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兩本新書聚焦神秘之國——朝鮮



兩本新書聚焦神秘之國——朝鮮
MARK ATWOOD LAWRENCE 20130924
 
 
David Guttenfelder/Associated Press
主張朝鮮具有軟著陸可能性,是源自1970年代起就佔據主導的一個基本的事實:與東亞有關的所有大國,包括中國,對再進行一場朝鮮戰爭沒有任何興趣。
25年前,朝鮮政權似乎岌岌可危,即將崩潰。20世紀80年代末冷戰結束,1991年蘇聯解體——這些都暗示著共產主義專政的終結。但是世界各地滿懷希望的觀察家們都在問,金日成的史達林式荒原是怎麼在經濟慘敗和周圍國家民主化與資本主義浪潮的重壓之下存活下來的?
之後的那些年,朝鮮的情況變得更糟。中國領導人認為朝鮮政權註定要失敗,所以失去了支持它的興趣。失去外國援助的朝鮮陷入了地獄般的饑荒——1995年至1998年,60萬至100萬朝鮮人因此喪生,占人口總數的3%5%。對朝鮮政府來說,最危險的也許是絕望的朝鮮人為了應對饑荒,開始私人種植糧食,建立地方市場,表現出了草根企業家精神,這是對政府權威的本質性打擊。
但是朝鮮不僅挺過了20世紀90年代,而且直到現在都沒有滅亡的跡象。儘管政府在某些經濟必需品上有所讓步,朝鮮的本質特徵仍然沒有改變,金日成在20世紀40年代建立的家族王朝繼續掌權,沒有遭到明顯的挑戰。
這個政權不管怎樣都應該早就進入歷史的垃圾堆,那它又為何能如此長命呢?這正是兩本非常優秀的新書討論的核心問題。這兩本書都認為,要想制訂合理的政策控制朝鮮造成的危險,必須首先瞭解它——我們太多時候只是把它當成了一個荒謬、瘋狂的棄兒。
希拉·三芳·賈格爾(Sheila Miyoshi Jager)是歐柏林大學(Oberlin College)東亞研究的教授;安德魯·蘭科夫(Andrei Lankov)是韓國首爾國民大學(Koomkin University)的歷教授。他們兩個用不同的方法闡釋了這個問題,但是同樣精彩。在《兄弟之戰》(Brothers at War)中,賈格爾把重點放到國際舞臺上,描述了美國、中國和蘇俄自二戰起如何爭奪對朝鮮半島的控制權。這本書一半多的內容都在講述朝鮮戰爭,筆調優雅、均衡,雖然不是特別有新意。之後,賈格爾闡述了一個不太常見的話題:為什麼在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半島的分裂持續了這麼久。
其中一個原因是超級大國願意給他們在朝鮮半島上的盟友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包括美國在韓國駐紮的上萬名士兵。但是半島的穩定不只是因為軍事力量的均衡。賈格爾表明,20世紀70年代的情況幾乎讓該地區的每個人都感到舒適。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70年代末當吉米·卡特總統提出從韓國撤軍時,他不僅遭到了首爾和東京的抵制,而且遭到了莫斯科和北京的反對。這四個國家都認為新的危機可能會導致流血衝突、人道主義災難和大量難民,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
冷戰之後,蘇聯對朝鮮的援助不復存在,朝鮮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但是朝鮮領導人們拒絕進行改革,擔心任何對外開放都將引來反抗,因為這將令朝鮮人民看到自己的貧困和韓國的繁榮之間的巨大差距。
賈格爾認為,這個政權存活的關鍵是核項目十多年來的飛速進展。在朝鮮退出1993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威脅把首爾變成火海之後,美國人理所當然地擔心緊張局勢升級。但是賈格爾堅持認為,朝鮮的軍事威脅主要是為了從美國、韓國以及其他一些幾乎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和平的政府那裏勒索經濟援助。
核武器牌正好起到了朝鮮想要的作用。美國決定不與朝鮮對抗,而是尋求和解,用美國的經濟援助換取朝鮮的小幅度讓步。賈格爾明確表示,朝鮮最近的幾次挑釁——包括始於2006年的核子試驗——也是為了獲取對朝鮮生存至關重要的外國援助。
蘭科夫同意上述的所有結論,但是他的書《真實的朝鮮》(The Real North Korea)重點關注的不是國際事務,而是朝鮮社會的本質。蘭科夫具有從這個角度分析問題的特殊優勢。他出生在冷戰時期的蘇聯,做學生的時候很喜歡去朝鮮,而且明顯受益於自己在朝鮮擁有的熟人和資訊來源關係網。
這本書融專著、報告文學和回憶錄於一身,很吸引人,詳細介紹了朝鮮的日常生活,讓人想起了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1984》。例如,蘭科夫提到,朝鮮政府要求每家都懸掛統治家族的肖像,而且要妥善保管。在書中的另一處,蘭科夫引用了2011年朝鮮的一個研究報告,報告稱世界上最幸福的是中國人,朝鮮人排第二,而美國人和韓國人排在最後。
在蘭科夫看來,這些荒謬的事說明了朝鮮政府能夠長期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它能阻止大多數國民收到關於外部世界的資訊。但他也指出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朝鮮老百姓真是想盡了辦法,在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地區的人無法想像的條件下勉強維持生活。
這樣的穩定能否維持下去則是另一個問題。賈格爾和蘭科夫都認為,朝鮮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不過他們對該國未來的預測不太一樣。賈格爾預測該國會慢慢融入中國控制的經濟圈。蘭科夫也提到了那一點,但他強調的是朝鮮政權分裂導致政治劇變的可能性。
這樣的危機可能會實現朝鮮半島統一,但是在短期內會極端危險。這兩本書都明確表示,朝鮮政府永遠不會交出核武器——那是它唯一的砝碼——也不可能不戰而降。但是賈格爾和蘭科夫也指出了一些渺茫的希望。2011年上臺的神秘的新領導人金正恩可能會成為一個改革者。或者,收音機和DVD播放器在朝鮮的擴散可能會慢慢地讓民眾更瞭解外面的世界,讓金正恩或者他的繼承者別無選擇,只能與韓國合併。但是,主張軟著陸可能性的最佳原因是自70年代起就佔據主導的一個基本的事實:與東亞有關的所有大國,包括中國,對再進行一場朝鮮戰爭沒有任何興趣。
本文作者Mark Atwood Lawrence在德克薩斯大學教歷史。他的新書是《越南戰爭:一部國際簡史》(The Vietnam War: A Concise International History)


1 則留言:

  1. 極權國家就在這一張圖片完全彰顯:
    所有個人都一樣,所以消滅或更換毫不可惜,也毫不遲疑。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