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中國官員的謊言根源



2013100807:34
官話:中國官員的謊言根源
PETER NEVILLE-HADLEY
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佩里·林克(Perry Link)根據自己30年對漢語奇誕現象的研究記錄,勾勒出一幅揭示中國政治圈內人思維方式的生動圖景。長達一個世紀的思想鬥爭或許已使中國分裂出很多派別,但官話”──一種極為圓滑的表達方式──卻將相互爭鬥的各派聯合在一起。

 
WSJ《解析中文:韻律,隱喻與政治》

林克剖析了中國現代統治者有意或無意用語言使民眾服從的機制。這對當下不管在哪個級別上與中國打交道的人都有重要的啟示。


以對使用標語口號進行宣傳的偏好為例。那些提醒人們橫穿馬路時要小心,或上衛生間後要衝水的中文標誌,經常為七言結構,使用--節律。這是詩歌基本結構中的一種。在中國人聽來,這種節奏感不僅聽上去對頭,而且賦予口號本身以權威性。

因而這種結構深受宣傳部門的歡迎。在文化大革命達到高潮之時,紅衛兵聲討著一切傳統事物,毛澤東卻仍然在使用這種古典的形式:靈魂深處幹革命

林克認為,可能是傳統的力量非常強大,以至於毛澤東甚至並未意識到他在用思維攻擊思想。瘋狂高呼我們要見毛主席的年輕信徒們可能也沒意識到這點。

林克接著討論了隱喻的使用,但該書最為成功之處是最後一節,他在其中揭示了操縱性語言在現代中國政治中的內在作用機制。在乾隆年間,官話只在官員中普遍使用,然而從毛澤東時代以來,它卻日益毒害人們的日常談話。

1958年至1961年,在毛澤東發起的災難性大躍進運動中,儘管身邊餓死了數千萬人,人們仍不得不說著大豐收這種官話。他們學會了反著來解讀報紙上的官話,就像今天他們仍在做的那樣:宣稱腐敗已經減少的消息,表明腐敗比想像中更嚴重。聲稱100家妓院被關閉的新聞標題,則意味著成百上千家妓院還在營業。

官話喜歡用籠而統之的話做擋箭牌,形成了政治評論員曹長青所稱的水果語言。正如林克所解釋的:如果一位官員說水果很好,結果上級認為香蕉不好,那麼這位官員就可以說我指的是蘋果。水果語言讓官員保留迴旋餘地,甚至能保住他或她的仕途。

用模糊而矛盾的官話表達法規,並偶爾實施這些法規,縱容了隨意的指控,掩飾了專制的行為,並讓幾乎每個人都可能被冠上罪名。外國商人很快意識到,他們根本無法遵守所有的地方法規;好在他們欣慰地發現,多數法規都沒有得到執行。

但當貪婪的官員突然指出他們沒有遵守某條法規,要求繳納罰款甚至乾脆要求接管企業所有權時,他們毫無抵抗之力。

判斷官方聲明正確性的標準,不是看它們是否真實,而是看它們是否服務於官方利益。官話比普通謊言更可靠,因為它不僅表明了說話者希望聽眾相信什麼,而且表明了說話者的利益所在。

言語與內心真實想法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如何超出政治領域並滲入到其他許多領域的?對這個問題,林克並未詳加探討。來到中國的人──不管是發現導遊的話不可信的遊客,還是必須拋棄對合同約束力所持信仰的商人──都必須迅速學會看穿謊言。

到中國來的外國人不妨略過機場書店中的《孫子兵法》,而拿起林克的書。一個人可能花一生時間學習中文,卻仍然無法理解這個國家。關鍵還在於破解官話密碼。

內維爾-哈德利(Neville-Hadley)是一位溫哥華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