後一半棋盤」與摩爾定律(Moore』s Law)相提並論。後者是指,數字計算能力大約每兩年就提升一倍。布林約爾松稱,蒸汽機是實體的,其性能每70年翻一番,而電腦「進步的速度和性能超越了其他任何東西」。既然我們現在處在數字棋盤的後半程,你可以看到在車流中行進的無人駕駛汽車,贏得電視問答比賽冠軍的超級計算機,靈活的工業機械人,以及小巧玲瓏、性能卻不輸於上一代超級計算機的智慧手機。
現在,再加上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蔓延——很快,地球上每個人都會擁有智能手機,而且每一部收銀機、飛機發動機、學生用的iPad,以及溫控儀都會通過互聯網發佈電子數據了。所有這些數據的出現,意味著我們可以即時發現並分析規律,在全球範圍內馬上複製效果良好的東西,即刻改進效果不佳的事務——無論是眼科手術技巧、數學教學方法,還是如何最好地在三萬英尺高空操作通用電氣(GE)出品的發動機。兩位作者表示,突然之間,技術革新的速度變得非常之快,改進曲線變得十分陡峭。
「組合進步」,則意味著你可以把穀歌地圖(Google Maps)和Waze這樣的智慧手機應用結合起來,集成到一個GPS系統之中。駕駛者只需把手機放在車內,就可以通過Waze自動傳送路途上的交通狀況,而這個GPS系統不僅會告訴你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徑,而且還能告訴你眼下的最佳路徑是哪一條,因為它通曉各處的交通路況。你一下子就變成了全城最聰明的司機。
兩位作者說,把所有這些進步合在一起,你就可以看到:與之前任何時代相比,我們這一代人將擁有更大的能量來改善(或破壞)這個世界,而且這一過程將更少地依靠人,更多地倚仗技術。但是,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深刻反思社會契約,因為對於一個人的身份和尊嚴,以及對社會的穩定來說,勞動都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建議,我們可以考慮降低人的勞動稅,使其相對於數字勞動力的成本更低;重塑教育機制,讓更多的人可以「與機器合作」,而不是跟它們競爭;採取更多的措施來促進人們創業,從而催生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崗位;甚至我們還可以考慮給所有美國民眾發放基本收入。作者認為,我們需要進行諸多反思,因為我們不僅處在經濟衰退引發的就業低迷中,而且還處在重塑職場的技術颶風之中——而它的力量只會不斷翻番。
翻譯:土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